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较多燃煤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进行烟气脱硫,脱硫后烟气为饱和湿烟气,直接排放后易形成"烟羽"。目前国内外已有针对"湿烟羽"治理的相关技术措施。本文对烟羽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主流治理技术的特点及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湿烟羽的特性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消"烟"节能路径,对烟羽现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含二氧化硫烟气加装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湿度增大白色烟羽现象比较明显,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酸性腐蚀,因此需考虑消除白色烟羽(简称脱白)。从热力学方面分析,减少甚至消除白色烟羽现象可从控制烟气水含量和改变烟气排烟温度两方面着手。目前烟气脱白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和直接除湿法。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通过对湿烟气先降温后升温,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可实现彻底脱白,主要有MGGH和GGH 2种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采用尽量降低烟气温度的措施,主要有湿烟气降温+电除雾器、凝变湿电复合技术和冷却吸收液3种技术;直接除湿法是直接除去烟气中的水分,降低烟气的湿度,主要有吸收法和膜法。烟气脱白技术方法很多且各有利弊,在工程应用中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燃煤电站尾部湿烟气与低温空气混合形成的湿烟羽,解决湿烟羽引发的雾霾问题,基于冷凝再热消除烟羽路线,在1台350 MW电站的脱硫塔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切线法的可靠性,并利用切线法计算了不同技术路线消除湿烟羽的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现场实验数据与切线法计算数据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通过比较不同技术路线消除湿烟羽的临界温度,确定了其热工参数及适用条件,可用于指导燃煤机组烟羽消除系统的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燃煤烟气采用湿法脱硫装置产生的白色烟羽问题,首先阐述了白烟生成和脱白的机理,并结合当前市场上主流的5种烟气脱白工艺介绍了各工艺的系统结构及特点;其次,结合工程应用情况,论述了各工艺的实际运行效果及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最后,归纳了不同烟气脱白工艺的适用条件及其选型设计要点,以期为工业用户提供烟气脱白工艺的选型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燃煤电站锅炉采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后,如直接将饱和湿烟气排向环境会产生湿烟羽的问题,建立湿烟羽数学模型,分析了烟气降温冷凝过程对脱硫塔进出口烟气余热以及水量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省煤器回收脱硫塔进口部分余热,当烟温由130℃降至90℃,可回收热量21.477 MW;采用烟气冷凝消白,当环境相对湿度为10%,环境温度为-20℃时,可回收冷凝水量144.215 t/h,回收烟气余热109.603 MW,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回收冷凝水量和烟气余热量逐渐减少;不同煤质对烟气冷凝节水及余热回收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牛俊杰 《节能》2022,(11):33-37
介绍烟羽形成机理以及电厂对应处理措施的理论依据,“浆液冷凝+蒸汽加热”消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实现设备系统部分技改;系统完成改造后,经试验运行数据达到相关要求。正常工况下,夏季(4~10月)冷凝后烟温达到47℃以下,烟气含湿量低于9.5%;冬季(11月~次年3月)冷凝后烟温达到45℃以下,烟气含湿量低于8.5%。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减少了电厂烟气中溶性盐、硫酸雾、有机物等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有助于消除石膏雨和有色烟羽现象,助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9,(2):80-82
针对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系统,烟气经脱硫塔等焓冷却处理后,含湿量高,温度较低,直接排放至大气会出现的"湿烟羽"现象。通过温湿图分析湿烟羽形成机理和消散过程,利用重力热管式GGH(GasGas Heater)的高导热性,直接回收烟气余热对脱硫后的低温净烟气升温再热处理,从而降低烟气的相对湿度,达到了烟气消白目的,以消除湿烟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愈发严格,燃煤锅炉湿法脱硫湿烟羽排放形成的"白色烟羽"治理需求增加。通过白色烟羽形成与消除机理的研究,介绍了烟气加热、冷凝及冷凝再热技术,讨论和对比了各类治理技术的特点和适应性。并结合工程案例,发掘了治理技术路线综合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湿烟羽扩散和污染物沉降模型,分析了湿烟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空气和烟气性质对湿烟羽的形成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对湿烟羽中污染物最大沉降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对湿烟羽扩散的影响也较大;烟气冷凝再热技术适用范围较广,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消除湿烟羽的影响较大,烟气冷凝可降低再热后烟囱出口平均温度和耗能。  相似文献   

10.
