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琥珀及其仿制品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琥珀受到消费者追捧,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出现了塑料、玻璃、松香、树脂等琥珀仿制品,这些仿制品给琥珀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以天然琥珀、松香、压制琥珀等为研究对象,利用宝石学基础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发现:通过触感、内部观察以及饱和盐水实验可以对琥珀和塑料、压制琥珀进行辨别,而可溶性实验可对琥珀及大部分成熟度低的柯巴树脂、松香、硬树脂进行辨别.红外光谱显示,琥珀存在2 932、2 868、1 695 cm-1三处特征峰;柯巴树脂存在三处与环外C=C有关的吸收峰,分别为3 080、1 642、887 cm-1;松香在3 079 cm-1处与柯巴树脂相似,也存在一个小的吸收峰,在1 200~500 cm-1区间内有多个明显的吸收峰,与天然琥珀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对琥珀产品的鉴定存在较大的困难。以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其计算机二次微分阶拟合处理技术,测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剖析琥珀中所含C官能团的种类和特征,寻找琥珀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吸收光谱在1 700 cm-1处存有差异;琥珀与天然树脂如柯巴树脂、硬树脂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脂肪族结构特征吸收峰,后者在3 080 cm-1处有由ν(CH)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以及较明显的、位于888 cm-1处、由γ(C—H)面外弯曲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琥珀和合成树脂在2 800~3 000cm-1和400~1 500 cm-1范围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法结合实验现象探索了含硅环氧树脂合成过程首先硅小分子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然后水解产物与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生成含硅环氧树脂.含硅环氧树脂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琥珀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改性修饰,系统研究了底物浓度、改性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程度、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优化出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的最佳条件:琥珀酰化底物浓度10%,琥珀酸酐用量15%,反应温度45℃。应用红外光谱对最优条件下改性的面筋蛋白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琥珀酰化改性后的小麦面筋蛋白添加至小麦粉中,面团粘着性提高32%。  相似文献   

5.
当前,从制浆造纸工业黑液中回收的木质素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减水剂、石油开采助剂、农药增效剂、分散剂等,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本文介绍了将工业木质素用于生产木质素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主要生产方法包括木质素及其衍生物与环氧树脂直接共混固化、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环氧化合成环氧树脂和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官能化改性后合成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6.
柴烨  黄斌 《珠宝科技》2011,(1):56-61
主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二次微分阶拟合处理技术,重点对河南西峡琥珀的常温和变温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反应的测试,发现2900cm-1左右处的特征峰是由C-H饱和键伸缩振动所致,吸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总体降低;1700cm-1左右处的特征峰是由C-H饱和键弯曲振动所致,吸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总体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管式炉,研究了缅甸琥珀废弃料的再生工艺,提高颜色差、杂质多的缅甸琥珀的品质,使其具有市场价值。结果表明,缅甸琥珀废弃料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实验;缅甸琥珀在330~360℃时开始熔融,随着实验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熔融效果会更好;但在高温实验且保温时间过长时,实验样品的损耗比会变高,降低了工业化经济效益。该方法再生的琥珀:颜色为浅棕黄色至棕黄色,透明,长波紫外荧光下显示蓝色荧光,偏光镜下显示为全亮,密度为1.034 6~1.041 6g/cm~3,在红外光谱中有2 933、2 861、1 723、1 457、1 373、1 225、1 153、1 030、978cm~(-1)处的吸收峰,且1 723cm~(-1)处的吸收峰强度低于2 933cm~(-1)处的吸收峰强度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选取腾冲市场上常见的缅甸琥珀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以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琥珀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出现异常消光现象,大多数缅甸琥珀相对密度在1.020~1.050,植物珀、血珀、翳珀的相对密度偏大,分别为1.064、1.084、1.109;缅甸琥珀样品在紫外线长波下普遍发强蓝白色或蓝紫色荧光,在短波下发弱荧光或不发光,其中红茶珀品种在紫外线长波下发强紫粉色荧光,血珀和翳珀品种发弱土黄色荧光;缅甸琥珀样品中包裹体的种类繁多,流纹、裂隙、气相和气液两相包裹体、点状包裹体等普遍存在,面纱状流纹包裹体具有产地鉴定意义。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缅甸琥珀具有产地鉴别意义的特征吸收峰在1 300~1 000cm~(-1),该范围内存在4个主要吸收峰,其中1 142cm~(-1)附近峰的强度最大,1 224cm~(-1)附近次之,1 090和1 031cm~(-1)附近的吸收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9.
