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熔盐电解法制备超细钨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aCl-KCl-Na2WO4-WO3熔体中,用熔盐电解法电解氧化钨制取细钨粉和超细钨粉。在电解温度为720℃,阴极电流密度为250mA/cm^2的条件下,得到平均等积圆直径为1.2μm、长宽比为1.6的超细钨粉。在低阴极电流密度时,阴极的电解反应为W^6 放电,在高阴极电流密度时,阴极的电解反应为Na^ 放电。研究了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和Na2WO4的含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米晶钨粉对液相烧结93W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超细钨粉,经冷等静压和1465℃分解氨气氛中液相烧结制得高密度钨合金.研究了纳米晶亚微米颗粒钨粉对烧结态93W-4.9Ni-2.1Fe高密度钨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超细钨粉与低温液相烧结技术,获得了高相对密度(大于99.7%)的烧结态高密度钨合金,且细钨颗粒组织均匀分布于粘结相中;与采用亚微米颗粒钨粉的烧结态钨合金相比较,不仅微观组织弥散分布,而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液相烧结态钨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与原始钨粉粒度及烧结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氧化钨物理特征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铵钨青铜(ATB)、氢钨青铜(HTB),紫色氧化钨(TVO)和蓝色氧化钨(TBO)四种氧化钨粉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微孔分布,中孔体积,平均孔径和分数维数。吸附/脱附等温线数据的分析表明,TVO粉末具有最大的中孔体积,最小的微孔体积,最窄的孔径分布,最小的分数维数和最大的平均孔径,其有利于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而不利于掺杂工艺,HTB粉末具有最大的微孔体积,最宽的孔径分布,最高的分数维数和最小的平均孔径,对于掺杂工艺来说是有利的,ATB和ABO的上述参数界于TVO和HTB之间。结果表明,利用吸附/脱附等温线来研究氧化物的物理特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氧化钨用于氢还原工艺和掺杂工艺之前必须研究其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工程爆破》2021,27(4)
为了研究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采用了4种不同颗粒形貌的钨粉,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和冷等静压旋压工艺制备钨铜合金药型罩,并对钨铜合金药型罩射孔弹进行了地面静破甲穿钢靶试验,通过试验分析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粉颗粒完整、形貌为多面体的钨粉,其松装密度达到9.564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达到338.3 mm,破甲稳定性达到99.21%;而钨粉颗粒有缺陷、形貌为类球状的钨粉,其松装密度仅为7.142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为288.1 mm,破甲稳定性为92.7%,分别下降了17.4%和7.6%。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采用了4种不同颗粒形貌的钨粉,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和冷等静压旋压工艺制备钨铜合金药型罩,并对钨铜合金药型罩射孔弹进行了地面静破甲穿钢靶试验,通过试验分析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粉颗粒完整、形貌为多面体的钨粉,其松装密度达到9.564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达到338.3 mm,破甲稳定性达到99.21%;而钨粉颗粒有缺陷、形貌为类球状的钨粉,其松装密度仅为7.142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达到338.3 mm,破甲稳定性达到99.21%;而钨粉颗粒有缺陷、形貌为类球状的钨粉,其松装密度仅为7.142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为288.1 mm,破甲稳定性为92.7%,分别下降了17.4%和7.6%。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球化技术对不规则钨粉进行球化,以还原后的球形钨粉为原料于CuCrZr合金基体上在氮气保护下,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聚变堆用厚钨梯度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钨粉和涂层进行物相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钨粉和涂层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使用O/N测量仪、激光热导仪和拉伸试验机分别对涂层氧含量、热导率和结合强度进行测量,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钨涂层中钨元素的价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成功制备了以Cu-Mo/Mo-W为过渡的约2mm厚钨涂层,其结合强度为15.2MPa。相对真空热处理而言,H2还原热处理能显著降低等离子球化钨粉和钨涂层的氧含量,H2处理后涂层中氧含量从0.93%(质量分数,下同)降至0.17%。在钨涂层制备过程中由于存在对流氧化和扩散氧化,导致涂层存在微量的氧化物,其中氧化物主要以WO2.72和WO3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钨粉为主要原料,采用过氧化法及提拉技术制备WO3薄膜,通过SiO2纳米颗粒复合改性提高了WO3薄膜的气致变色稳定性.测试并研究了SiO2复合掺杂对溶胶颗粒分布、气致变色稳定性等的影响,通过测试薄膜循环中红外振动吸收的演变,深入研究了SiO2纳米复合对WO3薄膜气致变色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iO2的掺杂抑制了WO3薄膜内的共角聚合,将薄膜的致/褪色循环次数由20次提高到500次以上,WO3-SiO2复合薄膜的稳定网络结构是提高其气致变色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钨粉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振动球磨机对粗颗粒金属钨粉进行超细粉碎研究。按L8(2 7)进行正交实验 ,通过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金属纳米钨粉的最佳球磨时间、球磨介质和球料比 ,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钨粉和钼粉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生成氧化钨和氧化钼的溶液,加入冰乙酸进行酸化,然后在60℃下烘干,用适量的乙醇配得氧化钨和氧化钼母液。用ITO玻璃在该溶液浸泡后拉出并在150℃下烘干1h,便得到掺有氧化钼的氧化钨薄膜。X射线衍射(XRD)显示所得的薄膜为非晶态结构,扫描电镜(SEM)发现整个薄膜的表面较为平滑,但在极其微小的局部仍有裂纹颗粒生成。薄膜的伏安特性显示薄膜对锂离子具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其光的透过率测量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掺有氧化钼的氧化钨薄膜对光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钨酸钠制备纳米钨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了两种技术路线制备纳米氧化钨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钨粒子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钨酸钠与盐酸诉反应可以得到纳米氧化钨粒子,粒子的尺寸在70~120nm之间。钨酸钠与盐酸反应在粘度更大的水解液中进行时,可以得到尺寸更小的氧化钨纳米粒子。对获得的氧化钨纳米粒子,在氢和碳气氛中、600℃下进行了还原处理,得到了纳米钨粉。与还原前的氧化钨粒子直径比较,纳米钨粉粒径在20~30nm之间,表明在含有碳气氛中还原氧化钨时,钨粒子生长速度慢。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超细粉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液相法和气相法民得超细粉的性能,得出了液相和气相法是制备纯度高、粒度小、粒径分布范围窄的超细粉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 FS-Ⅰ,T-100做分散剂,无水乙醇做连续相溶液建立分散体系,分別对超细磁性羰基 Fe 粉和激光制 SiC、Si_3N_4超细粉进行分散。在 TEM 下观察,羰基 Fe 粉分散度高于70%,SiC 粉高于80%,Si_3N_4粉高于95%。经照相记录和采用 CSR-4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粒度统计,得到三种粉的粒度对数正态分布。羰基 Fe 粉粒度分布12—70nm,SiC 粉粒度分布20—110nm,Si_3N_4粉粒度分布2.5—26nm。讨论了不同分散剂和分散测量方法对分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 YAG 激光器在大气中加热气化制取 TiO_2超细粉末的实验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粉末颗粒均匀性较好,直径为6—20nm,主要为锐钛矿结构。本文对颗粒大小和结构等与所用激光束能量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激光加热气化法是制备超细金属氧化物粉末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Sol-gel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noscale tungsten powd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particle siz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 was foun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diate is monoclinic WO3, its particle shape is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narrow.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about 60 nm. After deoxidization, WO3 turns into cubic tungsten powder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bout 120 nm)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5.
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5Oy粉末的微波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加热方法与常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Fe-Co-O系混合导体陶瓷氧化物粉末.利用XRD,TEM/EDX及SEM等测试方法分析与表征粉体.用微波加热合成的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均匀,一次颗粒尺寸较小,结晶度也好于用常规加热合成的粉体.微波加热合成粉体的结晶相结构是钙钛矿结构Sr(Fe,Co)1.5Oy相,并有少量的正交结构相和尖晶石(Co,Fe)3O4相;高温固相法合成粉末由Sr4(Fe,Co)6O13±δ相及少量的Sr(Fe1-xCox)O3-δ相和CoO相组成.  相似文献   

