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的工程实践中,使用最普遍的为曳引式电梯。如图1所示,任何一部曳引式电梯都会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曳引轮、轿厢、曳引钢丝绳、对重、随行电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钢丝绳的长度不断变换,从而引起曳引轮两侧(轿厢侧和对重侧)钢丝绳重量的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  相似文献   

2.
刘照东 《中国电梯》2004,15(11):29-30
众所周知,电梯在运行时,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及轿厢随行电缆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此变化将动态地分摊在曳引轮两侧,使曳引轮两侧钢丝绳的张力不断发生变化。为提高曳引质量,当电梯的提升高度大于等于30m时,应加装补偿装置,即补偿链、补偿绳或补偿缆。下面和同行共同探讨一下补偿绳(链、缆)单位长度重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煜坚 《中国电梯》2004,15(18):50-52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通过曳引轮绳槽一端固定在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对重上,钢丝绳与曳引轮产生摩擦力带动轿厢运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电梯对重装置是曳引驱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还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载荷重量,减少了电动机功率损耗。对重重量应取多大,才能使电梯运行在最佳工况,经过电梯设  相似文献   

4.
电梯的驱动方式有曳引式驱动、强制式驱动、液压驱动等多种型式,曳引式驱动由于其自身突出的优点,是现代电梯中应用最广泛的驱动方式。曳引式驱动电梯的轿厢与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悬挂于曳引轮的两侧,靠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在这个由轿厢、对重、钢丝绳和曳引轮组成的平衡系统中,对重主要用于实现曳引传动,在电梯运行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为使电梯的运行接近于理想的平衡状态,就必须合理设置对重的质量,也就是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系数。  相似文献   

5.
绕在电梯曳引轮上的钢丝绳在经过曳引轮时,由于曳引轮两侧存在着张力差所以会引起弹性伸缩,由此钢丝绳将在曳引轮上产生微小滑移。这通常被称为钢丝绳的爬行(creep)或弹性滑移。另外,当驱动系统的曳引能力小于曳引轮两侧张力比(曳引比)时,曳引轮和钢丝绳之间也会发生滑移。为了把这种情况下的滑移和钢丝绳的爬行相区别,我们把后者叫作真滑移(trueslip)。图1表示在曳引轮两侧配置了轿厢和对重的曳引式电梯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梁亮 《电梯工业》2007,8(5):48-49
在日常检验过程当中,如下情况并不少见:在对一些改造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常碰到因轿厢的改造,而使轿厢自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那么,从电梯曳引条件的角度来分析,电梯轿厢重量改变时对电梯曳引条件带来了那些影响呢?我们知道,曳引驱动电梯的曳引力是由轿厢和对重的重力共同通过钢丝绳作用于曳引轮绳槽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1引言 高层建筑中,曳引驱动式电梯要使用很长的钢丝绳来悬挂轿厢和对重,并要用缆绳来补偿曳引轮上的张力。电梯限速器一安全钳系统也要用到缆绳,以便在紧急情况及普通制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安全停梯。除此之外,还要用随行电缆在电梯轿厢和控制系统之间进行动力传输和通讯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8.
周仲达  金波 《中国电梯》2005,16(16):25-27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安装规范》第9.10条及附录F7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该装置应作用于:a)轿厢;或b)对重;或c)钢丝绳系统;或d)曳引轮。上述中该装置应作用于轿厢,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向安全钳中的上行安全钳(含上行限速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安装规范》第9.10条及附录F7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该装置应作用于:a)轿厢;或b)对重;或c)钢丝绳系统;或d)曳引轮。上述中该装置应作用于轿厢,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向安全钳中的上行安全钳(含上行限速器)。  相似文献   

9.
金严 《中国电梯》2005,16(17):56-56
曳引轮是直接传动钢丝绳的部件,要承受轿厢、对重等全部动、静载荷。所以曳引轮要强度大、韧性好、耐磨损、耐冲击。电梯在运行中,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相互作用引起绳槽的磨损是正常的,但若新安装的电梯曳引轮绳槽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段内过度磨损,尤其是各绳槽不均匀磨损时,不但影响曳引轮寿命,也会造成电梯运行的不平稳。  相似文献   

10.
曳引式电梯轿厢有可能发生上行超速导致电梯冲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要求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该装置在使轿厢制停时,其减速度不得大于19。该装置应作用于:a)轿厢;或b)对重;或c)钢丝绳系统;或d)曳引轮或最靠近曳引轮的曳引轮轴上。  相似文献   

