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试论无锡古运河的文化价值与“申遗”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江苏水利》2008,(1):47-48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它与万里长城齐名,勾画出中华大地上一撇一捺一个骄傲的“人”字。作为当今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更是一条鲜活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水道。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悠悠运河,漫漫历史,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京杭大运河线路之长,分布区域之广,修建时间之巨,在世界历史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即使目前,我们仍然受惠于京杭大运河,它是"北煤南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脉管所在.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组织的惟一一次集体采访,就是专门谈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问题。从而,使得久已沉寂的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 794 km,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始凿至今已近2 500年,其集航运、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功能,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运河沿岸风光无限,文化遗产众多,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一条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走廊”、“文化走廊”。为了更好地宣传运河文化,支持大运河申遗,我刊“水.自然.社会”栏目,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刊载一批围绕大运河题材的文章,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四大工程之一,已成为我国历史文明的象征之一。两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经济的河、科技的河、文化的河、生态的河,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世纪之初,把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工程技术条件结合起来,对于贯彻水利部党组新世纪的治水思路,正确解决山东乃至国家的水  相似文献   

5.
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位于里下河碟形洼地西部、京杭大运河由南至北穿境而过,运河两岸分布着五湖四荡,146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有1/3是水面。因此,宝应既有“锅底洼”之称,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水走廊”,时刻面临着洪水和内涝的威胁。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县情出发,年年发动和组织群众,大规模地开展水利建设。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梅梁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座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蠡湖之畔,位于太湖北侧梅梁湖与京杭大运河支流梁溪河的上游交汇处,距无锡市区10公里,距“太湖第一胜境”国家AAAA级风景区鼋头渚公园不到100米,太湖、蠡湖、国家AAAA级蠡园、“世界第一铜铸大佛”灵山大佛和梅园等众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环绕四周,  相似文献   

7.
俞晓春 《治淮》2002,(1):35-36
一、淮安市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淮安位于淮河流域下游,东濒黄海,境内有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全市有80%的土地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易发洪涝灾害,历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多年平均降水量954mm。年平均蒸发量970mm。降水虽较为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且与上游来水同步,常现出“想水水不来”  相似文献   

8.
论京杭大运河的规划思想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大运河有着千年的历史,千里的长度,沟通五水系,流经六省市,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是古代中国南北方向唯一的内陆水上交通大动脉,工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结合南水北调从规划京杭大运河工程地理位置因素的考虑,对历代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规划思想、治理策略研讨。  相似文献   

9.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部先民们奋其力与水抗争的治水史。从大禹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到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都标志着我国治水历史的悠久。水利的历史就是先民们为争取生存权的最光辉夺目、可歌可泣的历史。实现人水和谐是从古至今多少代治水人梦寐以求的初始理想。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技术史层面研究了京杭大运河各时期工程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杭大运河的遗产构成。主要结论如下:(1)大运河具有独立的工程体系,是界定其遗产时空范围的重要依据;(2)京杭大运河以其工程体系的完整性,区域特点的鲜明性应当作为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3)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核心构成是水利工程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四大工程系统组成。京杭大运河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规划、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4)京杭大运河具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双重特点。京杭大运河运用的500年为黄河夺淮南行期,在黄河泥沙和持续数百年的水利建设影响下,区域江河湖泊演变之剧烈,是世界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1.
周洁  白木 《陕西水利》2001,(3):44-45
古代奇迹坎儿井   坎儿井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工程之一。坎儿井既是独特、宏伟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也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象征之一。新疆坎儿井历史悠久,早在 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出现雏形。经专家考证,吐鲁番是坎儿井的故乡。   吐鲁番是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这里每年六、七、八 3个月日平均气温达 38℃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到 49.6℃,地表最高温度达 82.3℃。年平均降雨量虽仅为 16毫米,而蒸发量却达 3000毫米以上,因此水贵如油…  相似文献   

12.
南运河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下游河段,过去水量丰沛,航运畅通,20世纪70年代以后断流。为恢复运河原有功能,并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做好准备,建议搞好水量调度,增加引黄水量和引江东线生态供水指标,进行规划治理,搞好社会融资,增强水利景点,打造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提升城市品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是连通我国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重要交通动脉,在保护好运河水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对其进行开发和传承。本文介绍了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概况及文化内涵,分析了其水文化在当代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梳理了京杭大运河的文化价值体现:发展旅游经济、增强文化自信、城市精神塑造等,可呼吁广大群众对运河水文化遗产传承进行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古以来,江河就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江河哺育了人类,也孕育了文明。伊河、洛河,两条历史之河在中原腹地奔流,交汇为“伊洛河”。此地河川纵横、土地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华夏先民的栖息之地。1965年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其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中国”最初指的也是该地域。《史记》中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不仅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河洛文化因此成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与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浅述南运河历史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下段、漳卫河水系洪水的唯一出路,也是规划中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区域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对南运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妥善处理好行洪与洪水利用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重温"九河"     
吴仲坚 《海河水利》2003,(2):61-61,64
历史上,“九河”存在与否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迷。根据历代经学家、方志学家的考证和研究,通过科学的分析,认为“九河”的变迁是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7.
黄河、淮河、长江东流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将三大江河串联起来,如果从高空鸟瞰,在华东大地上恰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丰”字。这是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恩赐。江苏位居江淮下游,如何写好“丰”字,关键是治理好淮河。 历史上淮河多灾 古老的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列称为“四渎”。据《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流入海”。古时候的淮河,自桐柏山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到江苏淮  相似文献   

18.
在远古之时,我们的祖先逐水而居。千万年过去了。依傍着河流,或者澄静如镜的湖泊与池塘。以及清亮的水井,我们的民族逐渐壮大,繁衍至今。我们中华民族是由黄河、长江发达的水系网络孕育出采的民族;是一个与水联系紧密,且感情深厚的民族。远古的大禹治水安定神州,数千年采传为佳话;当今的长江,“高峡出平湖”造福于亿万人民,且泽及后世。郑国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洞庭湖、滇池、天池、西湖,两千多年采,处处与我们民族的生息和社会发展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2013,(24):142-145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靓”等五大行动计划的实施,更增加了徐州的生态文明魅力。作为水利部确定的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之·,徐州以独特的风采,展现出“水美中国”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许夕保 《治淮》2002,(1):3-4
淮安,原名淮阴,取“淮河安澜”、“淮水之阴”之意,可以说,因淮水而得名的淮安,起源于淮水,受害于淮水,同时也得利于淮水。淮安地处淮河下游,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直接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全市有80%的土地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淮安的兴衰,历来与淮河息息相关,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