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伟松  曾鹏 《电信快报》2004,(10):40-43
会话发起协议(SIP)和H.323是VoIP体系结构的两大主流信令协议,它们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两者的互通尚未解决。两者互通对VoIP系统更方便地提供多媒体业务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首先简单描述基于H.323和SIP的IP电话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H.323和SIP互通的信令网关概念,然后着重讨论两种IP电话网络互通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地址解析、消息映射和终端能力协商等,最后分别以SIP和H.323侧发起呼叫为例,模拟SIP和H.323互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射、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的互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因此,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在介绍H.323和SIP协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H.323和SIP在IP电话网络中互通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址解析和映、消息映射、媒体能力协商等。此外,还将通过一个基本的互通呼叫流程来介绍IWF(互通功能体)实现这两种协议的互联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IP电话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电话系统发展非常迅速。H.323协议和SIP协议是IP电话系统重要的信令控制协议,本文主要介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应用的角度给予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H.323和SIP在IP多媒体网络中互通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肖萍萍 《电讯技术》2005,45(3):181-184
随着IP电话和视频通信的发展,H.323和SIP作为IP多媒体通信领域中被广泛采纳的两种信令控制协议,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两种协议之间的互通,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简要分析H.323和SIP互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互通的实现方案,并对互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VoIP系统凭借其低廉的话费和较好的语音质量,已经成为重要的电信业务,并有取代传统长途业务的趋势.许多组织研究并制定了IP网络上呼叫的协议标准,但有两种IP电话信令和控制标准最具有影响力.一种是ITU推荐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的SIP.这两种协议代表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H.323是信令基于ISDN Q.931和早期推荐的H系列协议的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而SIP是一种支持基于HTTP的IP网络的超轻量协议标准.本文,我们主要针对SIP和H.323的体系结构,可靠性,复杂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支持业务类型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基于SIP的VoIP系统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通问题,其中包括信令互通和媒体互通。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启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的信令标准。与ITU-T提出的H.323相比,SIP信令协议比较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采用SIP的Internet电话系统的互通,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SIP和H.323是构造IP电话网络的两大信令体系,实现SIP和H.323协议互通是保证IP电话网络顺利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方便控制呼叫、利于混合组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互通模型,与通常的IWF实现作了比较,详细阐述了通过该方案的呼叫流程,并且以3PCC的实际例子说明了媒体能力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H.323和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都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协议,采用实时传送协议(RTP)传送实时的音频视频传输,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设置信令网关互通,完成信令消息的翻译和转换功能。要实现H.323与SIP网络之间的互通,必须解决地址格式的转换、消息映射和终端能力协商等方面的问题。H.323-SIP信令网关在H.323和SIP互通中占有得要的地位,它能够使位于不同网络的用户直接和对端进行媒体交换,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之间的通信。H.323-SIP信令网关的功能会越来越完善,也会越来越适应用户更加广泛的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10.
TRIP在VoIP网络中的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P是一个新兴的IP电话路由协议,它独立于任何信令协议,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结构的网络.本文介绍了TRIP应用于VoIP网络时的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它在H.323网络、SIP网络以及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讨论了基于SIP的VoIP系统与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通问题,其中包括信令互通和媒体互通。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启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的信令标准。与ITU-T提出的H.323相比,SIP信令协议比较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采用SIP的Internet电话系统的互通,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TRIP是一个新兴的IP电话路由协议,它独立于任何信令协议,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结构的网络。本文介绍了TRIP应用于VoIP网络时的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它在H.323网络、SIP网络以及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包括IP电话、即时信息和视讯会议等诸多应用在近两年获得了长足进展。与H.323齐名的媒体信令协议SIP在以上领域的影响力可媲美Web应用下的HTTP协议。微软公司在新推出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包含了MicrosoftMessenger即时通信工具,它就采用了SIP协议。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但是,同H.323一样,SIP在跨越防火墙,为内外网建立用户间通信时也面临棘手的媒体端口动态分配难题。不过,由于SIP的体系结构中已经包含了代理服务器,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又存在一定的天然优势。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二:…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基于标准信令协议的Vo IP链路还原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针对特定信令协议的协议识别;针对SIP、H.323、MGCP协议的协议解析;针对特定Vo IP语音数据的存储、解码、回放。  相似文献   

15.
软交换中的分组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是电路交换网与IP网的协调中心,它通过对媒体网关的控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通过协商实现,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协议。在NGN体系结构中,软交换是控制中心,它支持H.248/MeGaCo、SIP、MGCP、H.323等多种协议。1MGCP协议1.1MGCP基本概念MGCP协议与H.323和SIP不同,H.323和SIP提出两套IP电话体系结构,二者完全独立,不能互相兼容,只能互通。MGCP不涉及IP电话的体系结构,只涉及网关分解问题,因而不仅可用于H.323IP电话系统,也可用于SIP IP电话系统。网关可分解成媒…  相似文献   

16.
IP电话网标准的信令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两种IP电话标准协议H.323和SIP的信令体系实现策略,重点分析和对比了两者在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可拓展性和互操作性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IP电话多协议栈支持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IP电话网关、SIP协议和H.248协议,并在H.323协议栈基础上提出支持H.248和SIP协议的IP电话网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VoIP技术两大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VoIP控制信令体系包括ITU-T的H.323标准和IETF的SIP协议。两者实现的信令控制功能相同,但设计风格和实现方式不同。这两种不同标准又引发了VoIP的两大发展方向——基于H.323标准的VoIP系统和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的普及,利用网络来传送语音及各种多媒体的技术不端发展。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IP电话方面的协议包括ITU-T提出的H.323协议和IETF提出的SIP协议。H.323和SIP协议都是用于在IP网络上提供多媒体服务的,使用TCP和UDP会话发出信号并且使用RTP(实时协议)传输语音/视频流。H.323协议由于使用二进制代码编写,协议复杂,可扩展性较差。而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由于其简单、易于扩  相似文献   

20.
李爽 《中国新通信》2002,4(12):13-20
IP网络移动电话技术是当前IP技术的一个热点。本文跟踪了该技术的最新发展。构建IP电话体系结构的标准有两种:H.323协议和SIP。本文首先介绍了H.323协议的移动性支持,然后介绍了SIP的移动性支持,最后对两种协议的移动性支持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