11.
冯洋 《中国电梯》2022,(1):18-21
建立了电梯运行中安全钳动作的数学模型,推导了运动方程式。应用MATLAB软件对电梯运行中安全钳动作两种工况(无补偿轮限位装置、有补偿轮限位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包括轿厢、对重以及补偿轮等重要部件的运动规律,以及曳引钢丝绳和补偿钢丝绳的张力变化,为补偿轮限位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电梯曳引力计算与轿厢运行异常情况分析了一则电梯曳引力不足案例的原因。指出由于轿厢架设计不合理加剧导靴与导轨间的磨损;高曳引比和未及时调整钢丝绳张力导致钢丝绳与曳引轮磨损,使电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轿厢空载下行或有载上行时钢丝绳打滑的问题。说明了曳引力不足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并从电梯设计制造、维护保养、使用、检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曳引力不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Wolfram  Vogel  Sven  Winter  行武奇 《中国电梯》2014,(17):47-49
随着行驶距离的不断增加,用于曳引电梯的钢丝绳的长度也随之增长,因而,在井道里穿梭的悬挂钢丝绳的重量也增大。如果不采取额外的措施,不断增加的悬挂钢丝绳重量会在电梯轿厢和对重侧产生更大的绳力比T1/T2,并在到达终端位置时达到最高水平。这将引起风险:必需的曳引能力很难再表述了。  相似文献   

14.
1和以前驱动方式的不同点 作为目前主流驱动方式,即以感应电动机曳引轮方式的电梯出现于1903年,其驱动方式如图1所示。轿厢和对重用钢丝绳相连接,卷绕于曳引轮上,驱动此曳引轮使电梯升降。为了确保驱动能力,一般采用图2所示被称为曳引轮槽的特殊沟槽,依靠钢丝绳和此沟槽金属表面产生的摩擦力使轿厢升降。但是,这种方式为了不使钢丝绳打滑,确保电梯升降,轿厢必须保持一定以上的重量,故而轿厢的轻量化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此处讨论是是需要符合GB75882003要求的电力驱动的曳引式电梯。 曳引式电梯是靠曳引绳在曳引轮绳槽中的相互运动产生摩擦力,此摩擦力使轿厢作升降运动。一般为增大轿蚓和对重之间的距离,需要设置导向轮。有时还需要在轿厢架和对蘑框架上部的设置动滑轮,根据需要曳引绳绕过反绳轮可以构成不同的曳引比。不管是导向轮或反绳轮,其并不起曳引作用,故钢丝绳与轮子之间的摩擦是耗能的也是需要尽量减少的。钢丝绳与导向或反绳轮的过分摩擦将降低钢丝绳和轮子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何仲康  梅尚先 《中国电梯》2007,18(13):60-61
曳引传动形式可以说是曳引驱动电梯的机械特征。而曳引轮和钢丝绳则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曳引传动系统。它们无论在电梯处于何种载荷下,都得承受着轿厢和平衡重加起来全部的悬挂重量。并且在电梯正常运行的时候,它们还得面对着各种拉伸、挤压和弯曲等复杂工况。如果各根钢丝绳所受的载荷不均衡,那么曳引轮和钢丝绳的寿命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曳引传动系统的曳引能力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7.
杨辉 《中国电梯》2010,(16):24-25
电梯钢丝绳是电梯重要的悬挂装置,承受着轿厢和对重的全部悬挂重量,并靠与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升降。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钢丝绳绕着曳引轮、导向轮或反绳轮单向或交变弯曲。所以,要求电梯钢丝绳有较高的强度、挠性和耐磨性,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圆度、柔性等特性应符合GB8903-2005《电梯用钢丝绳》的规定。正是由于电梯钢丝绳的损伤程度及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检验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赵家乐  胥正皆 《中国电梯》2022,(18):29-32+36
电梯相关国家标准只给出了电梯曳引力计算公式,并未给出公式推导过程。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曳引力计算公式,探讨了判定电梯驱动主机上置情况下曳引轮轿厢侧各钢丝绳直线段、动滑轮及定滑轮速度系数的方法;根据动能定理建立并推导了钢丝绳速度系数与悬挂比的等式;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GB/T 7588.2-2020中电梯驱动主机上置情况下曳引力计算公式中轿厢侧悬挂钢丝绳质量项动态力系数。  相似文献   

19.
徐州 《中国电梯》2005,16(19):38-38
曳引钢丝绳对电梯运行的影响:(1)各钢丝绳之间的张力不均匀,将引起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不一样,曳引轮轮槽的磨损不一样。(2)曳引钢丝绳的张力不均匀,不仅造成曳引轮绳槽和钢丝绳的磨损加剧,磨损的绳槽节圆和钢丝绳对运行中的电梯将产生振动和噪声,使电梯运行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温贤 《电梯工业》2007,8(1):29-30
电梯曳引系统原理如附图1,曳引绳绕在固定在升降机井道顶部曳引轮且两端连着轿厢和对重。当曳引轮逆时转动时,由于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产生的磨擦力使轿厢上行,同时使对重下行;反之,则使对重上行,同时带动轿厢下行。受力原理见附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