湿式烟气脱硫是目前燃煤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脱硫工艺,但脱硫处理后的烟气被增湿冷却,含湿量较高,烟温较低,排放入环境后烟气水蒸气凝结出现冒"白烟"现象,且携带烟气中可溶性盐、硫酸雾、有机物可凝结颗粒物的大量排放,严重影响环境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因此,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消除湿式脱硫有色烟羽的措施对现有燃煤锅炉电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一种控制通过降低锅炉排烟温度,使脱硫后湿饱和低温烟气冷凝再加热的系统消除白烟系统,可同时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冷凝水综合高效利用以及污染物深度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燃煤电厂烟囱的消白改造中,每个地区根据其气候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消白指标。北方地区主要通过烟气冷凝或烟气冷凝加热组合技术进行消白,南方地区主要通过烟气加热技术。在烟气冷凝技术中,浆液冷却间接降温技术由于其投资低、改造工期短、可不停机改造、占地少、无烟气阻力等优势,在消白技术改造中工程应用数量较多。本文针对天津某300MW燃煤机组浆液冷却烟囱消白技术进行设计分析,对类似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某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投运湿法脱硫塔和湿式电除尘器后的白色烟雨现象,采用烟气除湿消白技术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在湿式电除尘器出口增加烟气-蒸汽换热器的方式,利用锅炉的过热蒸汽加热湿饱和烟气,将原烟气温度从45℃加热到65℃以上,以实现烟气脱白。试验及调试结果表明,经过直接加热烟气消白技术改造后,锅炉运行稳定,各运行参数正常,各项污染物排放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烟囱无"白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燃煤电厂烟囱出口白色烟羽形成机理。分析了烟气冷凝、浆液冷凝等主要消白技术方案,从能耗、系统复杂程度、设备安全等角度进行了评价,并介绍了典型案例。消白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冷却水源、设备现状、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和设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方环保逐渐要求燃煤电厂消除烟囱"白色烟羽"现象。通过分析"白色烟羽"现象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治理技术;并介绍分析某350 MW机组改造实例,采用间接冷凝式的烟羽治理技术使机组经改造后排放达到环保要求,此治理方案可为其他电厂治理烟羽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由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造成的汞污染日趋严重,如何对汞污染进行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文中对目前已有的脱汞技术进行了综述,从脱汞的基础原理出发,着重对利用现有的污染物控制装置进行协同脱汞技术、吸附剂脱汞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并介绍了各脱汞技术的优缺点。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脱汞效率展望了符合我国燃煤电厂当前现状的脱汞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众对汞排放的重视程度增加,在可见的未来,对火电厂烟气中汞的排放标准必将进一步严格。通过多种烟气净化装置协同脱汞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大幅度降低烟气中汞的排放值。本技术在1 000 MW燃煤机组的成功应用能够明显改善电厂的烟气排放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值得在其他电厂大力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的白烟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脱硫过程中饱和湿烟气的形成以及白烟现象的发生机制。针对不同的白烟控制方法,介绍了其应用原理,在烟气焓湿图上进行了热力过程分析。通过不同消白方式的适用性、优缺点等因素的比较,指出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问题,为白烟现象的处理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烟气脱硫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控制二氧化硫的成熟技术,也是我国控制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途径.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开发研制了部分专用设备,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9.
对某燃煤电厂中汞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依此对脱汞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燃煤产生的大部分汞都残留在电除尘器底灰和烟气中,分别占到约42%和39%,其中烟气中汞的排放形式主要为零价汞;在湿法脱硫系统中被脱除的二价汞绝大多数残留在石膏浆液中,脱硫废水中汞残留较少。根据分析和测试,脱硫系统和湿电系统对二价汞具有好的脱除效果,脱硝系统会将部分零价汞转化为二价汞,且可脱除部分颗粒汞。  相似文献   

20.
刘建宏 《锅炉制造》2012,(6):37-38,43
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燃煤电厂锅炉烟气排放的指标控制越加严格,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已在国内燃煤电厂全面实施,作为脱硝还原剂液氨的运用由于受到安全、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尿素热解和水解制氨技术逐渐受到青睐,将为许多用户提供选择。本文介绍尿素热解制氨系统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