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暴露出水利工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防洪工程标准偏低,人水争地矛盾加剧了洪水的危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等。’98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治水理念也实现了新的飞跃。经过10年治理,长江堤防已按标准全部完成建设,长江防洪能力较10年前有了显著提高。就湖北省而言.防汛任务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1成功夺取多次长江防洪胜利改革开放的30年,长江流域洪水发生较为频繁。相继发生了1980年中游大洪水,1981年上游大洪水,1983年中游大洪水,1991年下游大洪水,1995、1996年中下游大洪水,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1999、2002年中游大洪水,特别是1998年洪水,是长江自1954年后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流域内各级领导与广大军民奋力抢险,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次次长江防汛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据初步分析,长江流域防洪经济效益达8 634亿元,特别是1 998年,长江中下游防洪效益4 067亿元,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防洪投入的24倍多。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全国洪涝灾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防汛抗旱》2004,(1):55-59
2003年,我国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干流局部河段发生历史最大洪水,黄河、长江的主要支流渭河、汉江发生罕见的秋汛,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大洪水。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不同  相似文献   

4.
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暴露出水利工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防洪工程标准偏低,人水争地矛盾加剧了洪水的危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等.'98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治水理念也实现了新的飞跃.经过10年治理,长江堤防已按标准全部完成建设,长江防洪能力较10年前有了显著提高.就湖北省而言,防汛任务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选用长江中游干流汉口站大洪水相应的上、中游暴雨洪水资料 ,从水文气象途径 ,分析研究了汉口站大洪水过程中 ,长江上游洪水与中游洪水遭遇的一些统计特征。根据这些特征 ,将上中游遭遇的洪水分成 3种类型。分析了这 3种遭遇洪水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长江上中游遭遇洪水的气象判别模式 ,为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案的拟定 ,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6.
序言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2):97-97
三峡工程初期运行已10年(2003-2013年),长江中游干流河道、荆江三口洪道、洞庭湖区与江湖关系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和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等先后于2012年、2013年实现初期蓄水发电,影响将进一步加强。为交流与总结三峡工程运行10年以来长江中游江湖演变研究成果,研讨未来变化趋势和长江中游江湖治理对策,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特举办“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包括如下4个主题:三峡工程初期运行10年长江中游水沙情势、河道演变及护岸险工的变化监测;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预测;长江中游江湖治理现状及对策;三峡水库优化调度与长江中游水沙调控。
三峡工程运用后,上游来水来沙减少、水库调水调沙等水沙外边界与河势控制护岸工程、航道整治工程等河道内边界的显著变化,加剧了长江中游干流河道与江湖关系的演变进程。三峡工程运用10年以来,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主要表现为:干流河道长河段与长时段冲刷、河床下切粗化、河岸崩塌、江湖关系变化;整体河势保持基本稳定,但局部河势调整剧烈。随着向家坝、溪洛渡、亭子口等上游干支流水库蓄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等调水工程的运行,以及航道整治与等级提升工程的实施,预计长江中游的江湖演变将会持续与加剧。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江湖演变所引起的枯水位下降、洪水特性改变、洞庭湖分流分沙变化、鄱阳湖水沙情势改变等已经、正在或将会给长江中游河势稳定、江湖关系、防洪、航运、供水、排涝、河槽发育等带来深远影响,社会各方对此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游治理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了“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不同区域与相关行业、上下游、左右岸、远近期的关系”的规划指导思想,这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江湖治理的正确方向。
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汇编了7篇特邀报告和32篇参会论文,编委会遴选了韩其为院士、胡春宏院士等作者撰写的近10篇论文在《长江科学院院报》专栏发表,以便广大读者查阅与保存。最后竭诚感谢关注与致力于三峡工程泥沙与江湖演变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相似文献   

7.
9月23日至24日,记者在北京市的一座四合院里采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第一任主任、著名的水利事业家林一山,话题是’98长江大水后,怎样实行大治。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战胜今年大洪水” 谈及今年战胜长江流域性大水,林老感触颇深。他说:长江防洪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大事。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广大军民战胜了今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党心、军心、民心得到了空前的凝聚与加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敢于拼搏,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  相似文献   

8.
清道光三年至十三年(1823~1833年),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长江中游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发生在道光三年(1823年),受灾较重的地区在安徽段,滨江百姓称之罕见的大灾;道光十一年(1831年),再度长江大水,“(水位)高于道光三年数尺”,奏报为数百年所未见的奇灾;事隔两年,长江再现与前年水位持平的大水,这一次则被指为上千所不经见的三年两灾!长江中游防洪问题一时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治江方略讨论始于明末洞庭湖围垦问题。道光长江大水,将讨论重点引向了长江中游干流。清末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魏源、王兴柏、马征麟等纷纷涉足这一论争。退田还湖多开通江穴口的主张,形成当时颇为活跃的治江思想的主  相似文献   

