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真 《现代计算机》2010,(2):132-132
CDG(CDMA发展组织)2009年给中国电信授予了“全球CDMA运营商领袖奖”,这个奖实至名归,中国电信要是不拿,世界上就没有第二家电信运营商好意思拿了。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一年,CDMA用户从2700万猛增到5000万,在中国移动几乎垄断市场以及政府不推行携号转网的困难环境下,这一战绩堪称显赫。  相似文献   

2.
联通CDMA网:容量世界第一中国联通CDMA2002年1月9日正式放号,宣布了联通CDMA网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也宣布联通豪赌CDMA到得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要撼动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运营市场的霸主地位,还需要联通自身运营与市场的表现了。但CDMA本身而言,在国家和通信产业界的支持之下,联通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世界第一大CDMA网络,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被称…  相似文献   

3.
日前,一个对信息产业而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协议由中国联通和美国高通公司签订,协议就有关CDMA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共识,这为CDMA在中国的发展扫清道路,协议的签署意味着——  相似文献   

4.
江兰 《互联网周刊》2003,(25):40-41
诺基亚在全球占据了手机市场39%的市场份额,这要比位居二、三位的摩托罗拉和三晕的总和都多。但在中国市场,诺基亚连续两年落后于摩托罗拉,随着三星获得GSM、CDMA两张手机牌照,以及国产兵团的全面崛起,诺基亚夺回市场老人的计划面临着不小的难度。现在,诺基亚带来了自己的CDMA芯片技术,开始了对中国CDMA市场的全面追击。  相似文献   

5.
PCCOM新闻     
CDMA450国际会议首次落地中国 2004年4月21日,由CDMA发展组织(CDG)与国际CDMA450行业协会(IA450)举办的一年一度的“CDMA450国际会议”首次落地中国。此次会议介绍了最新的CDMA450技术、成果和市场趋势,展示了CDMA450在世界各地成功应用的案例,探讨了CDMA450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6月27日,北方电讯与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及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西北分公司签订合同,由北方电讯在西安市安装一套CDMA商用试验网。这是北方电讯在北美30多个城市成功推出商用CDMA后,第一次在中国推广其CDMA技术。北方电讯将在西安市安装全套的CDMA网络系统,包括一套DMS-MTX移动交换  相似文献   

7.
CDMA网络进入中国市场是曲折的,而且发展的历程也是菲常艰辛的。中国联通接手CDMA以后,试图以一种技术更好,信号更强的网络打破中国移动垄断移动网络市场的格局,但经过辗转发展,联通最终还是依靠GSM网络和中国移动抗衡,CDMA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技术优势,回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重要的是为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7月7日,诺基亚公司宣布将加速进军中国CDMA市场的步伐。诺基亚公司负责CDMA业务的高级副总裁Timo Ihamuotila称,将于今年底前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CDMA机型.同时除了推出几款机型外.公司还将加大对中国CDMA技术研发的投入。要知道,在中国飞速发展的CDMA市场上.诺基亚由于推出产品的速度迟缓而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在中国CDMA市场上,摩托罗拉、三星和LG占据着前三的位置。因此.落后于摩托罗拉、三星和LG的诺基亚公司奋起直追.想在中国CDMA上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9.
基于CDMA技术的群组呼叫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CDMA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商用,但基于CDMA技术的集群技术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而如何快速地建立群组呼叫则是其中的技术难题。文中提出了快速群组呼叫的一种实现方式,并在CDMA无线网络上进行了实验,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群组呼叫的建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无线市场就是让入难以琢磨。欧洲的GSM.北美的CDMA和日本的PHS在技术发源地都发展得很好。可是换个地方总有些“水土不服”,但是它们都到了中国,却是相安无事.各自找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GSM不用多说,中移动在2002年年中就达到了一亿GSM用户。基于北美IS-95B体制的CDMA网络。在中联通的大力推动下,也已经发展了700万用户,姑且不论这个数字的水分有多大,新的CDMA2000-1X凭借技术和业务优势的后续发力,也是不可小觑。而更有部被称为落后技术的PHS,在中国改名“小灵通”岳,生命力极强,也让无数专家学大跌眼镜,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有媒体认为,联通股东会通过将CDMA网络卖给电信,这标志着联通CDMA运营的失败,也标志着联通CDMA的高端定位彻底失败了。故有“砖家”认为,“天翼如果要真做高端,无论对中国电信业还是中国电信,都不一定是好事,甚至可能重蹈中国联通当年的覆辙。” 殊不知“彼一时,此一时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和美国高通公司签订了关于 CDMA 技术转让协议。但存2月底信息产业部已宣布暂停推动 CDMA 电话网络的发展,且未表示何时可以恢复。因此对于中国市场,CDMA 仍需静静地等待。对于联通公司来说,CDMA 将是其有利选择。联通公司目前所经营的 GSM网络,其市场占有率仅为3%至4%。鉴于在 GSM 建网的投入尚不十分巨大,联通公司必须选择一种新的技术来重新投  相似文献   

