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坝须二气藏与雷三气藏气田水回注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水气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随着气藏压力的下降,地层水会逐渐侵入气藏,随着天然气一道流向地面,不仅给采气生产造成困难,而且也带来环境问题。为减少气田水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对气田水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回注处理,但对不同气藏的气田水,同时进行回注时,要保证回注成功和回注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对水质进行配伍实验。本文针对西南油气田分开公司川西北气矿的中坝须二气藏与雷三气藏水的水质特征,进行水质配位实验,从而了解影响回注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坝气田须二段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其储集层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裂缝发育情况大致分为3个区,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气藏由于存在局部边水活跃,致使边水沿大裂缝窜入气藏,使气井产量大幅降低并出现水淹现象.本文着力于应用裂缝水窜数值模拟新技术,对各气井的出水情况进行了全面拟合,取得了过去常规数值模拟无法取得的拟合效果.在此拟合的基础上,对气藏今后的排水采气进行了研究,利用裂缝水窜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的排水部位、排水量进行了优化,并对排水采气动态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气藏在不同的排水规模下可提高气藏采收率8.05%~11.07%,其中以150 m3/d的排水规模在中35井实施工艺强排水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10.87%. 相似文献
4.
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及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各井的生产动态,出水时间,出水强弱及气田所处的构造位置的综合分析,判明了该气藏地层水的运动规律,性质及水源;提出该气藏属弱水堵气藏,可用排水采气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在结合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气藏采收率的开发调整方案,经两年多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其中青2井已累计了产气1500×10^4m^3正常生产时间延长1年半,现仍在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坝须二气藏不断开采,已经出现了水侵,目前日产气量为60×104 m3左右,日产水240m3 左右,将地层水回注地层,既能解决地层水出路问题,又能彻底地清除地层水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须二气藏产水情况的调查,对气藏水处理前后及露头区水质的Ca2+、Mg2+、CO2-3 、SO2-4 、悬浮物、挥发酚、油、COD、pH值、硫化物、氯根等项目进行了监测、分析,认为须二气藏地层水的处理效果能达到回注水的要求,处理后回注是完全可行的。文中分析了回注前景, 并提出了对露头区定期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南气田石炭系气藏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35.66%,在四口工业气井中有两口气井被水淹,产能从当初的12×10^4m^3/d降到目前的不足5×10^4m^3/d,针对各井的具体情况分析,结合四川排水采气的经验,初步探讨了在该气藏应用排水采气的工艺方案,以求提高气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水由三部分组成,即凝析水、地层水和技术用水。三者化学特征迥然不同。据此判断,该气藏投入试采至今,气井中末见地层水。因此,适当提高采气速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周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97,(4)
该文通过对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各井的生产动态、出水时间、出水强弱及气田所处构造位置的综合分析,判明了该气藏地层水的运动规律、性质及水源;提出该气藏属弱水堵气藏,可用排水采气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在结合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气藏采收率的开发调整方案,经两年多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其中青2井已累计多产气1500×104m3,正常生产时间延长1年半,现仍在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а��������������ˮ��������Ч������������ǰ��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坝气田须二气藏是一个边水气藏,在气藏生产受地层水影响日益严重的情况下,1988年进行了排水采气方案地质论证,并付储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气藏生产稳定,可采储量增加,展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坝气田雷三气藏分析及有利相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雷口坡组,组段划分、沉积演化及区域沉积相的基础上,提出中坝气田气藏成藏条件为:有利于生物发育的滩相带与生油岩类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排烃条件与古隆起配置适当,纵向上,多期成滩造就的粗结构岩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阔的储集空间。根据粒屑岩比率圈定了上寺、中坝和汉旺三条有利浅滩相带。进而在坳陷中段预测孝泉、新场和磁峰场构造,可望钻获类似中坝气田的浅滩型油气藏。在坳陷北段预测拍树咀、黎雅庙、瓦子垭、新桥场、中心镇构造和一些地震显示的隆起区、异常区亦可能发现类似的气藏。 相似文献
12.
中坝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是,海湾环境发育了优良的烃源岩,推进三角洲发育了分布广泛,厚度适中,相对坦状的砂岩储集层,印支期的古构造为油气先期聚集提供了场所,喜山期的多期次构造运动造就了多系统的裂缝网络,为油气运移,成藏富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提高气田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从气藏地质、工程、工艺及经济方面分析了影响采收率的多种因素,认识到人为开发管理水平是影响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气藏工程、工艺技术及经济评价方面探讨了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落实气藏剩余储量及分布是气藏开发的关键.为此,利用压降法、产量累积法、罗杰斯蒂函数法、产量递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油压递减法等6种计算方法对中坝气田雷三段气藏动态储量及可采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入开发末期的气藏,运用罗杰斯蒂函数法、产量递减分析法以及油压递减法进行动态储量计算较为准确.综合比较,中坝气田雷三段气藏可采储量为(83~85)×108m3,剩余可采储量为(6~7)×108m3左右;气藏剩余储量主要分布于受水侵影响较小的中46、中18及中40井井区,加强排水采气,减缓水侵对主力气井生产的影响,是提高整个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水体动态分布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直观、详细地论述川西新场须二气藏气井产出水状况,文中将气井产出水分为凝析水、地层水、夹层水或残留地层水3个大类。研究发现,构造主体部位的气井在产出地层水之前大多经历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凝析水产出阶段;之后南北部边水才侵入构造主体;而构造主体的东西部产出夹层水或残留地层水。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气藏开采,地层能量下降,边部水体沿着南北走向断层入侵到高部位,使得高部位气井大量产水;至于构造主体的东西部,由于远离断层,微裂缝不发育,气井产水量较少。总体而言,由于产出水类型不同,其水化学成分亦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凝析水矿化度低、地层水矿化度高、夹层水或残留地层水的矿化度则介于两者之间。气井产出水化学性质差异性源自水-岩反应环境、流体压力、天然气浓度以及pH值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因为随着气井天然气的采出,流体压力下降、天然气浓度降低,盐离子的溶解度亦降低,所以构造主体产出地层水时,其Ca2+浓度较南北边部的要低,水体中出现少量Ca沉淀。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海上目前在生产气田共计有30个、气井总数为288口,主要分布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海上气田的勘探成本、工程建造成本、钻完井和生产操作费用均较高,加之开发调整及生产措施实施难度大,因而陆上气田开发采用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在海上推广应用便受到诸多限制。为了提高中国海上气田开发的效益,有必要归纳和总结我国海上气田在开发技术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施经验。按照气藏特点,将中国目前的海上气田分为凝析气藏、低渗透气藏、边底水气藏、高温高压含酸气气藏、深水气藏等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其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进而结合典型案例对各类气藏的配套开发技术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及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中国海上天然气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潜力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