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工艺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磷石膏化学组分、微观形貌、晶型等特征,然后分别用普通煅烧法、微波煅烧法、水洗法、球磨法工艺对原状磷石膏进行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凝结时间及需水量等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煅烧法、水洗法对可溶性五氧化二磷、氟类和有机质等杂质去除效果明显;微波煅烧法时间短,只需20 min左右;球磨法能细化颗粒,处理时间在20 min左右最佳。通过预处理制备的磷石膏物理化学特性都得到很大改善,抗压、抗折强度均优于GB/T 9776—2008《建筑石膏》指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6,(3)
为了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在CO_2气氛下对曲靖褐煤还原磷石膏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分别对固体产物和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_2气氛下褐煤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磷石膏的还原分解温度,褐煤还原磷石膏主要经过三个过程:水分析出过程、褐煤热解过程、褐煤和CO与磷石膏的还原过程,且第三个过程的反应产物随Ca/C摩尔比的不同而变化。当Ca/C=0.5时,主要固体产物为CaS,气体中SO_2的释放较少;当Ca/C=2时,褐煤与磷石膏反应生成CaS,此后生成的CaS又可与磷石膏发生固-固反应生成CaO,气体中SO_2释放量较高,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提供一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质量分数为5%~25%的改性磷石膏、15%的硅酸盐水泥熟料、60%~80%的矿渣混合磨细制成石膏矿渣水泥,研究了改性磷石膏掺量对石膏矿渣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水化热、孔溶液pH值及水化产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掺入改性磷石膏使得石膏矿渣水泥的3 d、7 d抗压强度降低,其掺量为10%、15%时,水泥的28 d、90 d抗压强度超过普通硅酸盐水泥.在3 d至90 d龄期内,水泥孔溶液pH值随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在相同龄期时,随着改性磷石膏掺量的增大,水泥孔溶液pH值减小,水化放热峰出现时间延缓.微观分析表明,掺入改性磷石膏后,28 d龄期时的水泥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C-S-H凝胶,水化产物的生成量在改性磷石膏掺量为15%时最多. 相似文献
13.
磷石膏中可溶磷是生产硫酸铵的原料,也是影响硫酸钙晶须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了磷石膏水洗的工艺条件,将影响磷石膏可溶磷水洗的液固比、次数、温度、时间四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安排,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洗液固比、次数、时间对磷石膏中可溶磷水洗效果影响显著,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方案6、8、9脱磷效果好,脱磷效率达到97%以上,均达到磷石膏中可溶磷质量分数低于0.1%的标准,为最优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安宁某磷肥厂的磷石膏为原料,制备了磷石膏基建筑石膏.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MG)、萘系减水剂(FDN)、三聚氰胺减水剂(SMF)、聚羧酸减水剂(PS)四种物质,考察了不同减水剂的掺量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减水率、凝结时间与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G不适合作石膏减水剂,改性效果较好的是SMF减水剂,掺入量为0.3wt%.通过对掺杂减水剂后石膏试件的SEM表征,初步对石膏减水改性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减水剂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改性,当其加入建筑石膏水化体系中时,会使石膏内部结构变得更为致密,从而降低标准稠度用水量,最终增加石膏试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下煅烧的石膏对水泥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250℃、600℃、800℃、1000℃不同温度下煅烧后的二水石膏在CaO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及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影响的研究和分析。试验得出:石膏煅烧温度不同,其溶解特性亦不同,对水泥强度的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在环己烯水合反应过程中,温度是反应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环己烯水合生产环己醇,提高环己烯转化率,但同时也促进了环己烯副反应的速率,产生更多的MCPE和DCHE杂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