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举办重大赛事将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亚运会需要和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制定了以亚运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和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等亚运行动计划。在全面满足亚运会需求的前提下,广州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建设亚运城和城市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等举措实现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第五届亚太区景观建筑设计论坛(亚运专场)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缟制研究中心主任彭高峰作了题为《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报告。彭高峰指出,2010年的亚运会,不单单是亚运会。而是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在满足亚运会功能的同时,还要提升城市的品质,这是亚运套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了让业界人士时2010年亚运会大背景下的广州城市规划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现本刊对其发言进行了整理刊登,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城市发展将借亚运契机,整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亚运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通过场馆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系统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亚运会的“催化剂”效应,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建设水平,展示广州“岭南古郡、国际都会、体育强市、山水名城”的“亚运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04,(12)
2010年亚运会的规划建设围绕“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目标,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体育配套设施,以及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原则,坚持场馆建设与地区发展相结合,坚持场馆布局与地区生活需求相协调,形成“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地区发展”的联动建设开发模式,保证建设国际一流的体育比赛场所,以促进广州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整体形象的形成与提升。申亚规划的总体设计思路包括:①依照《亚运会申办城市手册》和《亚运村指南》的要求制定规划;②在“建设面向亚运会的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遵循广州…  相似文献   

5.
钟勇 《广东建材》2009,25(8):202-203
广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广州市成功取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后,承诺要将广州亚运会举办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亚运会。广州2010年一字不苟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后,随着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有序展开,为满足广大市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并兼顾解决亚组委办公场所,在天河体育中心西大门北侧建设一座“广州亚运体育文化中心”。该中心建成后亚运期间供广州亚组委办公使用,亚运会结束后也作为永久性体育设施,供市民健身运动(以乒乓球为主)和亚运展览使用。  相似文献   

6.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出发,解析了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动机和重要意义,认为举办亚运会是广州城市发展提升的助推器,是增强广州的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地位的重要战略,并阐释了广州以亚运为契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包括积极引导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和景观、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2009,24(2):122-122
今年的广州城建工作将以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为契机,高标准推进亚运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现民生工程新突破,用实际行动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广州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城市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江爱叶 《广东建材》2010,26(11):83-85
<正>2010年亚运会即将在我们广州召开,各亚运及配套工程也相应完工,并已交付使用,我公司有幸建设的亚运工程之一,在广州体育学院内的"2010年亚运会省属场馆项目",作为曾为2010年亚运会付出过努力的一员,我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9.
<正>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亚运场馆的建设,为亚运会的成功召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广州亚运场馆建设期间,很多配置潍柴发动机的星马混凝土搅拌车和散装水泥车等多个厂家的设  相似文献   

10.
郑志奋 《广东建材》2011,27(2):71-75
1前言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为了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参加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各界来宾,广州市政府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并注重"五结  相似文献   

11.
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4km^2,其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综合管沟属于大型地下设施,施工中涉及到地质条件较差的深基坑支护问题.笔者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总结了相关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张楠 《中外建筑》2005,(3):22-23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亚运建设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城市影响的基本要素,在对亚运建设有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亚运实际,提出广州亚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使亚运能发挥最大效益,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陈荣毅 《空间结构》2012,18(1):25-35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举办.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亚运会召开的双重需要,广州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设施,其中新建了12座运动场馆.每座新建场馆各有特色,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体育精神和广州文化.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尤其是广州亚运馆、广州自行车馆、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等四大场馆建设,不仅满足了复杂建筑外形的要求,在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肩负着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的重要使命。为此,广州提出以"世界眼光"打造和彰显"文化广州,历史名城;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花园城市"的亚运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广州是第16届亚运会的承办城市,为了"服务亚运 展示广州"特编制广州亚运地图册.该图册由5张地图组成,分别为广州亚运--"场馆篇"、"交通旅游篇"、"美食篇"、"导购篇"及"印象篇",通过数字线划图、变形地图、手绘地图、数字影像地图、三维立体地图集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亚运筹备情况及广州的城市魅力.本文重点介绍该地图册的设计与实现,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刘洋  何华贵 《城市勘测》2012,(3):94-100
《广州亚运地图》作为广州亚运会的官方地图精品,本着"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举"的设计准则、紧紧围绕"宣传亚运、展示广州"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现代地图表现手法和美学特征,无论在设计理念、内容安排、表现手法还是艺术感染力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文重点介绍《广州亚运地图》的创意理念、内容安排和地图设计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东 《建筑创作》2010,(11):39-49
<正>机遇:亚运会与新世纪广州城市发展20世纪最后20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与城市化全面、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以沿海开放地区为代表,城市发展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经济、人口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跨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兴起、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变化、转折、调整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也进入了  相似文献   

19.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