9.
2020年7月长江中下游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中游干流河段高水位持续居高不下.基于汉口水文站暴雨洪水资料,对此次暴雨强度、洪水特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与典型年1998年和2016年大洪水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对此次特大洪水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2020年梅雨期降水总量大,降雨历时长;2020年洪水峰高量大;202...  相似文献   

10.
2017年7月1日,长江1号洪水在中游形成,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简要分析了长江1号洪水特点,从落实责任、迎汛准备、水雨情监测、会商部署、巡查防守、技术支撑等方面阐述了防洪应对措施,分析了长江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过程及成效,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狠抓责任落实、监测预报预警、联合防洪调度、巡查督导指导、团结协作配合等方面总结了夺取抗洪胜利的七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黄为  冯忠民 《人民长江》2003,34(4):39-40
2002年8月长江上游的洪水与洞庭湖水系洪水发生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了较大洪水,与1996年长江洪水相似,同为长江中游局部较大洪水,且均具有短历时洪量和洪峰水位高,水面比降大,涨势迅猛等特点,但由于1998年大洪水后,中央和地方投入巨额资金修建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的一、二级堤防,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以致长江中下游干堤未出现较大险情,所受损失大都为支流上游山地灾害,为此,除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建设外,对其他提高长江防洪能力的措施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对长江防洪的巨大投入和产生的可观效益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存在的一系列防洪减灾问题如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的河势变化、中游干流的超额洪水、中下游堤防的设计洪水位、分蓄洪区建设、非工程防洪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解决洪水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对长江防洪的规划、设计、科研,及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海河的几次大洪水损失巨大。1954年长江大水直接财产损失100亿元以上,1963年海河大水直接损失也在60亿元以上。洪水灾害涉及各个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汉水与长江的交汇之处。滨江而立,依水而兴。200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1998年大洪水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把长江、汉江两江四岸防洪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凸现滨江生态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在汉口江滩率先实施了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月13-18日的暴雨是致命长江中游地区发生大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降水特点直接决定了此次暴雨为典型的致洪暴雨。本文就水,雨情,环流特性,影响要素和稳定场特征等对该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影响此次暴雨中主要因素和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清道光三年至十三年(1823-1833年)这短短的10年时间里,长江中游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发生在道光三年(1823年),受灾较重的地区在安徽段,滨江百姓称之为罕见大灾;道光十一年(1831)年,再度大水,“(水位)高于道光三年数尺”,奏报为数百年所未见的奇灾;事隔两年,长江再现与前年水位持平的大水,这一次则被指为上千年所不经见的三年两灾一长江中游防洪问题一时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治江方略讨论始于明末洞庭湖围垦问题。道光长江大水之后,将讨论重点引向了长江中游于流。清末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魏源、王兴柏、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长江中游瓦口子水道演变特点,并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该河段的枯期滩槽格局是弯曲放宽型河道形态与来水来沙综合作用的结果:汛期来沙量大有利于完整边滩的维持,而中、小水年以及汛后退水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则易造成南侧冲刷,使金城洲两侧形成分汉格局.三峡蓄水后来沙量减少不利于该河段的航道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 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洪水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对水文测报工作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根据1998 年水文测报对长江中游干支流防洪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水文测报设施现代化,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过去五年的防汛抗旱工作1998年以来的5年,是防汛抗旱工作不平凡的5年,我们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和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的考验。1998年,长江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位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1999年长江中游发生了仅次于1998年水位的洪水,太湖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02年汛期长江中游干流的部分河段及洞庭湖区发生了超过保证水位的较大洪水。此外,台风、中小河流洪水和局部山洪灾害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干旱,波及29个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20.
何京 《水利天地》2004,(10):39-39
清道光三年至十三年(1823~1833年),短短的10年时间里,长江中游发生3次大洪水:第一次发生在道光三年(1823年),受灾较重的地区在安徽段,滨江百姓称之罕见的大灾;道光十一年(1831年),再度长江大水,“(水位)高于道光三年数尺”,奏报为数百年所未见的奇灾;事隔两年,长江再现与前年水位持平的大水,这一次则被指为上千年所不经见的三年两灾!长江中游防洪问题一时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