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明 《中国水利》2012,(19):78-78
2012年近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修订的水利行业标准《中国河流代码》(SL249—2012)出版发行。新标准在原有标准《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1999)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将标准名称由“中国河流名称代码”更改为“中国河流代码”;修改了编码河流的人选标准,调整了河流代码编码原则,扩充了编码河流的数量;按照国家测绘局li 25万水系图和国家测绘局li5万水系图为基础,补充了2000余条河流;增加了反映河流汇流关系的列表,明确了编码河流的上级河流(或注入的湖泊)及对应的编码;修改和增加了部分术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是我国10类水利工程和河道断面的基础码,有关标准实施10 a后,已经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业务的需求,在应用中出现了河流数量、代码容量不足,水系分区与其他标准矛盾等问题,需要进行修订。以大比例尺地形图、90 m分辨率的DEM等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水文分析功能,计算了河流的基本参数。以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编码河流筛选的指标和控制标准,完善了河流编码的规则,解决了标准修订的部分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姣  周新志  严华 《人民长江》2009,40(5):104-106
渠道编码是灌区信息化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SL249-1999《中国河流名称代码》等国家标准中只涉及很少一部分大型渠道,而突出灌区特色的渠道编码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介绍了一整套的灌区渠道编码标准方案,以及在该方案中研究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将该方案应用于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完成了《都江堰灌区渠道名称代码》,并以都江堰灌区内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渠系为例,对其进行编码以示范编码方法和过程,以期对全国其它灌区标准的编制俾有所益。  相似文献   

4.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就是在国家及水利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指导下,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结合“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适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以规范和指导“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主要由术语、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划设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管理、安全、地理信息等10类标准组成。在“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快标准的研制进程、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与标准实施相配套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防汛与信息标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侬生 《人民黄河》2003,25(2):6-7,12
阐述信息标准体系在数字防汛中的基础地位,分析并着重介绍信息标准体系中信息表示标准,信息分类与交换标准和信息应用标准。结合《防洪工程数据库》,说明信息标准的复杂程度会急剧增加,在数字防汛工作中应优先安排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为解决河网水系的拓扑关系及水文特征、相关属性的关系,国内外产生了许多河流编码技术。总结了世界各国的河流编码技术,如北美Pfafstetter、欧洲、中国、美国NHD等河流编码体系,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评价,为国内河流编码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有利于河流相关属性信息的管理与共享。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基于IEC 61850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交换体系结构,基于数字证书和代理多重签名体制,提出一种实用与发展并重的变电站自动化信息交换安全认证体系。在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或变电站通信控制器中集成密码计算模块,采用普通的或代理的数字签名模式,实现信息交换过程中控制中心与变电站IED身份和信息完整性的认证。该安全认证体系符合IEC 61850标准体系,密码计算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指定的密码技术。  相似文献   

8.
信息共享是国际河流途经各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在梳理流域管理信息共享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案例,探讨国际河流信息共享的特性和问题;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分析澜湄各国需求,为建立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国际河流合作的囚徒困境,提出非对称水信息共享机制,设计了集门户网站、数据汇集与交换、交流与共享于一体的共享系统。研究表明:在国际河流信息共享工作中,协调机构和信息共享机制是工作开展的基础,非对称水信息共享权是信息流动的驱动力,水信息内在联系和各国需求差异是影响共享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的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功能丰富,可提供优质的水信息服务。研究成果对澜湄水资源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可为其他国际河流开展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站设备备品配件分类与编码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批准发布,自1993年lO月1日起实施.现以讲座形式介绍其主要内容、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及用途.第一讲综述《导则》的目标和用途对信息进行分类或按其相似性进行聚类,是人们认识事物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对信息进行编码,使表示事物或概念  相似文献   

10.
雷元静 《人民黄河》2005,27(7):60-60
黄委水土保持局组织编写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与信息代码编制规定》由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包括“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代码编制规定”两部分,介绍了数据库表结构的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定义了所采用的主要概念和术语,给出了标识的编码方法,规定了数据库中各表的表结构和14种水土保持信息的编码,编制了数据字典,  相似文献   

