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酿造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主要前体物质瓜氨酸由乳酸足球菌通过精氨酸代谢产生。为了研究酱油中瓜氨酸的积累机制,以分离自酱油成曲的乳酸足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BBE1120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培养条件(碳源、盐浓度、氨基酸)对其积累瓜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环境是导致乳酸足球菌积累瓜氨酸的关键因素,碳源的种类及浓度对瓜氨酸的积累也有一定影响,培养基中精氨酸、瓜氨酸、鸟氨酸含量对瓜氨酸的积累影响不大。该研究结果对阐明酱油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质的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1株分离自酱醪的嗜盐四联球菌R2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等离子诱变的方法并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了1株能够减少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前体瓜氨酸并能高效利用精氨酸的突变株3-H9。与野生菌株R23相比,突变株3-H9在不利于EC前体代谢的条件下,利用精氨酸和瓜氨酸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和对相关酶活测定发现,突变株3-H9精氨酸代谢途径中各基因转录水平和相应酶活性均高于野生菌R23。  相似文献   

3.
以采集自不同地区的14份自然发酵豆酱为试材,对其中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进行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同时进一步探讨优良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10株嗜盐四联球菌。其中,嗜盐四联球菌YSJ-5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及抑菌特性,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NaCl含量5%、培养温度33 ℃、初始pH值8.0。在此最适培养条件下,最适增殖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70%,蛋白胨2.36%,黄豆浆4.41%,嗜盐四联球菌YSJ-5的活菌数为2.20×109 CFU/mL。  相似文献   

4.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2A级致癌物,除了酒类,发酵豆制品中也有检出。本文以EC含量较高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发酵过程中EC形成与尿素和瓜氨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酱油乳酸发酵时期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积累EC前体瓜氨酸的情况。结果显示酱油发酵液p H为4.8时EC开始形成,且与瓜氨酸含量显著相关,分离该阶段酱醪的乳酸菌发现Weissella confusa为主要菌株,其积累瓜氨酸能力差异很大。瓜氨酸在不含Na Cl培养基中主要在稳定期后释放,而在含18%Na Cl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盐胁迫是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的主要原因,适宜的p H和高浓度的葡萄糖也能促进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拟低盐酱油快速发酵,在添加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基础上,考察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不同添加量对酱醪理化指标、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揭示嗜盐四联球菌在提高低盐酱油品质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嗜盐四联球菌对酱油中酵母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使酱醪pH略有下降,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最适宜提高酱油品质的菌株添加方式是发酵开始接入鲁氏接合酵母,发酵10 d后添加108 CFU/g嗜盐四联球菌,酱油样品中氨基酸和有机酸总量比单独添加酵母菌分别提高43.8%、55.6%,其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分别提高33.7%、29.9%;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增加43.2%,总量提高2.4倍,其中香气物质愈创木酚和1-辛烯-3-醇含量分别提高11.1倍、8.9倍。  相似文献   

6.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化合物,长期摄入会显著增加各种癌症的发病率。研究表明,氨基甲酸乙酯形成途径主要是由相关前体物质在食品发酵或贮藏过程中反应生成;其前体物质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焦碳酸二乙酯、氰化物等,这些主要的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通常是由酿酒酵母或乳酸菌的精氨酸代谢伴随着发酵过程而产生的。由于氨基甲酸乙酯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减少发酵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途径,从物理法、化学法、酶法以及代谢过程法系统综述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消减策略,可为提高我国发酵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氨基甲酸乙酯是存在于黄酒发酵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质。本文研究添加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对氨基甲酸乙酯及黄酒基础品质的影响。根据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可以催化、降解氨基甲酸乙酯的前体物瓜氨酸的原理,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从短乳杆菌中克隆并大量表达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经Ni-NTA琼脂糖纯化树脂纯化后添加到黄酒发酵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在发酵中期添加的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能显著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最高可降低至原含量的15%,且对其主要前体物——尿素和瓜氨酸均有影响,同时检测黄酒的理化品质,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味觉特性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未对产品性质产生影响,为工业上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8):267-272
嗜盐四联球菌是一类存在于酱油、鱼酱、豆制品等多种发酵食品及糖浆中的耐盐或耐高渗的乳酸菌。它们在食品发酵过程中可提高食品中有机酸、醛类和酯类等风味物质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文对嗜盐四联球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胁迫环境下适应机制以及在发酵食品中的功能特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氨基甲酸乙酯是黄酒中一种主要的致癌物质.从下沙黄酒厂取得酵母和麦曲,通过模拟黄酒的发酵过程,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详细研究了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相关前体物质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菌落生长规律,探讨其代谢机理.结果表明,黄酒酿造工艺中的浸米阶段会形成瓜氨酸积累,因此,在回加酸浆水的工艺中,浸米时间不宜过长;发现麦曲糖化阶段也有瓜氨酸的积累,需要在酿造工艺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嗜盐四联球菌(Tetraphylococcus halophila)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研究嗜盐四联球菌不同接种量及不同浓度AFB1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检测嗜盐四联球菌上清液不同处理条件及金属离子对AFB1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嗜盐四联球菌在AFB1毒素环境中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嗜盐四联球菌接种量为1%,发酵72 h时对AFB1的降解率可达到70.11%,降解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且具有一定的耐热性。Ca2+抑制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AFB1降解率降至40.32%;Zn2+促进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AFB1降解率提高至75.5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AFB1共培养72 h后,嗜盐四联球菌细胞壁褶皱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