探讨壮药材大金不换的红外光谱学的特性,为该品种生产、质量控制和鉴别提供借鉴依据。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的大金不换壮药材采用红外光谱研究,再进行相似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金不换的红外光谱图及其共有特征吸收峰,相似度在0.9940~0.9440范围内,拟定大金不换相似度阀值为0.93。以野百合碱为对照品,与大金不换平均图谱对比,其共有特征吸收峰为:2853cm-1、1735cm-1、1385cm-1、1244cm-1、1110cm-1、1064cm-1。该方法简单、快速,其特征的稳定性不受季节、产地等因素影响,可为其药材的定性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魏兰  刘忠 《西南造纸》2003,32(2):12-13,15
综述了木素的性质,环氧树脂的分类和用途以及以木素为原料合成环氧树脂的几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琥珀热处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和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跟踪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实验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宝石学参数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琥珀内含物的演化、改造与破坏标识,并对获得的琥珀热处理效果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而总结出鉴定琥珀热处理的关键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折射率的增加、荧光的弱化或湮灭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佐证;(2)盘状裂隙、红色流纹、汽化纹、龟裂纹和氧化裂纹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标识;(3)FTIR光谱中I=2 930 cm-1/I=1 735 cm-1比值若≤1,可视为热处理琥珀的红外光谱指纹检测依据;(4)1 735,1 700 cm-1处的羰基(C ═ O)伸缩振动与1 260~1 156 cm-1处的C-O伸缩振动吸收强度的明显增强及多峰合并的趋势反映出热处理琥珀表面的热氧化反应;C ═ O浓度的增加可能是热处理琥珀红色的生色团,同时又是热处理琥珀荧光的淬灭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波罗的海、多米尼加、缅甸三个地区的琥珀样品进行了拉曼光谱测试分析,描述了拉曼光谱的位置、形态、相对强度,分析了振动模式,同时对某些分子基团如ν(C—H),ν(C—O)做了谱带归属。结果表明,琥珀结构中碳链骨架振动是导致其拉曼光谱形成的主要原因,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琥珀的拉曼谱峰特征基本一致,不同产地琥珀的拉曼谱峰仅在个别拉曼位移处存在较小差异。另外,对前人提出的用拉曼光谱中ν(CC)和δ(CH2)的强度比值N(I1 645cm-1/I1 450cm-1)来确定天然树脂成熟度的初步设想进行了验证分析。拉曼光谱对于琥珀真伪及其产地的鉴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作为鉴别产地的唯一指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的合成方法并检测其性能.合成了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烷基胺与酸酐摩尔比1:1.15,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20℃.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亚硫酸钠与顺酐的摩尔比为1.05:1;亚硫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5.62;磺化反应时间8h;磺化温度80℃。研究结果表明,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在织物上有很强的润湿力及乳化力.  相似文献   

14.
以覆膜琥珀为研究对象,通过宝石显微镜、折射仪等常规宝石仪器检测,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测试,初步总结覆膜琥珀的鉴别特征。结果表明:部分覆膜琥珀的折射率值低、覆膜琥珀具有特征的表面结构,并具有典型的红外吸收光谱。并将覆膜琥珀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与琥珀和市场上常见的琥珀仿制品的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发现覆无色膜的琥珀具有特征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5.
GC-MS和FTIR在琥珀和柯巴树脂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于琥珀和柯巴树脂的鉴别多使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手段,虽然琥珀和柯巴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有一定差异,但也有一定相似性,其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区分琥珀和柯巴树脂。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使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气质联用仪对琥珀和柯巴树脂中的有机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结构和成分差异,并利用FTIR对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琥珀和柯巴树脂的二萜类结构基本相似,但是由于柯巴树脂成熟度低,含有的二萜化合物单体组分的质量分数高,使得其部分成分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将红外吸收光谱和GC-MS的TIC谱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判定琥珀和柯巴树脂的依据,并且可以以此推断出琥珀和柯巴树脂的产地,为琥珀和柯巴树脂的鉴别和产地区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红宝石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红宝石的红外光谱通常有硬水铝石的2110cm^-11980cm^-1特征吸收双峰,或其它内含物的吸收峰;经1100℃热处理焰熔法合成红宝石的红外光谱均有3184,3232和3310cm^-13个固有的特征吸收峰,这是笔者近两年来通过大量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度所得出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红外光谱特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由于生长工艺条件趋近天然,导致其六方环中心平行。轴的结构通道由所容纳的水分子及碱金属离子含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较明显的差异。采用FTIR、EPMA分析测试技术并配合高温退史实验,对桂林水热法台成祖母绿中水分子的存在形武与振动类型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曲化学成分以低碱贫铁为特征,并含一定量的氧。Ⅰ、Ⅱ型水分子并存于桂林热水法合成祖母绿结构通道中,且在高温退史条件下Ⅰ、Ⅱ型水的吸收峰尚未发现明显变化,这意味着水分子与结构通道之间有较强的犍。研究表明,该合成祖母绿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和振动类型与其生长过程中温度、压力差及生长速率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能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合成工艺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用TG-DTA-DTG,XRD,IR谱方法研究了掺钴锂锰氧化物LiCoxMn2-xO4的合成机理及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并通过磁化率的测定考查了化合物中Co3+,Mn3+的价电子填充规律.结果表明蒸发Li2CO3,Co(CH3COO)2@4H2O,Mn(CH3COO)2@4H2O混合溶液之后,对其烧结制备LiCoxMn2-xO4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水的失去,结晶水的失去,Li2CO3,Co(CH3COO)2,Mn(CH3COO)2的分解并生成LiCoxMn2-xO4 4个阶段,烧结产物LiCoxMn2-xO4的红外光谱图形状基本相同,但吸收峰的位置随烧结温度和钴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而略有变化,但其磁化率的变化只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多米尼加琥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米尼加不仅是琥珀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且是琥珀含生物化石种类最多的产地之一。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并配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等现代测试仪器,对多米尼加琥珀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微尺度结构、差热分析曲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外其它产地琥珀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米尼加琥珀的颜色较其它产地的丰富,质地较干净;不同产地的琥珀虽具有同样的地质年代,但由于聚合化程度不同,其红外吸收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