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220 kV/180 MVA三绕组电力变压器出口短路时短路电流的计算问题,从磁势平衡原理出发,建立了在中压绕组短路工况下中压绕组短路力的计算模型,利用"场-路耦合"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模型的二维瞬态漏磁场,获得了中压绕组线饼的受力分布和瞬变曲线,并对受轴向短路电动力作用最大线饼的轴向稳定性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三绕组变压器中压短路工况下中压绕组短路电动力的计算方法,省去了传统计算电动力复杂的计算过程及一些计算假设,提高了计算精度,变压器的中压绕组具有足够的轴向机械强度,对变压器设计和运行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异步电动机修理中,我们多次应用过六相绕组,即将原三相绕组改制成六相绕组。改制过的电机温升有明显降低(或出力有明显提高),振动和噪音都有明显减小。现以三相绕组星形(λ)联接改成六相绕组延边三角形(?)联接为例说明三相绕组改成六相绕组简易计算。  相似文献   

3.
杨柏俊  冯斌  苏成勇 《变压器》2007,44(10):20-24,32
研究了三列螺旋式绕组"8字"循环换位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绕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4.
分数槽集中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绕组结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槽8极无刷直流电动机为例,介绍了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绕组结构包括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通过Ansoft设计软件计算和样机测试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由于电感差异引起的机械特性的变化,为正确合理地应用单层绕组结构和双层绕组结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傅氏变换在求取磁势谐波的基础上,导出了适合任意绕组的绕组系数计算公式。对于低谐波绕组常采用的不等元件绕组,在各线圈节距给定时,导出了欲消除某次谐波的各线圈匝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变极电机绕组设计原理,它以"安导元"作为基础.用此原理设计的变极绕组,无论变极前后都等效于整距绕组.文中论述了"安导元"的定义及以"安导元"为基础的变极原理,并给出设计方法,然后以8/2变极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单相电动机中的电容起动电动机和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其定子主、副绕组都是采用交流正弦绕组,现以功率为900W的木工机械电刨子2极电动机为例,来看正弦绕组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自动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快速测量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电力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特点,针对目前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仪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动切换被测绕组电路"法,即测量人员连接好全部测试夹钳后,由CPU控制功率继电器完成各相绕组的测量,减少了总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笔者还提出了主动放电方法,在保证尽可能短的放电时间的前提下降低了反向电压的幅值,保护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采用格罗布斯(Grubbs)准则剔除粗大误差,并给出了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最小二乘公式。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格罗布斯准则和直流电阻最小二乘公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小现场干扰和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配电变压器绕组存在"以铝代铜"现象的原因,分析了不同绕组材质对配电变压器结构尺寸、成品性能、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当前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各种辨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微电机》2015,(3)
空心杯电机与等同条件下的齿槽电机相比具有输出功率密度大,电气时间常数小,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平稳、响应快等特性,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空心杯电机电枢杯的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机的输出性能。目前,空心杯电机绕组电枢杯应用较多的是斜绕组,本文涉及的一种同心式绕组电枢杯较斜绕组电枢杯具有独特的性能,并做具体分析说明,得出同心式绕组电枢杯性能优于斜绕组电枢杯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配电变压器绕组回路Seebeck效应,研发绕组材质鉴别装置并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干式变压器绕组回路Seebeck效应。根据实际回路温度分布及绕组材料特性,对铜、铝绕组回路的热电势进行理论计算,得出了绕组材质判断阈值。基于理论研究成果研发变压器绕组材质鉴别装置,对多台配电变压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证明该绕组材质鉴别装置能有效鉴别铜、铝绕组材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见的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已有的检测手段多为离线检测,无法实时反映绕组的应力变化。提出一种基于BOTDR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设计了光纤复合式绕组模型,搭建了应力检测平台,并开展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变压器绕组微小的变形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同时实现绕组变形的定位,为变压器绕组的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槽结构的高速微型永磁电机在检测设备、医疗器械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无槽电机绕组制作复杂,使用绕组印制技术可以简化绕组的制作过程。