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算抽油泵充满系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鉴于常用的计算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公式没有考虑余隙容积内自由气体积的膨胀与压缩对充满系数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计算抽油泵充满系数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余隙容积对充满系数的影响 ,指出抽油泵的充满系数不仅取决于余隙容积系数与泵吸入口的气液比 ,而且还取决于压缩比。在压缩比一定的条件下 ,抽油泵的充满系数随泵吸入口气液比和余隙容积系数的增加而降低 ;在泵吸入口气液比与余隙容积系数一定的条件下 ,充满系数随压缩比的减小而增加 ,即在排出压力一定的条件下 ,充满系数随沉没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气体影响抽油泵充满系数的精确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道钢  李颖川  牟勇 《石油机械》2005,33(10):61-62,80
传统的抽油泵充满系数计算公式针对无余隙和较小气液比的情况,公式近似正确;若余隙和气液比较大,则计算误差较大。鉴于此,在综合考虑余隙系数、气液比、气体溶解度和分离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充满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由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气液比较小时,由于考虑了溶解气的影响,新公式计算的充满系数比传统公式的小。但随着气液比的增大,部分游离气已被采出,新公式计算的充满系数比传统公式的大;(2)分离系数越大,充满系数越大;(3)溶解度差值越大,充满系数越小。通过减小余隙系数,进行井下油气分离、增加沉没度等可增加充满系数,降低泵吸入排出压差和油气粘度以及减小冲次,也可减小气体对充满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4.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5.
孙宝福  金有海 《石油机械》2007,35(10):72-75
对影响抽油泵排量的4个因素——抽油泵漏失量、抽油泵游动阀球开启力、抽油泵泵腔未充满、杆管弹性变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抽油泵排量的主要因素不是漏失,而是游动阀球开启产生的轴向压力与抽油杆柱相互作用,从而造成抽油杆柱弯曲变形及杆柱在上下冲程过程中变形引起的冲程损失。探讨了提高抽油泵排量的措施,认为应根据油井工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抽油泵,通过改进抽油泵结构及采用相应配套措施是提高抽油泵排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抽油泵漏失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滨  张琪 《石油机械》2004,32(3):13-15
有杆抽油系统中抽油泵容积效率的计算一般由柱塞行程损失系数、泵筒的充满系数、漏失系数和抽汲液体的体积效应系数等 4部分构成。从分析抽汲液体的损失排量角度分析了各系数的含义 ,并指出传统漏失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 ,抽油泵的漏失系数为其理论排量和漏失量的差值与理论排量之比 ,按此概念进行计算会得出不同的容积效率。鉴于此 ,给出了漏失系数相应的概念与修正的计算方法 ,并得出以下结论 :(1)泵漏失系数是进入泵筒内的液量和泵筒内液体漏失量之差与进入泵筒内液量之比 ;(2 )传统算法所计算的漏失系数大于修正方法所计算的漏失系数 ;(3)各损失排量分别计算有助于泵效分析 ;(4)现场应用中 ,分析泵效应考虑油管的漏失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活塞在上冲程运动过程中不同位置时,充满系数与抽油杆长度、泵径、冲程、冲次、油气比、含水、液体密度、沉没压力等参数的理论关系式,给出了计算有杆泵充满系数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体对抽油泵泵效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油泵在抽汲过程中,泵腔内存在游离气、溶解气及凝析气,这些气体是影响抽油泵泵效的主要因素。上冲程中,如果在固定阀与游动阀之间有圈闭的气体,且膨胀后不能使降低的压缩腔压力低于泵的吸入压力,固定阀不能打开,泵即发生上冲程气锁;当泵的排出压力低于油管内的液柱压力时,游动阀不能打开,即泵在下冲程时发生气锁。严重时,在上、下冲程均有可能发生气锁现象。在含气抽油井中,要防止抽油泵气锁和提高泵效,需要采取综合防气的措施,除应适当增加沉没度、加大冲程、降低冲次、定期放掉套管气、用大过流面积的高性能井下油气分离器(或气锚)外,还需要使用具有防气锁和提高泵效的特种结构抽油泵。  相似文献   

9.