11.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耿庆斋  朱星明 《水利学报》2007,38(2):233-238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化的发展现状,阐述构建我国水利科学数据汇交、存储和共享服务各环节中信息共享技术标准的必要性,提出了水利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数据元、元数据、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汇交质量控制及数据验收管理规范等技术标准。初步形成了满足水利科学数据共享的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化是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科学统一、涵盖全面的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移民信息化发展,实现移民信息的交流共享,服务和指导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工作,促进和谐移民。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移民信息化相关概念分析,研究从应用群、功能和关键点3个方面出发,初步构建了包括系统建设、数据存储交换共享、业务信息化、安全和运维的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框架,并提出“分阶段、分轻重”进行标准建设的规划,为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卓鹏飞 《人民长江》2020,51(3):199-204
数据编码的统一性决定了BIM数据传递效率与集成化交付质量。对比Omniclass、KKS等不同编码类型,提出一种Omniclass与KKS编码的映射规则。建立水利工程中以功能分建筑物、以功能分空间和元素3种分类标准,扩展至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BIM信息分类。提出基于Omniclass分类技术的新型BIM唯一编码结构,对该编码结构进行广义和简化广义定义。提出水利工程BIM唯一编码的实践流程和存储交换方式。以水利工程中典型泵闸工程为例,应用Bentley平台对模型加载该新型唯一编码,导出整体模型编码用于数据存储及交换。借鉴CoBie标准,通过以BIM唯一编码为核心牵引作用,以LOD的模型精细度为框架数据模板,实现了服务于水利工程的BIM管理平台和BIM数据集成交付。  相似文献   

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局部修订。2011版规范从目前我国城镇排水建设运行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对排水体制、低影响开发(LID)、排水标准、雨水调蓄和渗透设施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的补充和修订,解决了原规范中排水标准偏低、无防治城镇积水措施、无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城镇排水系统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防止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等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对新版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条文进行详细解读,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适合《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报汛系统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情报汛站与水情信息分中心之间的水文情报传输是水情信息传输的“瓶颈”。文中介绍了适合新的《水情信息编码标准》要求的报汛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该系统适用于新标准情况下水情报汛站与地市级水情信息分中心的水情信息传输,为水情报汛站贯彻实施《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数字黄河"工程规划项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庆平 《人民黄河》2003,25(8):1-2,6
"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项目实施中,通过调研,统一了对"数字黄河"工程的认识;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建设原则下,开展了"数字黄河"工程需求分析;遵循"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编制原则,编制了<"数字黄河"工程规划>.该<规划>是一个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水利部批复的"数字流域"规划.规划成果包括"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报告以及数字防汛、数字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公共基础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以及信息资源调查与整合等11个专题规划报告.今后<规划>的实施,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二要加快基础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三要应用牵引,推进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四要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防洪体系发生的巨大变化,阐述了长江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等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水情信息系统、防洪通信预警系统、防洪法律法规、防汛组织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变化,提出了加快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和继续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系统运行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系统涉及堤防漫堤、渗透和失稳三种失事模式。分析了输水系统的风险机制,识别出系统的风险来自外来荷载、内部结构、运行管理等三方面,参考我国大坝安全评价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建立了风险评价基准。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计算了输水河道运行综合风险概率;以河段长度为参数,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了输水河道失事后果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价基准,算出了各输水河道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水河风险为低,中运河、胶东输水干线风险为中等,里运河等8段输水河道风险为较低。  相似文献   

19.
Hao  Cailian  Yan  Denghua  Gedefaw  Mohammed  Qin  Tianling  Wang  Hao  Yu  Zhilei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21,35(6):1731-1756

In China,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water quantity allocation and water quality control targets for transboundary riv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ecocompens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reas is urgently needed in management practice when targets cannot be met in the transboundary section. A dynamic accounting method for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t the scientific level. However, the accounting method of the existing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is not suffici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transboundary compensation standard accounting method based on water quantity allocation and water quality control targets and to establish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accounting formulas for the Shaying River watershed. The accounting process is as follows: the water quantity compensation standard in different water quantity scenarios is calcu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ter resource value.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 the water quality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calculated in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scenarios, and the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calculation formulas for watersheds are determined. As an application, 27 types of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mulas for the Shaying River watershed were determined for 3 hydrological frequencies (50%, 75% and 95%), 3 water quantity scenarios (equal-quantity, excess-quantity and reduced-quantity discharging) and 3 water quality levels (equal-quality, inferior-quality and better-quality discharging). The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the Shaying River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for other transboundary rivers in China with definite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黄俊  沈定涛 《人民长江》2016,46(13):109-112
为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信息化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开展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围绕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和应急响应快速化等四大目标,基于3S技术研发了信息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系统的成功开发实现了流畅的海量数据交换和现有资源的整合,并可提供二维和三维交互式场景转换、信息查询、实时监控与预警以及业务管理等各项功能,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