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原始强度等级分别为C20和C50的废混凝土制作了再生粗集料,再将再生粗集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采用相同的配合比制作棱柱体混凝土试件,并在电液伺服试验机上测定其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结果表明:当再生粗集料不同时,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之间离散较大,轴心抗压强度明显降低,而弹性模量则受控于废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的再生粗集料.  相似文献   

2.
再生混凝土集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混凝土集料的性能对再生混凝土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再生粗集料的生产工艺、分级方法与标准、基本性能指标、界面改性处理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再生集料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再生集料在混凝土应用中的3个研究方向: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生混凝土分选、破碎与筛分工艺;②制定再生集料分级技术标准,给出不同等级再生集料推荐应用范围;③再生集料表面改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对不同再生集料、不同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抗冻耐久性试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集料掺量不大的情况下,配合比设计良好的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别制作相同配合比的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养护龄期为3,7,14,28d时,将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切割,取样,然后对其内部不同界面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同时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观察了加载后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内部裂纹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各个界面过渡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发展相对缓慢;再生粗集料中老砂浆新砂浆界面发展较快,老砂浆与新砂浆结合较好;再生粗集料中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为混凝土浇筑前已存在的界面,并且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微裂缝.再生粗集料混凝土3d抗压强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7,14,28d抗压强度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荷载作用下,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内部裂纹主要分布在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以及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处.  相似文献   

5.
由于粉煤灰的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效应,选择粉煤灰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进行改性,研究粉煤灰不同掺人方式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弹性模量及弹强比的影响,得出粉煤灰的不同掺入方式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各不相同,30%外,掺法是粉煤灰掺入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较佳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分别为0.74,0.55和0.43的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劈裂破坏状况、劈裂抗拉强度及其分布特征,得到了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的劈裂破坏不仅表现为再生粗集料和新水泥浆体之间界面的破坏,还表现为再生粗集料本身的断裂破坏;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均值比单一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小,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分布可以用正态分布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经破碎后不同再生集料种类、掺入量、粉煤灰掺量三种因素对再生细石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再生集料所配制的C20再生细石混凝土的早期、后期强度可与天然细石混凝土强度相当,本试验条件下,混凝土再生集料取代率在60%时,试件的7d和28d抗压强度甚至比天然细石混凝土更高;砂浆再生集料和碎砖再生集料配制的再生细石混凝土的早期、后期强度均低于天然细石混凝土强度,且随着砂浆再生集料、碎砖再生集料取代率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掺有粉煤灰的再生细石混凝土掺量在20%以内时28d的抗压强度略高于未掺粉煤灰的再生细石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种类的再生混凝土集料具有不同材质、表面性能、密实度等特性,采用嵌挤骨架密实法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再生集料振动堆积密实度、富浆系数、浆集比分别确定再生混凝土的集料用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了4种不同的再生集料的混凝土试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再生集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时,采用浆集比计算胶凝材料的用量比采用富浆系数计算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在该试验条件下,配制C40再生混凝土浆集比取0.49左右为宜,其坍落度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55 mm和52 MPa以上。  相似文献   

9.
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灰、粉煤灰及再生集料为原料,配制成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结合料.通过重型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以及室内抗压回弹试验,对不同配合比的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灰比和再生集料的含量对结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优化配合比范围.  相似文献   

10.
肖建庄  杜江涛  刘琼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5):511-514,518
根据再生粗集料的特点,建立了再生混凝土随机集料模型,进而基于格构模型理论定义了5种格构单元:粗集料单元、新砂浆单元、新界面单元、老砂浆单元和老界面单元.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为不同单元确定了不同的力学参数.采用杆系结构有限元方法,以Fortran语言编程计算了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发现,在参数选择适当的前提下,所建模型可用于模拟计算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1.
再生集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扫描,分析了再生集料混凝土的界面特征,指出再生集料混凝土在材料达到破坏时,结构内部不同的界面连接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破坏结果,为再生集料混凝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龙  肖建庄 《混凝土》2005,(12):75-79
本文通过上海市某道路改建工程实例,对含50%再生粗集料的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室内对再生粗集料的密度、洛杉矶磨耗、压碎指标等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针对拟定的三组不同配合比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在室内进行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试验,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工程经验,选取了一组较为理想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完成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同时对试验路段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检测,结果证明钢纤雏再生混凝土在普通路面上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而且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石灰石作混凝土可循环集料的特征性能及其特征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再生混凝土集料的重复循环使用 ,尤其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细粉作为水泥的原料 ,在研究中 ,将石灰石作为原生混凝土粗集料和细集料 ,制备了多种强度等级的原生混凝土。达到预定龄期后破碎、筛分后生成再生混凝土集料 ,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集料混凝土。细粉留作烧水泥熟料配料用。试验研究表明 ,采用石灰石作混凝土可循环使用的集料是可行的 ,再生循环集料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吸水率、空隙率及压碎指标等因素均随着原生混凝土强度 (包括水灰比的变化 )变化而不同 ,破碎时产生的缺陷及不同粒径对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由于再生集料本身的强度不高 ,因此不宜用于配制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本研究还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部采用水灰比为 0 .3 6的原生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集料作粗集料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系数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利用废弃材料生产再生集料的意义,并阐述了再生集料的概念、来源和性质,分析了国内外再生集料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再生集料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再生水泥混凝土,由于其用废弃水泥混凝土破碎的再生集料取代了普通混凝土中的天然集料,所以再生集料的性能成为影响再生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配制了完全采用再生集料的再生水泥混凝土,并对再生集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初步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材料特性、水灰比、级配等因素对再生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再生水泥混凝土的一些基本性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再生水泥混凝土和普通水泥混凝土在上述方面(主要是力学性能)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废弃混凝土空前增加,若能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节约天然集料资源,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研究的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后作为再生集料,用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用于道路基层,并通过试验论证了用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应用于公路基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3种不同强度等级再生砂浆砌体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集料砂浆砌体抗压强度高于现行规范规定砌体的标准值和设计值,这可为再生细集料砂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类似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再生集料掺量下的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考虑压实成型温度的影响,研究了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弯拉强度、弹性模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当再生集料掺量<45%时,马歇尔稳定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而再生集料的掺量>45%时,马歇尔稳定度明显增加;弯拉强度随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在同一再生集料掺量下,弯拉强度则随压实成型温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流值均呈现出迅速衰减的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再生集料掺量≤15%时,弹性模量变化较小,而当再生集料掺量>15%后,弹性模量则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集料初始含水率对新拌再生集料混凝土塌落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集料初始含水率将显著影响新拌混凝土塌落度及其经时损失。当再生粗集料为干燥或气干状态时,其较大的吸水率导致混凝土初始塌落度随再生粗集料替代率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且经时损失减小。另外,由不同初始含水率再生粗集料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出现下降,饱和面干再生粗集料内部大量自由水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下降最大;当再生粗集料为干燥状态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下降最小,但劈裂抗拉强度值较为离散,与其抗压强度值相关性较差。因此,在再生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避免使再生粗集料处于干燥或潮湿状态。  相似文献   

20.
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砂浆砌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砖混结构物拆除产生的废砖进行破碎筛分后形成的细集料,全部代替天然砂配制出不同强度的混合砂浆.通过3种不同强度等级再生细集料砂浆砌体沿通缝抗剪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集料砂浆砌体抗剪强度高于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及2010年修订)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可为再生细集料砂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类似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