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i-P-SiC(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蔡莲淑  程秀  揭晓华  卢国辉 《表面技术》2003,32(5):38-40,45
是在化学镀Ni-P工艺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纳米尺寸的SiC粒子,探讨SiC纳米粒子及其浓度对镀速、复合铰层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C纳米粒子,镀速和镀层硬度都有显著的提高,镀速可达到68.4μm/h,镀层硬度可达到1650HV。  相似文献   

2.
通过Ni-P化学镀及Ni-P-SiO2(微米)、Ni-P-SiO2(纳米)化学复合镀探讨纳米SiO2颗粒对镀速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O2纳米粒子于镀液中,使镀速上升,所得镀层硬度、耐磨性等性能相对于Ni-P镀层及微米颗粒复合镀层都有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AZ91D合金表面Ni-Ce-P化学镀的基础上加入纳米TiO2,制得Ni-Ce-P/纳米TiO2化学复合镀层;同时对其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抗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Z91D合金Ni-Ce-P/纳米TiO2化学镀层的厚度约20μm,镀层与基体间存在一层MgO结合层;复合镀层的光催化效果明显,抗菌率可达90%以上,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晖  谢华  邹刚 《表面技术》2009,38(1):37-39,85
为了探讨复合镀层的耐磨性与功能性,制备了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组织,MM-200型磨损机测试了耐磨性,利用VSM研究了磁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组织发生晶化转变,生成Ni和Ni3P相;纳米复合镀层经500℃×1h热处理达到最佳耐磨值;其磁学性能镀态下比Ni-P镀层略有提高;适当热处理能使复合镀层磁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H_3PO_4+HNO_3酸洗与NH_4HF_2+H_3PO_4活化为前处理工艺,对AZ31镁合金进行化学镀镍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方法对化学镀镍层进行形貌、成分分布、相结构以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镀镍层表面平整光亮,镀层为高磷非晶结构。化学镀镍层表面,镍主要以单质镍(26.75%)、NiO(32.96%)以及Ni(OH)_2(40.29%)形式存在,磷主要以单质磷(20.17%)、PO2-4(17.37%)以及PO_4~(3-)(62.46%)形式存在;化学镀镍层内部,镍基本为金属单质镍,磷主要以单质磷(74.11%)以及PO_4(2-)(25.89%)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复合镀技术将纳米颗粒复合到传统材料中,可以获得功能各异的镀层,本文探讨了试验参数对复合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在腐蚀条件相同情况下,对纳米SiC复合镀层与普通镍磷合金镀层和基体的腐蚀速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层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红霞  商全义  张贵州  高学敏 《表面技术》2003,32(2):31-32,35
通过磨损试验及表面显微观察 ,测试并分析了 (Ni P) SiC 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自润滑性等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Ni P) SiC PTFE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自润滑性高于化学镀 (Ni P)镀层。该复合镀层可用于高性能塑料模具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8.
纳米SiC增强镍磷合金化学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及了解化学复合镀工艺在耐腐蚀性能方面的应用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的Ni-P-SiC复合镀层和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进行耐腐蚀性能的试验研究,对两种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复合镀层耐蚀性的原因,并对复合镀层的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复合镀层中TiO2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对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iO2分别以非晶态、锐态矿型、金红石形结构纳米颗粒存在在复合镀层中,镀层的硬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磁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化学镀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采用化学镀制备含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刚石Ni-P-D复合镀层,通过SEM、XRD、摩擦磨损试验、磨粒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试验,探究纳米金刚石粒径对Ni-P镀层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磨粒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经化学复合镀可以得到与基体结合良好,厚度约为30 μm,含纳米金刚石的Ni-P-D复合镀层;含50 nm 金刚石的Ni-P-D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抗摩擦磨损和磨粒磨损性能最好;随着纳米金刚石粒径减小,Ni-P-D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和抗腐蚀能力提高,含5 nm金刚石的Ni-P-D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最小,抗腐蚀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Ni-W-P-SiC化学复合镀层孔隙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化学镀Ni-W-P-SiC复合镀层的孔隙率.结果表明,镀液温度和施镀时间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在镀液T=80℃、施镀时间t=2.5h时所得镀层的孔隙率较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孔隙率有一定影响,热处理温度为400℃,时间为3h时,镀层孔隙率最小.  相似文献   

12.
沉积时间对镁合金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时间是影响化学镀镍磷合金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采用不同施镀时间在AZ31镁舍金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磷合金,分析了这一主要工艺参数对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耐腐蚀性、微结构及形貌等的影响,拟对这6.5,温度为85℃的条件下,选择施镀持续时间为45min时镀层质量最佳,所得镀层光亮,胞状一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为AZ31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镀液pH值为组织均匀致密,耐腐蚀性比基体明显有所提高,并具有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3.
Ni-P-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华  陈文哲  钱匡武 《表面技术》2003,32(4):25-27,56
研究了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复合镀层镀态时为非晶结构;镀层经300℃,1h的热处理后开始晶化,晶化后形成品相Ni和Ni3P;与Ni—P镀层相比,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是在镀态时差别更明显;但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抗氧化能力低于普通Ni-P镀层。  相似文献   

14.
AZ31镁合金轧态薄板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AZ31镁合金轧态薄板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化学镀Ni-P的配方及工艺,并对Ni-P镀层的形貌、镀层厚度、镀层中P元素的含量以及镀层在3.5%NaCI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化学镀Ni—P的最优方案为:碱式碳酸镍10g/L,次亚磷酸钠25g/L,温度80%,pH值=8。所得的Ni—P镀层均匀,无明显缺陷,厚度约为18~23μm,P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68%。试样经化学镀Ni—P后的自腐蚀电位大幅度提高,出现了约600mV的钝化区间,其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涂层材料的磨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SiC,Ni-P-Al2O3,Ni-P-PTFE三种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了载荷对复合涂层耐磨性的影响,比较了三种涂层的抗咬合性能,结果发现低载荷下,减摩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高载荷下抗磨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观察、XRD、SEM、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铸态和固溶态AZ系镁合金化学镀Ni—P合金的初始沉积特点。结果表明,镀层初始沉积最先是电化学机制占主导地位,然后是次磷酸盐的还原作用机制和电化学机制并存,最后逐步过渡到以次磷酸盐的还原作用机制占主导地位。同时基体成分和组织影响着镀层的初始沉积机制和沉积速度。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层及其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梁平 《表面技术》2010,39(1):34-36
为进一步提高2024铝合金的耐蚀性,采用化学镀技术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Ni-P合金层,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通过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比了镀层和2024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Ni-P层,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比基体更正,自腐蚀电流密度更低,铝合金的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Ni-P-PTFE化学复合镀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增辉  谢华 《表面技术》2007,36(3):46-48
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Ni-P-PTFE复合镀层.为了确定合适的工艺,研究了Ni-P-PTFE化学复合镀的工艺中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等参数对镀速、镀层中PTFE含量和硬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温度和pH值升高,镀速增大,PTFE含量先升高再降低,硬度下降;FC4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增大,镀速下降、PTFE含量先升高再降低,硬度下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工艺参数,温度85℃,pH值4.4~4.6,PTFE含量 8mL/L ,FC4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0.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