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食品工业》2013,(6):52-53
身为一名母亲,我自然要给孩子最全面、最优质的营养。所以,在我家宝贝的午餐袋里,总少不了一小袋佳沃蓝莓,它可以让我的孩子眼睛更明亮,思维更活跃!  相似文献   

2.
我爱吃豆花,而且是从小就爱吃,这可能缘于妈妈的喜爱吧。那时,我们家离一间豆腐店不远。每天下班后,妈妈总是拿着一个大瓷盆到豆腐店去买上三毛钱的豆花回家。那是物质十分匮乏、买什么都得凭票的年代,但豆腐、豆花却不凭票,而且三毛钱的豆花足足有大半盆呢。这对有四个孩子正在“吃长饭”的家庭来说,豆花就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好菜。因此,母亲总是在下班后的第一时间买回这适合我们“家情”的“尤物”。豆花端回家后,母亲总是先让我喝上一碗“窖水”(据说这窖水有清热的功效),随后才给我舀来一碗白嫩嫩、热乎乎的豆花,这豆…  相似文献   

3.
母亲进城     
煮饭前,母亲给我和两个孩子都盛了碗米汤。米汤,浓酽,乳白,样子蛊惑人心,它是南方农村的"牛奶"。母亲说,柴火灶的米汤最有营养的,明天就要进城了,用电饭煲可喝不上这样的米汤哟。路上,母亲有些晕车,还好坚持着没有呕吐。下车来,母亲显得异常清瘦苍老,脸上的皱褶浓密而清晰,神情里有一种凄楚的倦怠。我为母亲准备了一个大的钥匙圈,将家门钥  相似文献   

4.
林华 《中国食品》2005,(10):8-30
母亲是东北人,我自然也有了一半东北人的血统。我喜欢东北人豪放的性格,自然也就更加关注东北的人、事、物。在上海出差期间,一日招手叫了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很热情,听我的普通话断定为北方人,那时刻又赶上“饭点”,他热情地建议我去“东北人”,据说那里的菜品贼地道.贼营养、贼健康、贼好吃!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好意,就近来到了位于陕西南路的这家店!  相似文献   

5.
酱香母亲心     
母亲有病多年,去世也三年了,但我几乎天天想起母亲。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做出的浸满馨香的豆酱。 母亲是做大酱的好手。俗话说,家家下大酱,味道不一样。母亲做的大酱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别说尝一口了,闻一下也令人禁不住垂涎欲滴,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贺晓生 《饮食科学》2010,(12):21-21
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看病,进了诊室便说孩子得了痔疮,问我该如何处理。我说:"孩子这么小,不太可能得痔疮的。"那位母亲则坚称:"肯定是痔疮,很明显的,我自己都看得出来。”我给孩子做了检查后,确认孩子得的是肛裂合并“前哨痔”,治疗措施为局部清洁,用点痔疮膏,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调整饮食,避免大便干结。  相似文献   

7.
母亲一直患有高血压,婆婆有糖尿病,两位老人春天的饮食就成了我的头等大事。莜麦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非常丰富,它还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所以在副食品比较少的春天,莜面就成了饮食中不错的选择。为了让她们吃得舒服健康,我学会了几种莜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打核桃     
白峰 《饮食科学》2012,(12):34-34
最近,母亲打来电话,说核桃树上的核桃熟了,让我周末回家去帮他们打核桃。我知道,其实是母亲希望我们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9.
疙瘩汤     
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下班后我"忙里偷闲"去了母亲那里。母亲一看到我,就说:"在家吃饭啊,我去做疙瘩汤。"疙瘩汤!那是我最喜欢吃的,自小我就"火气大",胃也不怎么好,不太喜欢吃干硬的食物。那时候家里没多少白面,母亲就隔三差五地为我做一碗疙瘩汤,权当解馋。母亲做的疙瘩汤极好吃,也极讲  相似文献   

