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浅埋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软弱地层、富水、超浅埋等复杂建设条件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修建大断面隧道的适用性和合理施工参数,本文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行车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应用分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竖直临时支撑控制竖向沉降能力优于弧形临时支撑,但弧形临时支撑的总体受力分布和抵抗侧向变形明显优于竖直临时支撑,推荐采用弧形临时支撑;推荐导坑内上台阶长度为4m,下台阶长度为8m,左右导坑间距8m,中导洞间距30m,每循环开挖一般控制在1m,即两榀钢拱架;一次拆撑10m,保留40m初期支护全封闭且变形稳定的未拆撑段;采用优化调整后的双侧壁导坑法,可适用于该工程复杂建设条件,工效显著提高,陆域段月均进尺达到55m。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天堡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开挖步序优化以及增加横通道的设置,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隐蔽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何秀文 《江西建材》2014,(3):212-213
黄延高速扩能工程洞子梁隧道进口段断面面积大,围岩软弱,为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表沉降及围岩稳定性,经过方案对比,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施工中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顺利的通过了软弱围岩地段,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开挖的各项指标在规范和设计要求范围内,保证了施工安全,对以后的软弱地段隧道开挖特别是黄土隧道开挖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双洞8车道特大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导坑尺寸偏小的问题,对导坑划分进行了优化.以厦门机场高速公路巷东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巷东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存在的导坑尺寸偏小、无法满足机械化施工操作空间、工效低等问题,提出扩大导坑跨度、增加侧导洞及主洞的台阶步距,并借助有限元软件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分别模拟...  相似文献   

5.
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姜林  唐果良 《地下空间》2004,24(2):185-189
重庆轻轨一期工程临江门车站隧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最繁华的解放碑商业街下,隧道埋置于坚硬岩层中,采用钻爆法施工。该隧道具有浅埋、超大断面、地面高层建筑林立、地下既有人防洞室交错、环境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特点。研究采用双侧壁导坑台阶法开挖及喷锚支护、综合微震爆破、钢模板台车全断面衬砌、监测反馈等技术,安全顺利建成了该隧道,施工效率较高,质量优良,且地表没有沉降,邻近建构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针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双侧壁导坑法的应用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双侧壁导坑法的关键施工技术环节及其优化策略进行阐述,有效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合理解决传统隧道工程施工双侧壁导坑法技术应用存在的施工效率偏慢、造价成本较高等方面问题,提高隧道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工程建设单位的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乔东 《山西建筑》2013,(2):150-153
结合郑西高速铁路阌乡隧道施工实践,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中CRD法向双侧壁导坑法的转换工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施工特点、工艺原理、转换过程等内容,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践证明,采用该转换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控制沉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温州某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了解围岩和衬砌的位移与应力变化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现行支护参数可将变形控制在6 mm以内;隧道开挖后,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开挖掌子面底部,施工时应尽早施作左右导坑和主洞的仰拱;临时支撑与初期支护的连接处弯矩较大,导坑上台阶底部临时支撑处后期会出现拉力,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9.
以某浅埋暗挖城市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双侧壁导坑法在小净距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该施工方法下地铁车站的位移和塑性区时空演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规范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Ⅳ级围岩条件下小净距大断面隧道使用该工法施工时所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塑性区发展均在允许范围之内,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某地铁车站工程项目为例,对大断面暗挖地铁车站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结合工程特点,通过建模分析,进行了施工工序优化,达到了施工安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洲 《建材世界》2014,(3):110-112
详细介绍了短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技术特点,并对其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施工安全、质量控制等进行分析,并以全长6015 m新屋基隧道开挖为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软围岩开挖时存在的软岩、断层等难题。  相似文献   

12.
依托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某工程,结合现场实际,对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序进行优化调整设计,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比较2种不同的开挖步序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以及工字钢内支撑的内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优化改进后的双侧壁导坑施工工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土工基础》2017,(6):747-752
超浅埋跨偏压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形偏压,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力学行为复杂,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事故。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对超浅埋大跨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断面上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比值接近于1,深埋侧地表监测点沉降大于浅埋侧沉降;(2)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不断变化,拱顶、深埋侧拱腰及拱底部位主要承受较大拉应力,浅埋侧拱腰以及左右边墙承受较大压应力;(3)当左右导洞下台阶开挖时,中导洞核心土会出现围岩塑性贯通区。(4)初衬受力随着开挖不断变化,当全断面闭合后,主要在拱底和拱顶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而二衬则在拱底会出现较小拉应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内双层隧道下穿既有主干道,因受线型、埋深等影响,存在“浅埋、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工程实施难度大。结合工程案例,全面介绍了超浅埋、小间距双层隧道采用“大管棚+小导管+掌子面TSS注浆”的超前加固措施、双层衬砌结构配合CRD或双侧壁导坑法的支护方案,以及近接桥梁“加桩补强法”的保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并提出地表沉降控制值可结合工程情况突破常规值(+10 mm~-30 mm),加强分块施工的初支拱脚刚度和拱部回填注浆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鸡爪"偏压地形中,目前的施工顺序基本是按从外到内、支护参数基本是内外一样的设计和施工工序,从而引发了不少山体滑坡、隧道开裂及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本文根据隧道所处潜在滑坡体的位置,运用有限元分别计算了隧道左右洞全部在滑坡体中、外洞在滑坡体中、内洞在滑坡体外及隧道左右洞全部在滑坡体外的工况,通过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大小的比较.从而得出了先行洞的优先原则和支护结构优化的一些结论,期望为以后的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俊 《城市建筑》2012,(17):123+125
铁路小断面隧道三台阶开挖法以三台阶七步法为基础模式,再根据天平铁路关山隧道单线隧道断面小、大型机械交叉作业困难的工程特点,取消掉预留核心土的部分,形成上、中、下三个台阶六个开挖面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同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短作业循环时间。适用于采用机械开挖配合弱爆破松动的IV、V级软弱围岩。  相似文献   

17.
运用商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通过对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数值模拟成果的分析,得出了在同一围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变形、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特性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使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处于安全可靠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6,(2):67-70
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站为例,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FLAC3D)研究了不同导洞开挖顺序下地表沉降与初期支护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先上后下的开挖顺序下,地层沉降较小,下导洞的开挖会使上导洞的内力有增大的趋势。并进一步提出了导洞开挖顺序选择的原则,以期该研究结果能对PBA工法中导洞的优化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市政技术》2016,(1):85-89
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大桥车站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FLAC3D)研究了3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下PBA工法中不同拱部施工顺序对结构受力与中柱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中跨跨度大于边跨跨度,则先边后中的施工顺序为最佳;若中跨跨度等于边跨跨度,则最佳的施工顺序为先中后边;若中跨跨度小于边跨跨度,则先中后边的施工顺序可以优先考虑。该研究结果对PBA工法扣拱施工顺序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