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文摘     
碳纤维线圈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将经热分解而生成固态碳的原料气体和促进该原料气体热分解的催化剂气体放在反应容器中进行加热,从而制造碳纤维线圈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在反应容器内的规定位置放置固体催化剂,向反应容器内供给原料气体和催化剂气体。为从原料气体生成碳纤维线圈而对反应容器内部加热。在加热时,在反应容器中不会形成因为加热而产生的电磁场。专利申请号:99800179;公开号:1256725(日本)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可显著降低采油成本。抽油…  相似文献   

2.
正在本发明中,原料液含有碳化合物和催化剂或催化剂前体,在反应容器内加热至900-1300℃的高温区进行制备。起始液体物料引入到反应容器,并生成一种混合物由气体包括碳源,和分散在气体中的催化剂微粒。然后载气进入到反应容器,该混合物被赶到高温区域;碳源和催化剂微粒混合物被带进,在高温区域彼此接触,初始纤维生长,碳纤维在一个被保留的载气环境中进行生长。PCT/JP2013/001473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本文介绍用微波加热装置生产煤系沥青的碳纤维的方法。本碳纤维的制造方法是首先把煤系沥青溶融纺丝,所生成的短丝或长丝纤维在氧化性气氛中作不溶化处理,然后在惰性气氛中用微波照射,使纤维内部产生热量,发生碳化,生成碳纤维。此过程的特征是把上述的短丝或长丝纤维放入一个能透过微波、带有通气孔、用隔热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该容器又放入能反射微波材料所做成的外箱内,在用惰性气体通入容器纤维内层的同时纤维内层又受到微波照射。  相似文献   

4.
专利文摘     
中空微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螺距实质为0的中空碳素微线圈及将其金属化处理形成的中空陶瓷微线圈或中空陶瓷微纤维。本发明涉及线圈极紧密、规则地卷曲的中空碳素微线圈,其特征是,通过乙炔的催化剂活化热分解合成微线圈状碳素的时候,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且随着纤维的成长将基板向下移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以其为原料,800-1700℃下,在含有各种金属成分、硅、硼、碳、氮及/或氧原子的气体中,进行高温反应/扩散处理,原料气体成分与碳发生反应或置换,完全保持纤维轴空洞的中空状陶瓷系列的微线圈或微纤维…  相似文献   

5.
本发有涉及以炭黑为原料液相制备碳纤维、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制备方法是:采用乙醇作为抽提液,对炭黑进行抽提,同时将镍片或镀有金属镍的金属片或玻璃片作为催化剂置于抽提液中,时间不少于2h。之后在催化剂表面和催化剂下方的容器底部发现有黑色物质生成,此即为由纳米丝形成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涉及对碳纤维(包括石墨化碳纤维)编织物涂敷一层SIC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平行双线式高频感应线圈接近碳纤维表面层激励产生强大涡流生成表面局部区域高温,在此时向该高温区域内喷射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产生反应后生成的SIC沉积高温区域形成结合紧密的SIC保护层,借助感应线圈与同步喷嘴的扫描式位移实现整体织物外表层涂敷SIC保护层的目的。全部操作在密闭容器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提供过渡金属催化剂及该催化剂制备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的方法。本发明的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0.1~0.9,氧化铝0.1~0.9。本发明的催化剂可用于制备鱼骨式纳米碳纤维,将所述的催化剂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在氢气气氛中还原;通入碳源气体与氢气的混合物,然后收集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纯化,得到纯净的鱼骨式纳米碳纤维。  相似文献   

8.
日本最近发明一种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具体程序是,把铁或其它金属的超微粒子象播种一样撒在陶瓷基板上,放入电炉里,再向电炉吹进苯的碳化氢气体,加热到1000—2000℃。则气体中的碳以金属粒子为核心生成细长的碳纤维,称为“气相生成碳纤维”这种只须一次加热的“气相生成碳纤维”的方法较之经多次热处理生成碳纤维的聚丙烯腈燃烧法,成本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将碳源化合物和催化剂或催化剂前体供应到加热区进行的气相反应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的方法,其中碳源化合物和催化剂或催化剂前体中的至少一种在室温下为固态,并且将该固态化合物以气体的形式由仅装填固态原料的物料供应器以恒定量供应到加热区中。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即使使用大容量的生产设备也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  相似文献   

10.
《川化》1992,(1):24-27
用尿素或其热分解物制备三聚氨胺的改良工艺方法。尿素或其热分解物在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内,在含氮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物存在的情况下,转化生成三聚氨胺。在三聚胺凝华器内,将三聚氰胺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转化生成三聚氨胺。在三聚氰胺凝华器内,将三聚氨胺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进行干法捕集。出凝华器的尾气中含氮、二氧化碳和气态杂质。大部分凝华器尾气被压缩并循环至反应器,作为催化剂的流化气。该工艺技术无须对凝华器尾气处理,除去其中杂质。  相似文献   

