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 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 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 并将原地浸矿划分为天然底板明沟集液法、人造底板暗沟网集液法、天然底板明沟+辅助巷道法3种采矿方法, 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科学规划、有序开采。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稀土矿增浸促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彬  康虔  佘宗华 《矿冶工程》2018,38(3):26-29
基于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浸渗回收率偏低的工程实际, 在原地浸矿工艺流程和浸渗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从浸矿盲区、反吸附与母液渗漏3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稀土浸渗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形式, 并提出了加强生产勘探、加强原地浸矿适用性分析、优化采场划分和开采顺序、优化工程布置和技术参数、加强地下水和边坡监控及替代浸矿剂与参数优化共6项技术措施。以上措施在指导离子型稀土矿企精细化生产, 实现生产可控、可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边坡进行稳定性预测,结合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山42个边坡实例,选取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孔隙压力比5个影响因子作为输入,边坡状态作为输出,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30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用另12组边坡稳定性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测试数据,通过训练好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精度高,能够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边坡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离子型稀土矿山的主要开采工艺为原地浸矿,浸矿剂的注入过程就是简单的通过水龙头直接将浸矿剂注入到浸矿孔中,基本未做任何的工程防护。针对注液井的塌陷问题,通过对表土层浸矿孔注入装置的改进和优化,不仅解决了工程实际中注液井的塌陷,而且减少了稀土母液中的杂质含量。配备辅助渗漏装置后的注液浸矿系统在实际应用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给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艺主要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现今在原地浸矿过程中,收液系统中的母液集液沟基本没有做任何的工程防护,在收液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分析了以往集液沟存在的工程弊端,优化设计了回收渠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实际中集液沟产生的塌陷、母液浪费和雨水涌入母液集液池等弊端,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集液沟产生的山体失稳的现象。优化设计后的回收渠体投入工程实际应用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给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采用原地浸矿工艺,使用硫酸铵和碳酸铵作为浸矿剂和沉淀剂,导致离子型稀土矿区普遍出现地表水质氨氮超标.为了解决包含历史遗留矿山和停产稀土矿山的矿区地表水污染治理问题,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开展了国内首次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山小流域级地表水氨氮污染的治理工程并长期运行.根据运行监测数据分析,在...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较高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日益枯竭,盘活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问题,项目组依据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赋存特点,以原地浸矿最新技术成果为基础,开展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原地浸矿试验技术研究,在工业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工艺技术,解决了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为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以及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问题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过程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可替代硫酸铵、碳酸氢铵的高效低污染浸取剂和沉淀剂、掌握尾矿中稀土及重金属离子的二次迁移规律、重视低品位难浸离子型稀土矿的回收工作、解决碳酸氢铵沉淀法所存在的沉淀速度慢且难以制备晶型碳酸稀土问题,以促进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土地复垦越来越重要,而土地破坏程度分析是土地复垦规划的依据之一.对于新建矿山来说,破坏程度分析的对象是未来破坏土地,选择的分析因子必须能够通过预测得到.文中以陕西某矿为例给出了土地破坏程度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开采是对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部分之一,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造成矿区环境的破坏。在分析目前煤矿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进行土地复垦的治理措施、减沉开采技术措施,以及煤矿开采应引入“3S”理论与技术等一系列对策,使煤炭资源的开采纳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某小型磷矿的复垦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燕  温晓玲 《金属矿山》2012,41(5):144-148
根据某小型磷矿的开发计划、设计和生产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预测矿区破坏和污染情况,同时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以重建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为目的,提出了详尽的复垦方案。方案针对矿区岩层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和污染情况,把已破坏的环境和将要破坏的情况按单元划分,分别进行计算评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复垦,在1 a内完成复垦工作,完善生态条件,恢复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矿区为大型露天开采水泥灰岩矿,矿区面积29038 hm 2,通过调查,确定评估区面积为31393 hm 2。评估区内岩石完整坚硬,总体稳定性较好,区内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露天采场引发、加剧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场整体挖损深度大于04 m,表土层全部破坏,地形地貌损毁程度为重度。分析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方法,首先清理危岩体,预计清除危岩体4 000 m 3;其次采取废渣清理回填+砌筑挡土墙+平整废渣+排水沟工程等工程手段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最后通过露天采场土地复垦、废渣场土地复垦、矿山道路两侧绿化、地表堆土场复垦等工程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以此缓解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在合理确定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地区煤矿土地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新疆12处煤矿为研究背景,选取了待土地复垦单元土地损毁后的地面坡度、损毁土地深度或压占区堆积物平整量、复垦土源保证率、土地损毁造成土地产量的降低、地面塌陷或挖损后地下潜水位埋深、土壤中粘粒含量、覆土厚度、矿区河流径流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9项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12处煤矿的55个土地复垦单元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相应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回代估计方法对学习样本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8.2%,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伊犁一号煤矿矿井,对该煤矿的16个待土地复垦单元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理想,该评价模型可广泛应用于新疆地区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旗山煤矿本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返耕于民"的思想,采用煤矸石预回填技术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取得了巨大成功。文章介绍了旗山煤矿采用煤矸石预回填技术复垦西大吴村采煤塌陷地的实践,总结了此举的诸多优点,可供今后的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8.
干旱戈壁荒漠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化复垦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北干旱戈壁荒漠区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矿区破坏土地复垦难度极大。本文以太西煤集团民勤实业有限公司红沙岗矿区二号井为例,在充分调查项目区气候、地貌、土壤、水源以及植被等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西北干旱戈壁荒漠矿区破坏土地生态复垦目标定位为尽量减少原生态扰动,以保护地表砾幂层、增加地表覆盖为核心进行植被建设;本区域土地生态复垦方向为超旱生灌木林(林间种草)或草地,并针对土地利用方向构建了一套适合西北干旱戈壁荒漠区的切实可行的土地生态化复垦模式,包括生态复垦措施及其规划布局方案,可为同类型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业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矿山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设计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含水层破坏修复、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研究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分析堆池浸工艺废弃矿山土壤的主要问题,对某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方案进行设计,废弃地恶劣基质转变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是修复的关键,为同类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