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细粒赤铁矿精矿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铁精矿在实际生产浓密脱水阶段产生的浓密池溢流损失严重等问题,通过澄清层分界面平均沉降速度、上清液浊度和单位沉降面积等研究指标,考查细粒赤铁矿精矿的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等因素对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究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借助SPSS26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平均沉降速度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对上清液浊度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分子量;对单位沉降面积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絮凝剂溶液浓度>入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分子量。综合考虑,在本实验中细粒赤铁矿精矿絮凝沉降效果较优条件为:絮凝剂分子量为1500万、入料浓度为10%、絮凝剂单耗为60 g/t、絮凝剂溶液浓度为0.10%。 相似文献
2.
由于尾矿颗粒粒度细,沉降困难,尾矿的高效沉降浓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提高尾矿沉降速率和提升水质,分别考察了两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两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用量对尾矿絮凝浓缩的影响,根据絮凝效果,选择其中两种絮凝剂进行药剂复配、相应的絮凝沉降试验以及显微镜絮团图像分析,并讨论了絮凝机理,旨在揭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以及复合絮凝剂在絮凝效果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对硫化铅锌矿的浮选尾矿,无机絮凝剂在降低上清液浊度方面效果显著,聚合硫酸铁(PFS)在提升沉降速率方面优于聚合氯化铝(PAC);有机絮凝剂在提高沉降速率方面效果突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在去除浊度方面明显优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PFS-CPAM复合絮凝剂则在保证去除浊度效果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沉降速率,并优于两种单一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硬度对细粒赤铁矿沉降效果的影响,以巴西某细粒赤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的硬度对赤铁矿沉降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PAM用量、矿浆pH值、温度等因素对于钙镁离子和赤铁矿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钙镁离子对赤铁矿的沉降有促进作用,随着水硬度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强,pH=12时,水的硬度对赤铁矿沉降的影响最大,赤铁矿沉降率最高;PAM用量较低时,钙镁离子和PAM对赤铁矿的沉降都具有促进作用,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高PAM用量条件下,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升高温度,有利于细粒赤铁矿的沉降。试验结果对提高赤铁矿精矿沉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絮凝剂对尾矿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尾矿浓缩池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及有机絮凝剂,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通过几种絮凝剂的沉降试验,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及用量,并研究pH值及温度的影响,旨在提高尾矿的回水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pH7和15℃条件下添加聚丙烯酰胺(PAM)24g/t时,絮凝效果最佳,回水利用率提高14.66%。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某铅锌尾矿的沉降效果,研究了尾矿絮凝沉降特征。以沉降速率及固体悬浮物浓度作为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探讨了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单独使用以及复配使用后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配药剂组合为PFS-CPAM,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最佳质量比为3∶7,最佳用量为80 g/t,此时铅锌尾矿沉降速率为7.69 mm/min,固体悬浮物浓度为46.5 mg/L。 相似文献
6.
细粒铁精矿在浓缩过滤环节存在沉降速率慢,溢流固体悬浮物浓度高,精矿滤饼含水率高等问题。通过添加絮凝剂产生凝聚、桥连等作用使矿物颗粒形成絮团,可以促进细粒铁精矿沉降。以某赤铁矿精矿为研究对象,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通过沉降试验及赤铁矿表面ζ电位测定来考察聚丙烯酰胺对赤铁矿絮凝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铁矿颗粒与絮凝药剂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主要包括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化学吸附等,而ζ电位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起主要作用以及对这一过程是起促进或者弱化作用主要取决于絮凝剂使用种类、用量和矿浆pH值。试验结果为选择合适絮凝剂更好促进细粒铁精矿沉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梅山铁矿微细粒尾矿(-400目84.61%)的高效沉降,对山东某公司絮凝剂与现场絮凝剂进行了药剂溶解难易度、药剂种类、药剂用量、加药临界点以及药剂粘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用量均为150 g/t的情况下,用3#絮凝剂出现了明显的絮凝沉降效果,絮凝沉降速度较快,用1#絮凝剂则未出现明显絮凝现象;②3#絮凝剂絮凝...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某铁矿山的一种工业性矿泥的沉降和过滤特性,采用合成聚合絮凝剂进行了试验工作。试验工作包括对采用的合适絮凝剂的特性进行确定并加以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沉降和过滤速度。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絮凝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矿泥相比,利用一种适当组合的絮凝剂,沉降速度可增加几倍。与阳离子和非离子型絮凝剂相比,结果发现,阴离子絮凝剂对矿泥的絮凝更加有效。两种阴离子絮凝剂协同效应产生了最佳的沉降条件。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2种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和淀粉对细粒锰精矿絮凝沉降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这2种絮凝剂用量与矿粒沉降速度间的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为确定最佳的药剂添加量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了解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影响,以巴西某细粒赤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用Na_2CO_3和Na OH调节矿浆pH的情况下,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浆中Ca2+、Mg2+均能促进细粒赤铁矿的絮凝,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大,促进效果增强。pH调整剂为Na_2CO_3时,随着矿浆pH升高,未达硬水浓度的Ca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效果均增强,而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pH调整剂为Na OH时,随着矿浆pH升高,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矿浆中添加Ca2+与添加Mg2+相比,同等水硬度下,Ca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优于Mg2+。相同试验条件下,使用Na OH作pH调整剂时的细粒赤铁矿絮凝效果强于使用Na_2CO_3作pH调整剂时。 相似文献
12.
13.
在赤铁矿、褐铁矿等弱磁性铁矿石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20μm微细粒级尾矿,目前该粒级弱磁性矿物的回收率低。对-20μm粒级65%、铁品位为28.99%的某微细粒赤铁矿尾矿,进行脉动高梯度磁选的棒介质直径筛选试验研究,了解棒介质丝径对分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0.5T的条件下,1mm丝径棒介质可以获得品位为46.85%和回收率为59.39%的铁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当前应用的2mm和3mm棒介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羟肟酸体系和羟肟酸钠体系中微细粒赤铁矿的浮选行为,结果发现:常温和自然pH下,两种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捕收能力都较弱,回收率分别只能达到44.00%和52.42%;加温或调整pH对改善羟肟酸的浮选效果作用不大或反而起反作用,但可使羟肟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0.68和4.20个百分点,此外,若在加药完毕后继续搅拌调浆一段时间,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羟肟酸钠对微细粒赤铁矿的回收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羟肟酸钠体系中六偏磷酸钠、硅酸钠、焦磷酸钠、淀粉、腐植酸钠这5种抑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抑制剂均可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的强弱排序为焦磷酸钠>硅酸钠>六偏磷酸钠>淀粉>腐植酸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针对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的高铁含砷锌浸渣SO2还原浸出液开展砷的富集与固化研究。研究表明,在Cu/As摩尔比3.2,铁粉过量系数1.2的沉铜富砷条件下,砷沉淀率为98.85%,富砷渣含砷19.49%、含铜50.47%。富砷渣以富砷后液为浸出剂在高压釜中分步实现铜砷组分的浸出以及砷的固化,研究表明在Fe/As摩尔比2.0,初始pH为1.0,氧分压0.4MPa的固砷条件下,砷的沉淀率为98.25%,铁的沉淀率为83.75%,固砷渣含砷23.32%、含铁29.98%。固砷过程不仅产出可稳定堆存的臭葱石,且实现铜、砷的高效分离,固砷后液经锌粉沉铜后产出含铜70%以上的铜精矿,实现有价金属元素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