11.
《川化》1992,(1):43-44
用尿素制备三聚氰胺的催化生产法。将尿素加热分解,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尿素的热分解物转化生成三聚氰胺。尿素热分解在流化床中进行,流化床设有换热分解物转化生成三聚氨胺的反应可以在同一流化床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流化颗粒为传统催化剂),也可以在远离流化床的反应中进行。后一种情况流化固体为惰性催化颗粒,转化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下,在远离流化床扳应区内进行。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在换热器上方某处向反应器流化床加入尿素。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关于使用石墨毯的碳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关于使用石墨毯的碳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而特征在于:所使用于供通过碳纤维的电加热特征进行室内加热或供热等的装置的碳加热器中,位于侧面的颗粒结构(通过将无机碳纤维的平面形状切割成预定的片断与长度而于较不平均地于平面上形成)可通过预定的加工处理,亦即热处理而变成稳定结构,其中该电加热特征系通过将碳纤维(其通过将碳纤维例如石墨毯切割成预定的片断与长度而形成)封入石英玻璃管中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可显著降低采油成本。抽油杆由杆体和杆接头组成,杆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两端连接杆接头,或者将杆接头也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直接加工在杆体上,与杆体成为一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杆体与采用金属材料的杆接头连接时,可采用粘接的方法:将杆体的杆头加热,温度在80℃—200℃之间,然后用一定量的树脂胶或其他强力胶充入杆接头的锥形面内腔,将杆体的杆头旋转插入杆接头的锥形面内腔中,保持压力10min到40min。专利申请号:99120420;公开号:1258805  相似文献   

14.
《川化》1992,(1):10-17
该专利是用尿素或尿素的热分解产物或二者的混合物,在催化剂和含氨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制备三聚氰胺的改良工艺技术。采用栅板或其它隔板,将三聚氰胺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反应区,从而将上下二个反应催化剂的流量减至无此节流作用时的5-75%。把原料引至反应器的下部反应区,维持其温度在325-425℃,在此温度下,大体上全部尿素可以热分解,大部分的尿素热分解产物可以转化生成三聚氰胺。生成的三聚氨胺与三未反应的尿素热分解产物-起通过反应器年部反应区,上部反应区工至少维持在与下部反应区同样高的温度,这样,下部反应区剩余的尿素热分解产物可以全部转化生成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5.
《工业催化》2002,10(5):44-44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正在开发一种用廉价原料制造X沸石的工艺,他们将高岭土与浓硫酸混合,在转窑内加热到400-800℃。氧化铝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将该固体从窑中取出,浸入热水使硫酸铝溶解。  相似文献   

16.
硫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由硫化氢与醇或烯烃反应而成,法国阿奎登的国家石油公司用硫化氢与甲醇作用生成甲基硫醇,其所用的硫化氢系自汽油中提取。制造硫醇用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随提取方法而异,可含20~40%,能用蒸馏法除去。反应器为内具催化剂的火管锅炉,物料加入后用炉气维持温度340~350℃,生成的气体在热交换器中用冷水冷却,便反应生成的水分冷凝,而气体经过塔向上与下行的-25℃的甲醇液流相遇,然后经过蒸馏,可得少量硫醇,此时二氧化碳已逸去。醇/硫醇溶液从吸收器的脚子抽吸到蒸馏塔中,在3.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蒸馏,最后再经过第二次蒸馏以消除溶解的硫化氢。积聚于第一蒸馏塔底部的醇可作为催化炉与吸收塔的原料。所用的主要催化剂为铝土,但也有采用其他单独  相似文献   

17.
提供一种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催化剂制造用印墨。该催化剂制造用印墨在衬底上涂敷后可稳定地形成金属粒子,该金属粒子用作适于使碳纤维生长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制造用印墨以水或有机溶剂为主溶剂,是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该有机金属化合物包含选自Pd、Fe、Co和Ni中的任一种金属。  相似文献   

18.
正一种硫回收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能置碱性介质、ISS脱硫催化剂、催化剂配体及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密封容器,容器上设有供空气通入的空气管、供待处理气体通入的气体进入管以及硫溢流口,容器内纵向设置有2~3个倒U型的罐体,罐体的下端开口、上端与气体进入管相连通。在容器内设置倒U型的罐体,使得含硫酸性气体从罐体中进入,使生成的HS在ISS  相似文献   

19.
新的己二酸制造方法是以环己烷为原料经两段空气氧化而得。第一段反应是在低温下进行,以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为主;第二段反应主要是生成己二酸。第一段催化剂采用环烷酸钴,温度为125~130℃,压  相似文献   

20.
《化工进展》2008,27(7)
介绍了一种与催化裂化耦合的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方法。甲醇原料与新鲜的含Y系列沸石的催化剂接触,反应物流经分离得到积炭催化剂和目的产物二甲醚,积炭催化剂返回甲醇反应器和/或催化裂化装置:烃类原料与含Y系列沸石的催化剂在催化裂化反应器内接触,反应物流经分离得到待生催化剂和反应油气,油气进一步分离得到气体、汽油等产品:待生催化剂全部进入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