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认知用户基站发射端,针对多用户产生多波束使每个波束的主瓣方向对准目标信号而零陷对准干扰方向,实现多用户同频通信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而接收端需要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授权用户基站接收端的低旁瓣波束形成算法,在主用户面对干扰时,其接收信号质量不会大幅下降。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广域稀布雷达具有抗干扰、抗摧毁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其方向图会因阵元稀布而存在大量的高旁瓣。提出一种脉组内捷变频联合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在雷达的连续脉组内发射不同频率的信号,并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相参合成,在使主瓣电平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更低的旁瓣电平。通过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并设定适当的约束和适应度函数,经迭代优化后的布局,可以得到具有更低的旁瓣电平的方向图。仿真结果表明:经该方法优化后,广域稀布线阵旁瓣电平降低至-11.85dB,广域稀布面阵方位向和俯仰向旁瓣电平分别降低至-14.18dB及-14.73dB。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广稀疏阵列的旁瓣电平。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精确控制旁瓣和抑制干扰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它是通常的最小方差无畸变(MVDR)波束形成算法的改进形式,使阵列输出信号功率最小的同时,保持目标信号方向的无失真响应,并且严格保证旁瓣低于某一给定值,抑制干扰。在仿真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二阶锥规划(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算法,并与MVDR波束形成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该算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矩形阵的波束形成算法的效率,在波束形成中引入了快速傅立叶变化.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将阵所接收的数据从时域变换到频域,通过对相位进行均分,使数据在空间域上进行排序重组,再次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从空间域转化到波数域上,经过相位修正形成波束图.仿真实验表明,随着阵元数增大,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能有效降低运算量,提高运算速度,降低对硬件的要求,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六角形阵阵元数较多时,传统的频域相移求和波束形成方法要求的运算量很大.为此提出一种采用六角形快速傅立叶变换HFFT(Hexag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的波束形成算法.使用六角形傅立叶变换HDFT(Hexagonal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完成六角形阵的波束形成,由于HDFT存在快速算法HFFT,因此能够显著降低波束形成的运算量.首先在各个通道上做FFT,将信号变换到频域,然后转角重排,再对各个阵元上相同的频点做HFFT,得到频域常规波束形成输出.理论分析表明,对于窄带信号的六角形阵波束形成,所提出的算法所需的计算量比传统的相移求和方法降低了95%以上.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不影响阵列处理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波束形成所需的计算量,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7.
8.
9.
在雷达系统抗干扰优化问题的研究中,自适应数字滤波为主要手段。应用二维面阵子阵划分方法与部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中,子阵划分是部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为基础。针对二维面阵子阵划分,对降低子阵划分工程实现复杂度大,提出了等功率噪声法与遗传算法(GA)相结合的子阵划分方法,可使同一子阵单元紧密相邻同时避免栅瓣出现。为改善子阵级部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波束旁瓣电平,采用归一法的部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可有效地对干扰进行抑制,显著改善波束旁瓣电平。通过建立二维面阵信号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雷达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虚拟阵元波束形成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混响干扰为主的浅海探测背景下,通常希望能得到主瓣宽度比较窄的波束.常规的波束形成方法中,对于一定频率的基阵,一般只有通过增加孔径长度来提高基阵分辨率.而这种方法又往往会受到实际工程的限制.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理论的虚拟阵元波束形成算法.该方法针对有限尺度基阵,根据实际已知阵元的接收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估计虚拟阵元上的接收数据,使实际基阵的孔径在虚拟的意义上得到了扩大,从而实现了高指向性窄波束,提高了基阵的指向性指数.仿真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基于矢量线列阵的目标方位估计能力,将基于时域解析信号实现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 MVDR)的方法——TAMVDR算法引入到了矢量线列阵信号处理中,提出了实现矢量线列阵波束形成的VTAMVDR算法。理论分析了矢量线列阵VTAMVDR算法的原理,该算法通过Hilbert变换对时域宽带信号引入复权向量,不需要进行子带分割,且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块处理,获得稳定优化权向量估计所需要的数据长度远小于频域MVDR方法,数据长度合适时,单次快拍即可实现波束形成,大大降低了运算量。仿真和海上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VTMVDR算法相比于频域MVDR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窄的波束角,有更好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电子技术应用》2020,(1):81-85
研究窄带多径环境下基于短波水平极化定向天线阵列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短波定向天线阵列流型复杂无法确定建模,常采用盲波束形成算法。针对现有盲波束形成算法所需先验信息多、弱信号效果差、使用范围有限且复杂度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短波多极化异构阵列协同处理方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加载投影反馈的多径增强波束形成算法。该异构阵列包含短波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阵和短波水平极化定向天线阵,充分利用两种极化阵列优点,算法综合利用空间平滑、协方差矩阵求逆和空间投影等方法,通过自适应加载处理提高波形估计的稳健性。算法计算简便,所需先验信息少,非理想条件适应性强。推导了算法的实现过程和误差分析,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a new algorithm and systolic array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Our approach improves on McWhirter's pioneering work in two respects. First, our algorithm uses only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s and thus should have better numerical properties. Second, the algorithm can be implemented on one single p × p triangular array of programmable processors that offers a throughput of one residual element per cycle. 相似文献
14.
15.
16.
Ali MassoudAuthor Vitae Abdallah OsmanAuthor Vitae 《Computer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2,38(4):986-993
The Directional Frequency Analysis and Recording (DIFAR) sonobuo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nderwater target localization because it can capture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Low Frequency Analysis and Recording (LOFAR) omnidirectional sonobuoy. Recently, array processing for fields of DIFAR sonobuoy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performance and accuracy. DIFAR sonobuoys may become irregularly spaced due to the deployment method and the drift experienced once deployed, resulting in a nonuniform array.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e fourth-order cumulant beamforming (FOC-BF)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DOA for a nonuniform linear array of DIFAR sonobuoys. FOC-BF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CBF) through simulation wo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C-BF provides better spatial spectrum with lower sidelobes than CBF. Furthermore, FOC-BF provides superior DOA estimation accuracy over CBF at very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 (SNR).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通过将模型参数转化为控制参数,过程模型的辨训僦转化为控制器参数整定的过程,本算法特别适用于智能化数字调节仪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聚类作为一种无监督的学习,能根据数据间的相似程度自动地进行分类。提出的基于交集的聚类组合新方法,借鉴了选举投票的思想。给定同一数据集的不同聚类结果,此算法先求出不同聚类结果中每个簇的对应关系,然后计算这几个聚类结果对应簇的交集,对剩余的有争议对象进行投票,最后把投票之后仍未确定归属的对象分配给最近对象所在的簇,或者不经过投票直接将有争议的对象分配给最近对象所在的簇。实验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明显改善聚类质量,投票后得到的结果要略优于不投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