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达组网反隐身技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戴筠 《现代雷达》1998,20(3):8-13
研究了雷达组网反隐身的可行性,推导了隐身飞行器发现概率与飞行器距离以及飞行器雷达散射特性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雷达观测误差的计算方法。最后用计算机模拟了几种状态下的隐身飞行器的跟踪情况,以验证雷达组网反隐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前向散射雷达是一种双基地角接近180°的特殊体制双基地雷达,它通过捕获目标穿越基线时引起的回波起伏变化实现目标的检测,因此对前向散射雷达目标回波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暗室实测的前向散射雷达回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球体、二面角、三面角、圆柱体雷达目标前向散射场与辐射场相干叠加的综合效应,得出雷达目标进入前向散射区,回波幅度先减小后小幅反弹的规律。该文可以增进对前向散射雷达目标回波特性的认知,为目标检测与识别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组网雷达反隐身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身目标是现代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组网雷达集多种反隐身措施于一身,具有较强的反隐身能力。本文分析了组网雷达的反隐身能力,提出了组网雷达反隐身能力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胡程  刘长江  曾涛 《雷达学报》2016,5(3):229-243
前向散射雷达(Forward Scatter Radar, FSR)作为一种特殊的双基地雷达,可以利用目标在穿越收发机之间基线的运动而形成的前向散射信号进行探测、成像与识别。由于前向散射效应对提高目标雷达截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前向散射雷达在反隐身探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文章首先综述了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前向散射雷达目标探测及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hadow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ISAR)成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前向散射杂波的统计特性、高精度参数估计与多目标分辨等关键难题;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前向散射雷达探测和SISAR成像研究的最新理论和实验进展,首次给出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民航客机前向散射探测实验结果;最后,对前向散射雷达探测和成像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与地基双基地雷达进行对比,本文分析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的特点,并利用雷达直视距离数学模型、隐身飞机双站RCS模型、双基地雷达方程和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在探测范围、探测性能、生存能力和反隐身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剑  戴征坚  陈佰孝 《现代雷达》2003,25(12):19-22
高频地波超视距(OTH)雷达在海上具有超视距空海探测能力,同时还具有反隐身、抗反辐射导弹等特点,目前地波超视距雷达正朝舰载和双/多基地组网方向发展。从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和双/多基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机动式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单、双基地雷达的特点出发,定量或定性讨论并比较了单、双基地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生存能力,对低空目标探测能力,抗压制性噪声干扰能力和反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隐身飞机的特点 ,讨论了雷达组网反隐身的可行性 ,并给出了某一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组网反隐身的方框图及工作原理 ,给出了数据处理过程及计算机仿真结果 ,以验证雷达组网反隐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干扰和隐身目标的威胁日趋恶化的趋势,本文研究了电子对抗环境下T/R-R型双基地雷达如何运用数据融合实现对隐身目标的三维跟踪问题.按照无-弱-较强-强的干扰强度变化,提出了双基地雷达采取不同观测子集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技术,对不同干扰方式下双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测量误差以及双基地雷达截面积的计算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电子战环境下双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测量模型,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双基地雷达反隐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临近空间双基雷达探测隐身目标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解决高技术战争中防空武器系统对隐身目标的探测问题,将临近空间作战领域与收发分置体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临近空间作战平台的双基地雷达反隐身技术.根据典型隐身目标F-117A的缩比模型,利用GRECO电磁仿真软件计算出其C波段的双站RCS特性曲线;采用一种新的网格剖分方法,对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F-117A的范围进行了计算和仿真;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与单站雷达、地面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先进性;最后指出了它在未来防空作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同步技术和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双/多基地雷达的"四抗"优势逐渐得以实现,双/多基地雷达成为当今雷达领域关注的焦点.雷达目标的双基地散射截面积(RCS)、双基地散射中心、双基地极化等特性与目标单基地散射特性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深刻理解雷达目标双基地散射特性才能充分挖掘双/多基地雷达在目标检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双站雷达在反隐身、超低空防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双站测量装置较为复杂,地表参数的准确获取工作耗时耗力,且精度难以保证,地表双站雷达散射数据极其匮乏。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以L/S/X/Ku波段裸土、水泥地和粗糙沙地后向散射实测数据为例,忽略地表的精细结构,采用等效面散射模型和遗传算法反演了各地表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粗糙度参数,获取其等效参数统计特征,实现对地表双站雷达散射回波的预测。结果表明:该等效面散射模型保证了地表的后向和双站散射回波预测精度;地表双站雷达散射回波随入射波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散射角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并在镜像方向出现最大值;随散射方位角的增大,地表散射回波先减小而后增大,HH极化双站散射回波的最小值一般出现在 方位角处,而VV极化双站散射回波的最小值位置随入射角的增大从 方位角向小角度方向偏移,并与入射波频率、地表湿度以及粗糙度参数相关,该双站散射特性可用于地表参数的反演以及目标的反隐身研究。  相似文献   

13.
雷达组网反隐身可行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真算法分析出同一目标在不同空间角度的雷达截面(RCS)值以及不同频段探测时的不同RCS值,并通过仿真计算提出雷达组网反隐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LPI的双基地雷达,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雷达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其LPI性能和反隐身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雷达体制具有较好的“四抗”综合能力,是雷达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隐身飞机雷达波具有前向、侧向散射大,后向散射小的特点,从隐身飞机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差异分布入手,针对航空集群收发分置协同探测编队构型问题,建立集群收发分置协同探测数学模型;基于空间分割法,对影响集群雷达探测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接收机方位角和收-发雷达之间的基线距离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收发分置模式下,集群中任一节点都能形成一定的探测能力;将接收机部署在0°附近,基线距离约为5 倍单机迎头探测距离时,收发分置协同探测面积取得最大化,达到雷达单独作用下的5.5 倍,此时最远探测边界距收-发基线的距离和探测区最大宽度都取得较大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提出了构建基于低截获概率(LPI)的双基地雷达,介绍了该雷达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LPI性能和反隐身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雷达体制具有良好的综合对抗能力,是雷达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频分析的双基地前向散射雷达侧影成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涛  张群  罗斌凤  张守宏 《电子学报》2001,29(6):726-729
介绍了双基地前向散射雷达侧影成像的原理,分析了该雷达回波中目标信号和杂波的时频特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分析剔除该雷达回波中杂波的方法,然后提出了利用时频分析估计目标径向运动参数的稳健的运动补偿算法,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