16.
超细复合粉体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磨盘型力化学反应器制备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物超细复合粉体,复合粉体中聚氨酯弹性体(TPU)以厚度为200nm左右的片状结构存在;研究了不同形态无机物制备的超细复合粉体对聚甲醛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碳酸钙与聚氨酯弹性体则成为聚氨酯弹性体包覆无机粒子的核壳式粒子分散于聚甲醛基体中,这种核壳式结构单元与聚甲醛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聚甲醛冲击性能的提高;TPU/CaCO3超细复合粉体含量为10%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可以提高2.3倍,超细粉体填充体系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共混物。  相似文献   

17.
Potassium tungsten oxide nano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reaction route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After reduction under a reductive atmosphere of H(2)(5 vol %)/N(2), the potassium tungsten oxide transformed to potassium tungsten bronz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free electrons, the potassium tungsten oxide (K(x)WO(3+x/2)) showed no NIR shielding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potassium tungsten bronze (K(x)WO(3)) showed promising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transmittance for visible light, as well as high shielding performance for near-infrared lights, 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solar filter. Meanwhile, the potassium tungsten bronze (K(x)WO(3)) showed strong absorption of near-infrared light and instantaneous conversion of photoenergy to heat.  相似文献   

18.
超细ZrO2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使二氯氧锆水溶液与环氧氯丙烷相互作用可制得ZrO(OH)2凝胶.将凝胶干燥、灼烧即得二氧化锆超细粉.ZrO2超细粉为单斜晶,平均粒径为9.6nm,比表面积为95.3m2/g.用该法还可制得部分稳定化的ZrO2.  相似文献   

19.
Ni(OH)2水热氢还原制备超细Ni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iSO4加过量碱制取的Ni(OH)2水浆(pH12-13),经氢还原 ̄30min制得平均粒度20nm以下的Ni粉。碱是否过量对Ni粉粒度影响较大;催化剂和温度对反应速度也有较大影响。氢还原反应机制不是液相中的Ni离子还原,而昌Ni(OH)2固体微粒与活性氢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不同水解时间辅以氨水沉淀制备了不同颗粒尺寸的纳米(9nm ) ZrO2 (Y2O3) 粉体。以其为增韧相, 在高温(1350℃) 超高压(5GPa) 条件下烧结ZrO2 (Y2O3) + SiC+ 金刚石超硬复相陶瓷, 用TEM、SEM、XRD、冲击韧性测定和磨耗比测定研究了ZrO2 (Y2O3) 颗粒形状特征及对超硬复相陶瓷相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ZrO2 (Y2O3) 制备的水解时间≥50h, ZrO2 (Y2O3) 颗粒均一, 在复相陶瓷内均一分布, 以100% t 相存留, 断裂过程中t →m 转变量≥20vo l% , 使超硬复相陶瓷具备较高韧性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