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驱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开采后仍有数量众多的残余油残留在油井的岩石缝晾之中。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事(简称MEOR方法)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将残留原油采出的方法。细菌是原油开采技术中唯一得到使用的微生物。细菌体积微小。生长迅速。能够产生有利于原油开采的代谢产物:气体、酸、表面活性荆和聚合物等。而且具有抵抗高温、高盐和高压等恶劣地层环境的能力。本课题进行了在使用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简称PAM)驱油之后利用MEOR方法提高原油采收事的可行性以及微生物提高傲观驱油效率的机理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海油田轻质油砂岩油藏,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和机理进行了评价,以确定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最好的方法。目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主要有改变界面张力、油藏润湿性的变化、微生物封堵高渗区、微生物气驱等,由于油藏中的毛管数不同,在现场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由于油藏微生物的生长得不到控制,无法稳定获得表面活性剂;油藏岩石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及其在现场的生物降解进一步限制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因此,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案需要利用系统的油藏工程原理进行评估,对于北海油田轻质油砂岩油藏微生物封堵是比较好的方法,1 kg营养物质可增产1.3~2.6 L原油。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能够更广泛的得到应用,综述了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发展历史、提高采收率技术(EOR)机理和主要方法,分析了常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微生物采油技术中菌种的筛选方法和筛选原则,以及进行菌种性能评价应侧重的几个方面.最后对微生物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展望,预计在今后的油田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会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油常减压蒸馏过程流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现有原油常减压装置基础上进行了扩容改造,为了验证扩容后的常减压装置能否满足工艺要求, 需要对流程进行调整。基于蒸馏原理,对常减压蒸馏塔建立包含质量平衡、相平衡、摩尔分数归一化和能量平衡等 方程构成的MESH 模型,在Pro/II平台上进行流程模拟,获得各塔侧线产品的温度和压力等关键参数,并与现场工 艺要求进行对比。流程模拟结果与现场工艺要求吻合良好,说明模型可靠,流程满足工艺要求。各蒸馏塔温度和气 液流量沿塔板数的分布侧形图反映进出口物料和中段冷却循环对蒸馏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微生物驱油的数值模拟研究资料和已取得的技术成果,发展了一个综合的微生物驱油三维三相多组分(水、油、气、微生物及其营养物、代谢产物等)数学模型.用全隐式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差分,并讨论了由此得到的有限差分方程组的解法和模型所含参数的获取途径.通过一典型实例对微生物驱油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对比了微生物驱与普通水驱后的含油饱和度分布和采出程度等.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能够真实、详细地描述微生物体系在地层中的生长、运移和驱油过程以及分析解决受各种因素(微生物和营养物浓度、段塞结构、层间渗透率等)影响下的微生物驱油参数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为筛选法夫酵母耐热菌株以实现虾青素的中温化(25~40℃)生产,构建了法夫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UC18-kan-18S-groes,并将嗜热菌HB8的热激蛋白基因整合到法夫酵母基因组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法夫酵母XD-G,成功将发酵温度提高至25℃.发酵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25℃下法夫酵母XD-G的虾青素产量达到177....  相似文献   

8.
从辽河油田的诸多油污土样和水样中分离出若干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将这些菌株经实验室的配伍试验,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能降解原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细菌制剂。该制剂可将原油组分进行有效的生物降解,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通过紫外、红外等分析化学的方法,对生物降解后的原油成分及其培养液的变化进行测定。该制剂可使原油的凝固点降低14℃;粘度降低了800MPa·s;pH降低了2.4个单位;原油降解率为70.4%,该制剂用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注氮技术提高八面河油田北区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油田为稠油断块油藏,含水高,能量不足。采用注氮气技术能有效补充驱动能力。在实践中应从四个方面考虑注氮气与增产油量之间的相应关系:1、注氮气量与油砂体孔隙体积;2、注氮气位置与地层倾角对注氮气效果的影响;3、注氮气对油井含水的影响;4、注氮气对地层能量的影响。2005年,八面河油田北区共有7口井注氮气,投入产出比为1∶4.8。  相似文献   

10.
磷化钨催化剂前体的H2-T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酸氢二铵和偏钨酸铵为原料,制备了WP前体。分别采用共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负载量 为30%的WP/γ-Al2O3 催化剂前体(I-Cat,H-Cat)。采用共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不同助剂Ni,Co,V的负载量为 30%的WP/γ-Al2O3 催化剂前体(I-Ni-Cat,I-Co-Cat,I-V-Cat),对制备的催化剂前体在一定的氢气氛下进 行了热重(TG)分析,探索了WP催化剂的制备机理和制备方法,以及助剂对负载型磷化钨催化剂前体磷化还原程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WP催化剂前体在一定的氢气氛中可以被完全还原磷化为WP;I-Cat和H-Cat表面的钨物种 均不能被完全还原磷化为WP,在载体表面可能形成了-Al-O-W-P结构的物种。与H-Cat相比,I-Cat表面 的W 物种更难被还原磷化为WP。助剂Ni使I-Ni-Cat的起始还原磷化温度明显降低;助剂Co使I-Co-Cat还 原磷化程度提高;而助剂V使I-V-Cat的还原磷化变得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原油量的测定是原油及其产品分析的必要环节,根据芳香烃在255nm具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芳香烃量间接表征原油量。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量,分析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各组分、pH和采油微生物细胞内含物对原油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该方法测定原油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微生物采油过程中的原油量。  相似文献   

12.
储层中菌体微观调剖驱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说明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贡献,借助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观察了菌体在多孔介质孔道中滞留聚集现象,测定了岩心中菌体滞留引起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分析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聚集规律,及其对储层中油水两相流体流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中的驱动压力随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量增加呈阶梯状渐升,驱出液中的菌体含量下降到一定值后趋于相对稳定;岩心中菌体的滞留造成油水两相的共渗区域扩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后移,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下降.表明储层孔道中滞留的菌体降低了水流沿大孔道渗流的能力,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起到了微观调剖作用,有助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庆油田L区块产水率高的问题,在杏十二试验区开展活性水驱油体系研究。结合区块油藏条件,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活性水驱油体系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石油采收率,且随着活性水注入质量分数的增加,注入压力增大。在室内驱油实验中,当1# 活性水质量分数超过0.08%时,采收率增长幅度明显变缓。最终结合实验结果与经济评价方法,筛选出适合杏十二试验区的驱油体系,即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地层水以质量分数0.08%配成活性水,最优用量为0.25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