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的策略来通过掺杂金属离子提高ZIF-8材料的金属活性位,并保持相同的孔道结构对CO_2进行吸附。掺杂金属离子的ZIF-8(M/ZIF-8,M=Cu~(2+)、Co~(2+)、Ni~(2+))是M~(2+)、Zn~(2+)和2-甲基咪唑加入到甲醇和氨水的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磁力搅拌合成。结构表明:ZIF-8和M/ZIF-8形态并没有发生改变,仍保持原来的孔道结构,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少;Cu~(2+)和Ni~(2+)改性的ZIF-8的CO_2吸附量增加,Cu~(2+)改性的ZIF-8样品具有最高的CO_2吸附量,达到了23.88 mg·g~(-1)。  相似文献   

2.
络合-超滤技术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合剂为聚丙烯酸钠,超滤膜采用芳香聚酰胺膜,研究了络合.超滤处理含铜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聚合物/盒属离子质量比(P/M)、溶液PH、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操作参数对铜离子去除率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条件下,Cu~(2+)的截留率随P/M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P/M下,适当提高溶液pH值有利于Cu~(2+)的截留.在溶液pH=6、P/M=22条件下,Cu~(2+)的截留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3.
[S-62] 磷化工艺Phosphating process,European Pat.154367 钢及镀锌钢件在电泳涂漆前可用一种酸性溶液进行喷淋磷化处理。该溶液中含有Zn~(2+)0.2—0.5g/L、Ni~(2+)、P_2O_58—20g/L、NO_20.05—0.2g/L;硝基苯磺酸0.1—1g/L和某种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从氟化  相似文献   

4.
木屑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完了用木屑代替淀粉,经过黄原酸化,制成纤维素黄原酸钠,再加入硫酸锌溶液,最后制成ZnNaIFX。由于木屑比淀粉价廉,而且省去交联步骤,所以生产简单,成本远比淀粉黄原酸盐便宜。该产品可用以脱除溶液中一种或多种共存的重金属阳离子。试验表明,当用来处理Cu~(2+)、Mn~(2+)、Fe~(3+)、Ni~(2+)及Co~(2+)时,残留浓度可达到10~(-5)M。对比试验表明,它与淀粉黄原酸钠相比,处理效果两者差不多,而本品价格较便宜,因此更适合于大规模工业污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1,6-己二醇、2,4-二羟基苯甲醛和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含罗丹明结构的单体M1,其结构经~1H NMR和质谱表征。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M1在Ni~(2+)离子存在下的光致变色效应。结果表明:M1-Ni~(2+)溶液有弱的可见吸收呈浅红色,经365 nm紫外光照射后,转为深红色并在551 nm产生强的吸收。停止照射后溶液又能转变为浅红色,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 在 H_2O_2和金属离子存在下氧化分解有机的放射废料。H_2O_2浓度保持在0.001~1M。位如:氯乙烯树脂与 H_2O_20.01、Fe~(2+)0.001和 Cu~(2+)0.001 M 溶液混合,加热至230℃下1小时,维持氧压为30 Kg/cm~2,97%被分解,没有金属离子和 H_2O_2的对照试验只有90%分解。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典成核理论分析了溶液中均相——非均相成核的竞争机制及M(OH)_2(M=Fe~(2+)、C0~(2+)成核过程,进而建立了M(OH)_2在γ-Fe_2O_3表面完全非均相成核制备CO-γ-Fe_2O_3的方法,得到了性能优良的CO-γ-Fe_2O_3粒子,并对理论及过程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溶液中构晶物质的过饱和比α是影响成核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了使M(OH)_2在γ-Ge_2O_3表面完全非均相成核并且制得高性能Co-γ-Fe_2O_3磁粉。要求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M(OH)_2的α使其在均相与非均相成核临界过饱和比之间,并实现反应体系整体以及任何微区pH及〔M~(2+)〕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以前检测水样中金属离子不及时、不能就地处理、依赖仪器等问题,对检测水样中汞离子的方法重新进行研究。亚甲蓝和柠檬酸通过水热法合成碳点,Hg~(2+)可以使含有该碳点的溶液出现荧光,同时发生颜色变化。通过与Ag~+、Cu~(2+)、Fe~(2+)、Cr~(6+)、Al~(3+)等其他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等小分子进行对比发现,Hg~(2+)对该碳点具有专一性,同时有较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单因素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研究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和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60%时,单因素Na~+含量达到350 mg/L,单因素Ca~(2+)或Mg~(2+)含量达到100 mg/L左右,单因素S~(2-)含量达到6.5mg/L,单因素Fe~(2+)含量达到0.5 