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Planning》2018,(2)
由于传统微管蛋白结合剂抗肿瘤药毒副作用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开发更具特异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Polo样激酶1(PLK1)是多个细胞周期事件的调控因子,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并且它的表达与许多肿瘤不良预后相关,因此成为一个热门治疗的靶点。Volasertib是目前最具特色的ATP竞争性PLK1小分子抑制剂。不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volasertib在多种临床前/临床研究模型中均表现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外,volasertib已经被应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和多种其他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且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本文主要探讨volasertib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566-57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疾病。骨转换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OPG/RANKL/RANK通路、Wnt/β连环蛋白通路、mTOR/自噬信号通路在调节骨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通过靶向抑制上述通路相关因子,发挥增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善骨微结构、降低骨折风险作用的治疗新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358-363
生物淘选肿瘤或癌细胞的各种特异性靶向多肽是探索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特异性靶向多肽既可用于探测肿瘤细胞表型特征,又可将其与抗癌药物结合进行靶向治疗,同时还可作为体内肿瘤的成像制剂,用于肿瘤及肿瘤细胞微转移的早期探测.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生物淘选或识别出与癌或肿瘤细胞某一靶点连结的,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的多肽.近年来,利用体内或体外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已成功地淘选或识别出一些癌细胞的靶向多肽.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介绍了癌或肿瘤细胞靶向多肽的体外和体内生物淘选最新技术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一类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高、易转移、易复发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罹患该病的患者因体内缺乏ER、PR及HER-2的表达,故对内分泌治疗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2的治疗均不敏感。目前国内外对TNBC还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依旧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弊处使得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成为当下临床上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子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相当明显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TNBC的相关分子靶点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7):139-140
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肿瘤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线治疗22例,二线治疗50例。口服250 mg的吉非替尼,1次/d,服药前后1 h内不能服用其他药物,连续服用直到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副作用。针对骨转移患者提供唑来膦酸、合并脑转移患者提供r刀放射治疗。结果:一线治疗患者中CR 6例,PR 9例,SD 7例,中位缓解时间(7.6±0.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8.5±0.6)个月,随访4~24个月,中位随访14个月,死亡4例;二线治疗的患者中PR 8例,SD 26例,PD 16例,中位缓解时间(6.5±0.4)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2±0.5)个月,随访4~30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8例患者死亡。一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二线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皮肤瘙痒以及肝功能损害,且多为1~2度。结论: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中,吉非替尼一线治疗优于二线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但价格昂贵,无法完全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141-144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生和转化中,表观遗传学异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靶向治疗策略已经改变了临床应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6):9-11
目的:观察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子靶向组76例与传统治疗组50例。分子靶向组术后给予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剂量为吉非替尼250 mg/d,厄洛替尼150 mg/d,ALK检测阳性者采用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治疗,持续服药12个月,传统治疗组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明显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urvivin表达下调和p53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扩增hTERT启动子不同区段,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TERT-Survivin,用于启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表达;扩增p53基因,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构建p53的过表达载体pcDNA3.1-p53;联合pcDNA3.1-hTERT-Survivin和pcDNA3.1-p53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2,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p53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CNE-2细胞活率情况,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共转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扩增270 bp和728 bp 2种不同大小片断的hTERT启动子区域,并与CMV增强子连接,以GFP为报告基因检测发现,270 bp启动子区段能较有效启动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成功构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表达质粒pcDNA3.1-hTERT-Survivin和p53过表达载体pcDNA3.1-p53;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2后检测表明Survivin表达下调和p53表达上调;MTT和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联合转染pcDNA3.1-hTERT-Survivin和pcDNA3.1-p53可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凋亡。结论利用hTERT启动子和CMV增强子可有效启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的表达转染鼻咽癌细胞CNE-2后可抑制Survivin的表达,同时联合过表达p53基因后,可以有效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的凋亡,提示该方法可以成为有效治疗鼻咽癌的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105-113
自上世纪50年代,腺病毒的发现并成功分离后,生物学家对溶瘤腺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其他病毒相比,溶瘤腺病毒能够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完成感染-复制周期,从而特异性地杀伤和裂解肿瘤细胞但不损伤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因此成为目前最具研究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之一。然而,在临床基因治疗过程中,腺病毒载体存在缺乏组织或细胞特异性,靶向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较低以及缺乏一定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提高重组腺病毒的靶向性对于癌症基因治疗成功与否极为关键。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溶瘤腺病毒作为癌症基因治疗载体已经进入相关临床试验阶段,并涉及多种癌症,而且也显示了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对溶瘤腺病毒的种类、癌症靶向策略及临床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6):29-32