13.
8月29日,在诺基亚、中国联通、中国普天合作签约仪式暨诺基亚中国首部CDMA于机发布会上,诺基亚推出了中国首部CDMA手机,并签订了诺基亚2280CDMA 1X手机联合推广协议。根据协议,该款手机将于9月份正式上市,而北京普天太力通信技术开发公司负责其销售,首批订货为20万部。此项协议的签订将充分发挥合作三方在CDMA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全面培育和推动中国CDMA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尚冰表示:“在GSM  相似文献   

14.
《新电脑》2002,(5)
提到手机,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内会想到的,只怕都是国外品牌。虽然国产手机在近两年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无论如何,其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知名度方面,都远远不及国外同行。尽管国内厂商付出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终于,随着CDMA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国内厂商面前出现了一缕曙光,尤其是在中国联通公布的CDMA手机生产许可证名单上,国内厂商占了绝大多数这一事实,令国人振奋不已。多数人普遍认为,国内厂商将借助CDMA在中国的发展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虽然现在国外厂商中只有一家获得了CDMA手机生产许可证,但国外厂商所具有的品牌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其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未来的CDMA手机市场依然将是洋品牌的天下。您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5.
CDMA:用差异化优势迎接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靓 《信息网络》2008,(9):30-31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CDMA技术体系发展和未来趋势研究》预测,中国CDMA用户将会快速增长,2008-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到2012年,中国CDMA累计用户数将超过1.6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7.7%上升到19.3%。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思科为中国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一年中,思科继续帮助中国用户推进网络化建设,积极参与了中国电信各省网、IDC项目、10G链路扩容、中国联通IP语音网及CDMA计费系统项目、中国网通的骨干网及城域网、中国移动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2009,(8):67-68
全球领先的CDMA网络设备供应商 白1996年在广州打通中国第一个CDMA电话以来,截止2009年7月,上海贝尔共有超过26000个基站服务于中国电信CDMA网络,其中超过12000个基站已经开通了EV—DO服务。阿尔卡特朗讯优异的网络设备、积淀多年的CDMA网络经验和开发合作的心态为运营商带来了优质稳定的精品网络。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移动的GPRS和中国联通的CDMA决战之时,也是中国迈向3G时代不同路线的争斗。两者选择了过渡到3G的不同路径:即中国移动的GSM(2G)——GPRS(2.5G)——WCDMA(3G);中国联通的CDMA(2G)——CDMA1X(2.5G)——CDMA2000(3G)。在中国电信海外上市获准,目标直指国内第三张移动牌照,即2003年下半年很可能颁发的中国第一张3G牌照的时候。中国联通CDMA的下一步发展更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3日,Droid Life网站的一位用户发现谷歌更新了Android开发者网页,从支持设备中去除了部分CDMA终端,包括美国CDMA运营商运营的LTE Galaxy Nexus、XOOM LTE和NexusS4G等。这名用户在DroidLife网站上对此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杨贤足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联通公司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联通将在今年建成覆盖全国200个以上重要城市、用户数量达1330万户的CDMA网络,并将把联通的CDMA网建设成世界上最大最好的CDMA网络。这标志着中国的CDMA网络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