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固体酸SO4 2 -/ZrO2 作催化剂 ,环己烷作带水剂 ,使丙烯酸与异辛醇反应 ,合成丙烯酸 - 2 -乙基己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即催化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 5 % ,阻聚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 0 .0 5 % ,原料配比n(异辛醇 )∶n(丙烯酸 ) =1.2∶1,反应温度 12 0℃ ,反应时间 3h。试验结果表明 ,固体酸SO4 2 -/ZrO2 对该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产率高达 88.5 %。实验测定了反应动力学数据 ,采用线形回归求得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表观活化能为 113.93kJ·mol-1。  相似文献   

2.
反相悬浮法合成AA/AM/AMPS耐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性能,实验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向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二元体系中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第三种聚合单体合成高吸水性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四个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产物为AA/AM/AMPS三元共聚物,粒子呈球形,球表面为褶皱状.最佳实验条件:单体摩尔配比(AA/AM/AMPS)为1.25∶1∶0.7,丙烯酸中和度为90%,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为0.08%,引发剂用量为0.7%.此条件下产品的吸蒸馏水率可达1 720 mL/g,吸盐水率达165 mL/g.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系四元共聚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已酯作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四元共聚物苯丙乳液.通过对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的实验研究,制得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均佳,粘度适宜乳液.  相似文献   

4.
多孔性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在惰性溶剂中进行悬浮聚合,从而制得了内部具有小孔、外形呈蓬松状的粒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溶剂种类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得树脂可吸相当于其自身重量10.2倍的煤油、18.8倍的苯。  相似文献   

5.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HEC为分散剂,甲苯为成孔剂,合成了苯乙烯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二元共聚树脂.研究了反应时间及温度、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原料配比、烷基酯的长度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制得的树脂对甲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9g/g、12g/g、14g/g,对乙酸乙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7.8g/g、8.4g/g、10.5g/g.在显微镜下对树脂吸油前后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6.
以微波辐射为引发热源,以玉米淀粉为基材与单体丙烯酸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引发下进行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微波辐射强度及时间、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经过优选得到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37 W,辐射周期20 s,辐射时间30 min,m(丙烯酸):m(淀粉)=2.5∶1,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0.4%,丙烯酸中和度70%,合成的树脂吸水率为619 g/g,吸盐水率为60 g/g。  相似文献   

7.
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微波辐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波辐射为引发热源,以玉米淀粉为基材与单体丙烯酸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引发下进行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微波辐射强度及时间、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经过优选得到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37 W,辐射周期20 s,辐射时间30 min,m(丙烯酸):m(淀粉)=2.5:1,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0.4%,丙烯酸中和度70%,合成的树脂吸水率为619 g/g,吸盐水率为60 g/g.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溴化氢溶液与乙酸乙烯酯反应生成1-溴乙基乙酸酯的合成工艺,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萃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1-溴乙基乙酸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当反应温度0~10°C,溴化氢和乙酸乙烯酯配比为1.2:1,反应时间1 h,用二氯甲烷作萃取剂时反应收率最高。产品经红外和质谱确定,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达99.7%。  相似文献   

9.
秸秆接枝丙烯酸丁酯制备吸油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反应基材、丙烯酸丁酯为接枝单体、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BD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吸油材料。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油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秸秆)∶m(丙烯酸丁酯)=1∶1、w(引发剂)=0.6%、w(交联剂)=0.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合成的吸油材料对甲苯的吸油率为5.8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Discover单模聚焦微波精确有机合成系统,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的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并对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合成树脂的吸油速率、保油率、耐寒耐热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iscover标准模式下,最大功率60 W,最高温度70℃,辐射时间2 h,在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2%,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质量比为7/3,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6%的条件下得到的树脂吸油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甲基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高吸油树脂对氯仿、甲苯、二甲苯和煤油的饱和吸收率分别为40g/g、26.5g/g、25.5g/g和5g/g,且具有良好的保油率及浮油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M)、苯乙烯(S)与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醚酯单体(A)共聚合成了三元共聚物(MSA)型油溶性降黏剂,考察了降黏剂对 RMG380船舶燃料油的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十八醇醚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5∶1∶3,反应温度为9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质量分数为0.6%,反应时间为6 h。在降黏剂质量浓度为300 mg/L、剪切速率为2000 r/min时,RMG船舶燃料油的降黏率达到66.11%以上,满足了 ISO8217—2005标准中 RMG380船舶燃料油的黏度要求,降黏剂对不同的船舶燃料油均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降黏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在甲苯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共聚反应,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四元共聚单体之间的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将其用作凸版塑料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苯乙烯之间的摩尔配比为1:2:4:1;引发剂浓度为0.23%;反应温度为110~115℃;反应时间为4~5h时,得到的醇溶性丙烯酸树脂适宜作凸版印刷油墨的连结料。将其与有机颜料、填充料、助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捏合、研磨后得到凸版印刷油墨,且柔性好、附着力强、抗冻融性好,可用于印刷聚氯乙烯薄膜及表面已处理的高压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环氧-丙烯酸LIPN,通过对聚合物乳液的收率和Ca2 稳定性的测定,对环氧树脂用量、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复合乳化剂用量、聚合工艺、水溶性单体以及引发剂用量等影响环氧-丙烯酸LIPN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明胶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高吸油性树脂.测试树脂的吸油性能,并采用蒸馏水法对树脂的再生工艺进行研究.实验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当温度80℃、反应时间6h时,所得树脂的吸油性能最为理想,吸油率为19.6 g...  相似文献   

16.
微波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微波辐射为辅助引发条件和反应的热源,利用纸浆纤维与单体丙烯酸在复合引发剂(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铵)引发下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经过选择和优化得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体积与纸浆干重比为10∶1,引发剂硝酸铈铵与过硫酸铵的用量为0.04mL和0.08mL,中和度为85%,在微波炉内引发(3min+3min)后,反应3min,所得树脂吸水率为1204g/g,吸盐水(0.9%NaCl)率为99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