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要大坝抗滑稳定分析,虽然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现行设计方法中,扬压力大都是主要荷载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对大坝的稳定起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因而,降低坝基扬压力,对提高大坝的稳定性,节约工程投资,有着极其重大意义.笔者分析研  相似文献   

2.
水工建筑物扬压力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混凝土坝的扬压力问题进行了几方面的研究。首先讨论了扬压力设计、试验和实测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其中某些问题;其次,叙述了各向异性的岩石基础对扬压力的影响。试验证实,当采用相同的渗流控制措施时,n(=K_X/K_Y)愈大,扬压力愈小;接着,就帷幕排水联合作用时的不同组合方式的降压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出,帷幕深度不宜超过排水深度;还讨论了降低扬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封闭式帷幕加排水。作为实例,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了采用封闭式帷幕排水措施的葛洲坝工程二江泄水闸基础的有关渗流问题,并给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泄洪闸左导墙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导墙扬压力、抗滑稳定及应力对不同孔口宽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典型横断面在建基面处的扬压力水头对孔口宽度的敏感性较弱;导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随着孔口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坝下0+056. 00的K'对孔口宽度较为敏感;坝下0+056. 00在建基面的正应力以及堰顶面的剪应力对孔口宽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坝基扬压力是评估大坝稳定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实测扬压力资料分析研究了茶州空腹重力坝扬压力的历年变化过程和横向分布规律。评价了坝基帷幕、排水等防渗措施效果,并与设计情况作了比较,指出左岸坝段扬压力偏高较多的异常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文中对实测资料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对影响扬压力的主要因素作了分解。并就扬压力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宋宇 《山西水利》2013,(12):24-25
介绍了扬压力设计方法及其计算,分析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重力坝横缝对降低扬压力的影响、扬压力观测值滞后于库水位的问题、降低设计扬压力值的建议等问题,得出了设计人员要不断改善方法,充分发挥水工建筑物种扬压力的优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青溪水电站坝基扬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青溪大坝扬压力的监测资料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基础上,建立坝基扬压力统计模型,分离出典型年年变幅中的各个分量,定量分析各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由此对坝基扬压力的变化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魏玉涛 《海河水利》2021,(z1):50-53
为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采用直接判定法判定,对一般危险源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风险评价,制定了相关的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工程建设进度与施工布局,进行了施工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对开工前已辨识的危险源与风险等级进行了动态调整,并调整了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有效防范了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扬压力是作用于坝底的一项重要而隐蔽的荷载,是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扬压力的因素较多,边界条件较难确定,目前尚缺乏精确的计算方法.设计常以标准图形或模拟试验确定有关参数.原型观测仍是检验和研究扬压力的有效方法. 黄河盐锅峡工程于1961年初步建成,至今已运行二十余年.本文结合原型观测成果,对坝底扬压力的设计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坝坝基帷幕前扬压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坝帷幕前的杨压力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笔者依据实测扬压力资料,对照现行设计规范分析研究后指出,在多泥沙河流上,当坝前能形成铺盖时,坝踵设计扬压力可小于上游水深的规定与实测资料相符;帷幕前的实测扬压力图形超过规范假定值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效应需有充分的估计;帷幕前的扬压力水位在高库水位时产生脉冲上升和扬压力系数大幅度增大,是帷幕前坝基面应力状态趋向恶化的反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坝基扬压力状态是监控和评价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朝阳寺水电站大坝为工程实例,以坝基扬压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化规律分析、坝基扬压力分布分析和渗压系数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坝基扬压力实测性态进行了评价,可为同类大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定期综合评价是大坝安全风险智能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DL/T 5313-2014《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简称导则),融合多源信息,提出了基于导则的大坝安全在线定期综合评价模型。以铜街子大坝为例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价准则与分级标准设定等关键问题的实施方案,构建了包含设计安全标准、防洪安全、坝基安全、坝体结构安全度、坝体运行性态、泄洪消能设施、金属结构安全、边坡安全等8项一级评价分项和变形稳定、渗透稳定、抗滑稳定安全度等36项三级评价指标的定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定检结论评判、关键指标+巡检评判、非关键指标+时效+巡检评判、多源信息融合评判等4类指标评价准则与分级标准。该模型具有评价结论客观、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有利于实现大坝运行安全等级的定期在线智能评定。  相似文献   

12.
青铜峡大坝河西下导墙变形性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福恒  田志俊 《大坝与安全》1998,12(4):44-49,55
本文针对河西下导墙向河床方向变形偏大这一“疑点”,运用多种分析模型和方法,分离了其主要影响量.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基点稳定、渐变泥沙、扬压力所产生的时效对河西下导墙变形的影响,作了综合的研究和分析.由此基本弄清了河西下导墙变形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13.
坝踵应力是评价重力坝安全的重要指标,按无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时往往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但实际工程中未见观测到拉应力的报道,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压应力,同时实测应力变幅往往远小于计算值。本文统计了国内外24座重力坝观测结果,分析了坝踵应力蓄水前后变化特点,以一典型重力坝断面为例,采用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对坝踵应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理论坝踵和实测坝踵应力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扬压力对两个坝踵点应力贡献作用,揭示了计算和观测坝踵应力差异的原因之一。结果表明:理论上的坝踵应力是坝踵基岩一侧计入扬压力作用的有效应力,实测坝踵应力则是距基础一定距离、坝体混凝土内部的总应力,两者存在一个与扬压力接近的应力差;按无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坝内测点不会出现拉应力,最小压应力为0.5~1.0倍的上游水头;实测坝踵的有效应力取决于渗流场和孔隙水压力系数(B系数),该点渗透压力变幅小于上游水头且存在滞后,致使应力变幅明显小于理论坝踵应力变幅;扬压力在理论坝踵和实测坝踵的作用差异是实测与计算坝踵应力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扬压力是影响泄洪闸整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泄洪闸安全监测中最为重要的监测项目.分析了赵山渡泄洪闸防渗处理前后大坝扬压力的变化,并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评价水闸的工作性态,为水闸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泉水电站始建于 1971年 ,工程于 1975年 7月基本完成。在 1990年结束的第一次大坝安全定检中 ,发现洪水标准、部分坝段坝体和坝踵应力、部分坝段基础扬压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需进行补强加固处理。本文介绍了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固措施 ,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水库基础扬压力是影响大坝稳定的重要指标,若扬压系数超过设计值,就应采取工程措施,降低扬压力。文章根据降低坝基扬压力的实例,分析了影响扬压力的诸多因素,并对岸坡坝段坝基扬压力偏高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探讨了宝珠寺混凝土重力坝坝基防渗帷幕的防渗效果。计算得到的坝基面扬压力分布与现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推荐的坝基面扬压力分布图形相近,防渗帷幕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新  尚层 《人民长江》2015,46(21):98-101
为了解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运行多年后出现坝基扬压力较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坝近几年坝基扬压力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安全评价。借助渗压计和量水堰的监测数据,从扬压力系数、开合度、扬压力分布及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坝基扬压力较高的诸多原因,并提出通过新增排水孔的措施及时降低坝基扬压力。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相关措施后,总体上,该坝工作状态良好,坝基扬压力的升高未对大坝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坝基扬压力是混凝土重力坝安全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桃源水电站为例,采用特征值统计分析、分布分析、扬压力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进行专项分析,对桃源水电站坝基稳定状态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对同类型大坝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安江大坝扬压力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于新安江大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为监测坝基渗流性态,布置了较多扬压力观测仪器。文中对扬压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了坝基渗流性态,揭示了部分坝段扬压力偏高的原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