mg/L,确定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顺序是Fe~(2+)>S~(2-)>Ca~(2+)≈Mg~(2+)>Na~+,一方面,少量的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含量较高,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常见金属阳离子及矿化度对配制驱油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的研究,通过在室内配制不同矿化度以及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模拟污水,并用此模拟污水配制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溶液,测量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共分析了五种常见离子(K~+、Na~+、Ca~(2+)、Mg~(2+)、Fe~(3+))及矿化度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矿化度下离子对聚合物黏度影响作用占主导,在高矿化度下矿化度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占主导,并提出了配制聚合物溶液时各离子的浓度限度,为油田现场用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样中羧酸盐类聚合物含有的羧酸根离子与异染料尼罗蓝A溶液反应,造成尼罗蓝A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下降,吸光度下降值与聚羧酸根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原理,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循环冷却水中聚羧酸盐的浓度,讨论波长、尼罗蓝A用量、稳定时间等对吸光度的影响;同时,研究水中共存物质Ca~(2+)、Mg~(2+)、HEDP、HS01和BTA等对PAAS测定的干扰情况。确定最佳测试条件:缓冲溶液调节待测水样pH值至6.8,向待测样中加入适量EDTA溶液消除Ca~(2+)、Mg~(2+)干扰(EDTA:Ca~(2+)、Mg~(2+)物质的量之比略大于1∶1),取5.6×10~(-5)mol/L的尼罗蓝A溶液10 mL,在634 nm下稳定15 min,测定吸光度。  相似文献   

12.
先用锌汞齐还原到U~(4+)後,使用铁氰化钾作氧化剂可以测定铀。滴定可在碳酸钠、氰化钾和氯化铵的溶液中完成;电位法所指示的终点感到适当些。手续:在分离漏斗中含有5~50毫克的UO_2~(2+)溶液与100克锌汞齐及5~10毫升的5%硫酸,摇动5分钟。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二溴丁氧基杯[4]芳烃和取代的1H-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乙氧甲酰甲氨基咪唑杯[4]芳烃(M),采用红外、核磁、质谱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在体积比为3∶7的甲醇/水混合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6.5)中考察了M对常见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发现,化合物M以1∶1的络合比对Al~(3+)进行选择性识别,且识别行为不受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化合物M以1∶2的络合比与Ag~+络合,当Al~(3+)作为干扰离子且浓度高于Ag~+时,对M与Ag~+的识别产生干扰。即,当Al~(3+)和Ag~+同时存在时,化合物M与Al~(3+)具有更好的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0):2699-2705
探究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印染废水亚甲基蓝/Cd(2+)混合溶液的吸附效果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Cd(2+)混合溶液的吸附效果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Cd(2+)混合溶液的吸附过程中,亚甲基蓝和Cd(2+)混合溶液的吸附过程中,亚甲基蓝和Cd(2+)存在竞争吸附与静电排斥作用,造成改性活性炭对Cd(2+)存在竞争吸附与静电排斥作用,造成改性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性能降低。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溶液中两种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亚甲基蓝和Cd(2+)的吸附性能降低。改性活性炭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溶液中两种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亚甲基蓝和Cd(2+)的吸附分别为物理吸附和物理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下,研究了(0.7-x)TeO_2·xLiCl·0.3FeCl_y(x=0,0.2,H=2,3)玻璃系统的M(?)ssbauer和ESR谱。结果表明M(?)ssbauer谱由3组四极分裂线组成,其中两组是Fe~(3+)的,一组是Fe~(2+)的。根据四极分裂的大小,Fe~(3+)的两种位置分别被指定为FeOCl和FeO_6结构。不论y=2或3,在得到的玻璃中Fe~(2+)和Fe~(3+)的相对含量几乎相同,Fe~(2+)/Fe~(3+)≈0.2。这表明在玻璃熔炼过程中,铁经历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且在Fe~(2+)和Fe~(3+)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以LiCl部分取代TeO_2时观察到Fe~(2+)相对含量的明显增加。