10.
戏剧的延续     
《缤纷家居》2014,(6):66-93
可以说我是‘戏剧的孩子’。我的母亲是一名歌剧演员,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的母亲开了一个剧场。这个成长在剧场里的经历跟随我一生。我对灯光的兴趣,对空间氛围的重视都是从那里就已萌发。  相似文献   

11.
儿时的米饭香,是妈妈催我回家吃饭的呼唤。如今,用最营养的米饭为妈妈的健康打底,是身为子女的责任。本期象印家的滋味料理大赛电饭煲篇第一名得主张艳将带给我们她为母亲定制的营养米饭秘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逐渐认识了.用母乳喂养自己的婴儿,经济、方便、省肘、省力又极富营养,可减少婴儿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性.这是因为,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要和胃肠消化的食物,可降低投儿息病率,所以能更好地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亲中,因为乳头结陷而不能哺乳的竟高达十分之一左右.产妇小孙,今年27岁,是第一次作母亲.产后,,J‘孙的乳房已正常分泌知乳,孩子却哭闹不安,吸吮不出乳汁.经检查发现其乳头明显缩陷,只好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加温后用奶瓶喂哺.这样一来,麻烦赛事不说,还…  相似文献   

13.
茶趣盈杯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的罐罐茶的幽香中长大的。我母亲是山里有名的贤惠媳妇,不管是邻里或是十里八里的乡亲来到我家,我母亲都会从砂罐子里倒出一杯酽茶捧到客人的手中。满室的清香立刻溢散开来,驱走了客人劳动后的疲劳,迎来了满屋的欢笑。每逢此时母亲比品茶的人还要高兴。调皮的我有时也凑热闹,大模大样地捧上一杯,  相似文献   

14.
给饺子打针     
法良 《烹调知识》2003,(9):44-44
恐怕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爱吃饺子,我亦是崇拜者之一。不过我自己不会包,小时候是吃母亲包的饺子,成家后是吃妻子包的饺子,我自己包饺子平生只有一次,回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5.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面酱     
晋卿 《美食》2003,(3):52-52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做面酱了,后来从中学到参加工作,每次离家时,临行前,母亲少不了往我包中塞进一罐头东西,不用看那准是母亲精心制作的“天然面酱”母亲做的面酱吃起来浓香扑鼻,沁人心脾,街上买的面酱远不及母亲制作的“原晒面酱”地道正宗。用母亲制作的面酱调汤或烹菜时妥上一匙,顿觉  相似文献   

17.
袁春华结婚之前是个小有名气的美人,皮肤白,长的秀气,身材苗条,体重只有90多斤,结婚后也是人见人夸的俏媳妇。自从怀孕后丈夫,公婆关爱有加、生怕孩子营养不足。者华也曾担心生完孩子后体形恢复不回来,可是当母亲的为了孩子总能舍得。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奶水不足一家人变着法给春华调换口味,补充营养,直把她的体重补到了134斤。眼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春华苗条的身材却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食谱     
母亲的厨艺相当出色,即使是在以前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的日子里,也能把简单粗糙的食物做得让我们回味无穷。也许是母亲年纪大了爱忘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做的菜不是过于清淡、全素,就是过于熟烂,我对母亲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19.
干炸蛋卷     
有一年春节,我随母亲去走亲戚.席间有一道甜菜十分好吃,回家后我久久不能忘怀,非让母亲做做不可.母亲做了几次不太理想.后来我上了大学学烹饪,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上母亲指点,试做这道菜,做好后母亲一尝说:“比那家师傅做得好吃.”以后,每当家里来客,我必做此菜,这道菜就是干炸蛋卷.  相似文献   

20.
工作了一周.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回家.一来看看母亲.二来也享受一下母亲的厨艺,那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在母亲怀里撒娇。这个周末照例回家.我却发现家里冷锅冷灶.父亲愁眉苦脸,母亲却躺在床上一脸病容。父亲告诉我,母亲已经病了两天了.怕影响我们工作,没敢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