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原地区河南省为例,选取7个典型城市,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典型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然后考虑典型城市所在区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河南省II、III、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选取85%、80%、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应控制在26~28 mm。该研究成果为中原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其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利用低影响设计,实现雨洪管理。本文以海绵景观一体化设计为目标,剖析了海绵城市景观一体化设计应具备高品质、低影响、低成本的特点,并结合瀚海雅苑项目海绵景观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思路,从人居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景观设计把“海绵”特色融入居住区,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SS去除率目标要求。这既平衡了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也探索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系统性、长效性的景观与海绵一体化设计经验,为同类型项目高品质海绵城市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研究城市区域的雨洪径流特征以及加装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对径流削减的规律,该研究以西安市城区重点雨涝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模拟现状条件下不同设计雨峰系数、不同设计降雨重现期降雨径流的变化及加装4种LID措施组合:15%透水路面和无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25%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50%绿色屋顶,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后降雨径流削减规律.结果表明:当加设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时,洪峰洪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设计降雨重现期P=1年时,较现状条件下洪量削减36%;设计降雨重现期P=10年时,洪量衰减率减至24.3%.所以LID措施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但随着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加装LID措施效果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而且可防止城市水资源被污染,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分析其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9.
10.
年径流污染总量削减率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控制指标之一,从工程设计可行角度探讨了其存在的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年径流污染总量削减率为雨水设施对已形成的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比例,计算所需参数可通过现有标准取值,但采用“1-雨量径流系数”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时不适用于该计算方式。广义年径流污染总量削减率为低影响开发模式下外排径流污染物减少比例,计算所需参数不能通过现有的标准取值,因此提出了近似计算方式。广义年径流污染总量削减率可以体现透水下垫面对径流污染的去除效果,现阶段工程设计中推荐采用广义年径流污染总量削减率定义及其近似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扰乱了区域的水文循环,使区域的降雨径流量增大、洪峰量增加、洪峰时间提前。该研究将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理念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深入剖析绿色建筑场地对雨洪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以BMP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雨洪管理措施对不同径流量的径流削减能力。最后,以天津地区为例优化选择适用于绿色建筑场地的LID措施,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措施在绿色建筑场地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目标,得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城市用地现状基础上,结合临沂市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筛选各种不同用地类型适宜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对径流控制率进行目标分解,提出详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方案可为旧城改造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的重要指标,其计算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控制效果.以一个建筑与小区案例为基础,采用总量直接计算法、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分别计算法3种方法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合理性角度看,分区加权计算法和年径流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低影响开发设施作为能够有效消减、利用和延缓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以及控制径流污染的分散性单元,正逐渐应用于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中。该文以海绵城市试点——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一年一遇、三年一遇、五年一遇以及十年一遇)3小时降雨下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单一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低影响开发组合模式对于道路雨水径流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LID雨水系统的城市道路在不同重现期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34.5%、28.2%、26.1%、24.3%,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37.4%、27.3%、23.5%、19.5%。同时,对于单项LID设施而言,生物滞留设施在径流总量以及峰值削减上均优于渗透铺装,具有良好的雨洪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