推导铁路罐车装油容积与液位的关系,建立装油液位模型。以50t标准铁路罐车为例,求解表达液位与充满系数间关系的近似公式。最大误差不超过2%,可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鉴于传统方法在计算有杆泵充满程度时存在的不足,对以往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建立了更为准确的有杆泵充满程度计算模型,研究了流体进泵过程中泵内压力和动态充满程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有杆抽油泵上冲程过程中泵内压力、充满程度及流体进泵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粘度增加将使泵充满程度迅速降低,增加冲程有助于提高泵的最终充满程度;动态方法计算的最终充满程度要比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低,而且随着生产气油比的降低,两者差距不断缩小,这主要是由于动态方法充分考虑了泵内溶解气析出造成的固定阀开启滞后及流体进泵阻力对充满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侧流式深采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有杆泵满足不了深度3000 m的深层油井的开采需要。研制了侧流式深采抽油泵,具有柱塞强度高、冲程长、泵效高的特点,在不增加地面动力设备和不提高井口设备、管线的耐压水平的前提下,可满足4000 m以下深抽工艺的要求,延长检泵周期,降低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12.
防喷式稠油抽油泵的结构原理及防喷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振华  孟国良 《石油机械》1994,22(11):1-3,7
介绍了防喷式稠油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使用这种泵进行热力采油时在遇井喷的情况下,只需将光杆缓慢下放,使上柱塞完全进入泵筒,上下防喷密封面完全吻合即可止喷。通过对防喷状态的理论分析计算,证明这种泵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使用这种泵采油可提高单井综合采油时率15%以上,每井次可节约作业费用1.25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井底落物和地层出砂加剧,造成检泵作业频繁的问题,研制了可环空测试防落物抽油泵,实现了不停井环空测试技术,同时使得进入油管内的落物和砂粒得到有效疏导,从而有效延长了检泵周期,降低了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和讨论了实际抽油过程中由于抽油机的上下冲程负荷交替变化对抽油机平衡影响,分析指出了国内文献给出的计算抽油机传动效率和电动机容量选择表达式的错误所在,推导出了抽油机效率计算公式和电动机容量的正确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梁奎 《炼油与化工》1998,9(3):35-38
通过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在用机泵运行状况分析,找出了泵出口阀节流、电机功率过大等制约机综合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堵塞叶轮流道,车削叶轮外径,更换节能电机等节能改造方法,年节电41.25万kWh。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文留油田自喷转抽井抽油作业过程中敏感性地层易受入井液污染,导致渗透率下降,采收率降低的问题,研制了新型可带压作业抽油泵。该泵主要由泵上接头、泵筒、柱塞总成和防喷装置总成等组成,是在普通泵的基础上增加了带压作业防喷装置,能够较好地防止下泵过程中出现的井喷及溢流。文留油田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泵施工成功率100%,具备操作简单、施工省时省费用、减少洗井液对油井污染等特点,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白文雄 《石油机械》1994,22(4):27-29,51
在调查油田用砂泵安装与使用维护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砂泵的选型应与水力旋流器的最佳工作压力和处理量相匹配。指出砂泵的现场安装与使用维护应遵循的规则,并就砂泵的开发研制和使用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兴光 《特种油气藏》2006,13(3):76-77,85
百色油田断层多、分布复杂、地质情况差异大、前期开发速度过快,破坏性较大、开发工艺相对落后,影响油井泵效的各种因素凸现,严重地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各区块地质特点、油田设备情况、工艺水平的分析研究,运用油层地质、物性、区块、油井对比等分析手段,进行了开采方案优选、生产管柱优化、生产工艺筛选等工作,归类总结了影响油井泵效因素,为百色油田的油井生产设计及油田开发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隔热油管的技术寿命是指隔热油管保持必要隔热性能的持续使用时间。影响隔热油管技术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气害,特别是氢害。在分析氢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内外管材质、表面涂敷低辐射防腐层、包贴保护钢皮、用吸气剂和吸附材料吸收和吸附环空中的有害气体等防氢渗设计方案。同时也指明了在制造过程中要对选用的钢管严格进行预处理和高温去气、提高抽真空质量等防气害工艺措施。最后提出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防气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