目前已有的印制技术多以刚性印制电路板(PCB)为载体应用于轴向磁通电机,对于径向磁通的高速电机来说,刚性PCB已无法满足绕组沿圆周方向分布的需求,柔性PCB绕组应运而生,不过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柔性PCB绕组电机设计方案。因此,设计了一款高速微型柔性PCB绕组电机,针对柔性PCB绕组特有的缠绕不等距问题,提出了使用平均半径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对电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半径法解决了绕组缠绕不等距的问题,所设计的柔性PCB绕组电机能达到电机技术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单元电机的基本概念。以12槽双层的分数槽集中绕组为例,给出绕线原则,并在不确定单元电机极对数的情况下,用交流电机绕组理论、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两种方法,从一个线圈、一组线圈、一相绕组到三相绕组详细推导了分数槽集中绕组各次谐波的绕组因数和磁动势,得出了分数槽集中绕组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最后指出转子极对数接近但不等于定子槽数的一半是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的永磁电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控制绕组级数的减少对于提高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RT)的工作效率、降低设计制造难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标GB/T 14549—93对谐波电流的要求,提出了更经济的CRT谐波电流有效值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种典型单支路工作模式下控制绕组电流、控制绕组级数、谐波电流之间的关系,并以谐波电流为约束条件对CRT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绕组级数和各级电流等参数进行设计,同时对3种工作模式的控制绕组级数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基于谐波电流有效值分级标准对CRT控制绕组参数进行设计时,控制绕组级数与第1级控制绕组电流、最大k次谐波电流和工作模式相关,不同工作模式下控制绕组级数不同,但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均能满足要求,且第1级控制绕组电流分配相差不大时,固定单支路工作模式下谐波电流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用集中绕组永磁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散热能力,提出一种冷却水管与绕组并绕的新型绕组冷却结构。以一台315 kW集中绕组永磁电机为例,首先,通过合理的等效与假设,建立了电机的三维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电机进行温度场分析。其次,分析了不同的并绕方式以及相同并绕方式下不同的进水口进水速度对电机散热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散热方式。仿真分析表明冷却水管与绕组并绕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双绕组感应电机发电系统.在电机定子上设置了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前者接负载,后者接励磁调节器,采用控制绕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使用滞环控制器触发驱动逆变桥,实现了对端电压良好的控制.也不会给电网系统带来无功负担.在变负载和转速情况下,对端电压动态和稳态性能进行实验分析证明.该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稳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变速运行的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电磁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文中提出了变速运行时通过电机本体参数与励磁电容同时优化来实现双绕组感应发电机控制绕组励磁调节器容量最小的优化设计策略,推导了控制绕组电流与电机参数的关系式,给出了3/3相双绕组结构的dq轴互漏感解耦的选取原则以及变速运行的磁路设计特点,以此建立了具有航空电源特点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全域映射收缩算子的复合形法对一种双绕组感应发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样机设计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控制绕组励磁调节器的无功容量、系统成本和体积。  相似文献   

19.
新型单相低谐波饱和式可控电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相饱和式可控电抗器拓扑,将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绕组和辅助消谐绕组有机地统一起来。新的拓扑结构将控制绕组通过一个半桥控制电路和一个电压型的逆变器连接到和主绕组紧密耦合的辅助消谐绕组。消谐绕组在抑制谐波的同时担负从系统传递能量给控制绕组的功能。针对单相应用条件下,基于新的拓扑结构,利用能量平衡原理,检测系统侧的电流,在控制可控电抗器的等值电抗的同时,通过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使可控电抗器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谐波得到补偿,从而使单相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谐波水平大为降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型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用绕组温控仪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变压器绕组温度的测量主要是通过热模拟测量方法,绕组温度袁在油温表的基础上配备一台电流匹配器和电热元件,通过温度叠加来反映变压器绕组温度。这种测温方法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就绕组温控仪及其配套匹配器的入网检定和温度控制节点的整定进行了讨论,对绕组温控仪的实际使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