目的:分析探讨经介入途径多疗法、多基因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120只大白兔建立肝癌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24只。第一组为单纯超液化碘油栓塞组,第二组为超液化碘油+P53(质粒-脂质体复合物)组,第三组为超液化碘油+TK/CD(浓缩的TK-CD逆转录病毒上清),第四组为超液化碘油+P53+TK/CD组,第五组仅进行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对五组大白兔进行常规的病理检查和生存期观测。结果: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中第四组肿瘤增长率抑制最为有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瘤兔介入术后20~40 d相继全部死亡,治疗组在观察期内自然死亡30只(31.3%),第一组12只(50.0%),第二组9只(37.5%),第三组7只(29.2%),第四组2只(8.3%),五组瘤兔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基因疗法能够克服介入治疗的副作用,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1):13-14
目的:探讨采取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组采取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基本在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且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呕吐、腹痛、发热、肝区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OC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肝癌采取载药栓塞微球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0):1828-1831
目的:研究石上柏颗粒对肝癌模型小鼠瘤组织中Cyclin D1、CK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肝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为模型组、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联合给药组,每组各12例。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20 mg·kg~(-1)灌胃,石上柏颗粒组给予石上柏颗粒120 mg·kg~(-1)灌胃,联合给药组同时灌胃氟尿嘧啶20 mg·kg~(-1)和石上柏颗粒120mg·kg~(-1),模型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纯净水,各组小鼠连续灌胃不同药物4周,比较各组小鼠治疗期间肿瘤生长情况,采用RT-PRC法测定各组小鼠瘤组织中Cyclin D1 mRNA、CK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blot法测定瘤组织中Cyclin D1、CKS蛋白的表达。结果:(1)给药1周、2周、3周、4周时氟尿嘧啶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给药2周、3周、4周时石上柏颗粒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给药3周、4周时联合给药组移植瘤体积均较氟尿嘧啶组小鼠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 mRNA、CKS mRN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mRNA、CKS mRNA较氟尿嘧啶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蛋白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给药组小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蛋白较氟尿嘧啶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上柏颗粒有显著抗肝癌作用,且可以增强氟尿嘧啶的疗效,其抗肝癌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yclin D1和CK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靶向药物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远处孤立转移病灶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12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16例对远处孤立转移灶予以手术切除。患者均有明确的肾细胞癌病理诊断,口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直至孤立转移灶稳定且评估为可切除。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接受远处孤立转移灶切除术的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中位年龄51岁(37~72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4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肾上腺转移5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1例,腹壁转移1例。患者围术期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肿瘤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一般情况有所好转。1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3.8%和31.3%。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经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有远处孤立转移灶时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取得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3X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对特定结构的固定床进行了吸附除湿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固定床内部3个测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分析了再生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固定床内部各测点吸附剂对水分的解析和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将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风量为2500 m3/h的空气加热至60℃并送入床内进行再生,在整个再生过程中,位于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平均单位时间解析量为10.6 g/kg干空气,是前段床体吸附剂解析量的1.93倍,是中间段床体吸附剂解析量的2.23倍.对于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90%、风量为1500 m3/h的空气,在吸附平衡状态下,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单位时间除湿量为9.51 g/kg干空气,是前段床体吸附剂除湿量的2.87倍,是中间段床体吸附剂除湿量的3.51倍,位于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除湿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Planning》2015,(23):7-8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10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标本45例,肝癌癌旁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HBD-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BD-2 m 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BD-2 m RNA及HBD-2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蛋白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HBD-2蛋白表达阴性的肝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D-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HBD-2可能通过影响肝癌细胞的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5):90-93
目的:研究分析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于本院肝胆外科确诊拟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45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对比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睡眠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护理过程中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DS、SAS及VAS评分均比护理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SDS、SAS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
目的 研究胆固醇包裹let-7a模拟物(mimics)是否能通过下调人3种Ras抑制肝癌发展,寻找肝癌的潜在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MTT增殖分析、PI单染和Annexin V/FITC双染方法检测let-7a mimics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作用。使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和通过肿瘤局部注射方法观察let-7a mimics对体内肝癌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et-7a及其靶点Ras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et-7a mimics转染的肝癌细胞let-7a水平升高,细胞增殖缓慢(P均<0.05);let-7a mimics阻滞更多肝癌细胞停留在G0-G1期且促进肝癌细胞凋亡(P均<0.05)。经let-7a mimics治疗的裸鼠体内肿瘤体积较阴性对照组减小,是阴性对照组的54.97%(P=0.039);局部浸润和肝脏转移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轻。肝癌细胞和移植瘤组织内let-7a上调的同时,人K-Ras、H-Rras和N-R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0.05)。 结论 let-7a mimics下调人3种R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瘤周多点注射胆固醇包裹的let-7a mimics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提示let-7阻断Ras可成为肝癌治疗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