ESR的结果表明:存在大量Fe~(3+)的交换耦合对与M(?)ssbauer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不同pH条件下Cu、Cr、Ni三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对电镀废水生化处理单元中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价态的重金属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存在着明显的低浓度抑制效应,以活性污泥微生物脱氢酶活性表征的重金属毒性大小的顺序为:Cu~(2+)Cr~(6+)Ni~(2+)Cr~(3+)。重金属处于离子态时,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较大;当Cu~(2+)溶液pH值=8、Cr~(3+)溶液pH值=7、Ni~(2+)溶液pH值=10时,三种重金属离子几乎处于完全沉淀状态,此时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最低;当pH值为8时,三种混合重金属溶液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抑制率最低。当污泥的暴露时间在0~5h时,5mg/L的重金属浓度即可让脱氢酶活性抑制率达到60%~90%;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2+)对其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Cr~(6+)和Cr~(3+),Ni~(2+)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重量分析法对达到溶胀平衡的AA/AMPS、AA/DMAEMA和AMPS/DMAEMA共聚物水凝胶在金属离子溶液中体积收缩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水凝胶在4种金属离子(Ag~+、Cu~(2+)、Fe~(3+)、Pb~(2+))溶液中均发生体积收缩的响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程度随着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指数衰减第一顺序"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水凝胶体积收缩响应过程的实验数据;在相同的金属离子浓度下,AA/AMPS、AA/DMAEMA和AMPS/DMAEMA水凝胶的平衡体积收缩比(V_∞/V_0)和消溶胀速率常数K_d大小顺序总体一致,分别为Fe~(3+)Pb~(2+)Cu~(2+)Ag~+、Cu~(2+)Fe~(3+)Pb~(2+)Ag~+和Pb~(2+)Fe~(3+)Cu~(2+)Ag~+。通过"孤对电子-空轨道"理论从结构上解释了水凝胶在不同价态重金属溶液中的消溶胀机理;AA/AMPS-Fe~(3+)体系、AA/DMAEMA-Cu~(2+)体系和AMPS/DMAEMA-Pb~(2+)体系体积收缩过程的活化能E_(?)分别为3.081、1.86、1.917 kJ·mol~(-1)。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罗丹明B合成了两种有机荧光探针用来检测Cu~(2+)。以罗丹明B与3-甲氧基苯酰肼、水杨酰肼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探针,命名为Rh1、Rh2,分别与Cu~(2+)以及其它金属离子溶液反应,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分别测定其紫外及荧光吸收光谱。Rh1、Rh2加入铜离子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到粉红色的显著颜色变化,与其它金属离子比较在400~700nm有较明显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增强。两种荧光探针能够有效的跟Cu~(2+)结合,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看出此探针显示出选择性的、敏感的荧光增强反应,表现出对Cu~(2+)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香菇废弃物是一种廉价生物吸附剂,Na OH处理后对Cd~(2+)吸附能力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生物吸附剂在二元金属溶液中的吸附行为特征。结果显示,NaOH处理后的香菇在二元金属溶液中对镉的吸附更具优势。当共存离子浓度较低时(1~10 mg/L),Cu~(2+)(Pb~(2+))对Cd~(2+)吸附的负影响较小,继续增大共存离子浓度至30 mg/L,Cd~(2+)的吸附量降低了0.247 mg/g(0.111 mg/g)。Zn~(2+)浓度较低时(1 mg/L)对Cd~(2+)吸附的负干扰作用明显,继续增加Zn~(2+)浓度至30 mg/L,Cd~(2+)吸附量维持不变。预处理香菇在二元金属溶液中(Cd+Cu、Cd+Zn、Cd+Pb)对Cd~(2+)吸附的最适宜p H范围为5~7,较一元镉金属溶液的适宜pH值范围广(6~7)。热力学实验表明,Cu~(2+)/Zn~(2+)/Pb~(2+)对香菇Cd~(2+)吸附的负干扰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是Zn~(2+)Pb~(2+)Cu~(2+);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Na OH处理后香菇在二元金属溶液中(Cd+Cu、Cd+Zn、Cd+Pb)对Cd~(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0.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简称PAR。在通常情况下,用还原剂Cr~(2+)、Ti~(3+)滴定,还原过程较慢。本文提出在室温下,在0.02MBritton-Robinson-0.2M柠檬酸钠-0.1MTiCl_4酸性溶液中(pH2)用电生Ti~(3+)库仑滴定PAR。Ag-Hg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两极用陶瓷膜隔开,用电流法指示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