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文坛实力派女作家,其作品《守望灯塔》荣获我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讲故事"的叙事艺术和寓意丰富的质感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本文着力分析作品嵌套的叙事层和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探求温特森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昌奈斯维尔事件》是美国新生代黑人作家戴维·布拉德利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以约翰祖辈的英雄壮举为叙事基础,重构了一段黑人家族光辉史。作者以历史和想象并置为对抗性叙事策略,重建黑人民族的历史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3.
《昌奈斯维尔事件》是美国新生代黑人作家戴维·布拉德利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以约翰祖辈的英雄壮举为叙事基础,重构了一段黑人家族光辉史。作者以历史和想象并置为对抗性叙事策略,重建黑人民族的历史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4.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一部意识流作品。整篇小说再现了某一天叙述者坐在椅子上猜测墙上的一个斑点到底为何物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思考的过程。这一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试图通过分析原文,对墙上的'斑点'的真实内涵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作品的典范,也是关于“年代误植”(anachronism)与“面相年龄”的对立统一的人生体验哲理故事,其超自然的幻想性与严肃的现实批判性独树一帜。从叙事结构的实体与关系、叙事语象的符码分析、叙事话语的反向逻辑、叙事寓意的深层结构、叙事的陌生化手法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的多角度叙事隐藏了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从而减弱了作品的叛逆性。这种叛逆性源自小说的两位主角,同时映射出作者本人的个性以及爱尔兰后裔身份。希斯克利夫在两大家族由"他者"身份到"入侵者"的转变,隐喻了爱尔兰人融入英国社会后的冲突和在自我认知上的迷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阿Q正传》与《活着》两本小说的主人公阿Q及福贵的分析,探讨了对于同一个人物不同作家出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写法,进而分析了启蒙叙事对于个人话语的压抑及个人叙事对社会批判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运用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分析了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一文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叙述结构、叙事方法以及作品中死豹之谜背后的深层意蕴,在传统认识基础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再解读。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分析了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一文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叙述结构、叙事方法以及作品中死豹之谜背后的深层意蕴,在传统认识基础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再解读.  相似文献   

10.
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分析了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成名作《大人物盖茨比》的叙事视角,从而让人们更深刻了解该作品的艺术成就及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人道主义的主题,他以自己对世界、社会独特的理解和介入方式,选择了以悲剧的形式去彰显"爱"的悲壮和崇高,这种悲剧的人道主义叙事话语的源头来自于其亲身的生活经历和树立信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析格非《人面桃花》的多重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出发来分析格非沉寂十年后的力作《人面桃花》,主要分析小说中四个叙事角度。在个人的叙述话语中来构建那个乌托邦的历史,从多角度来展现主题。  相似文献   

13.
《莺莺传》是元稹“自寓”之作,高超的叙事技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品“始乱终弃”的悲剧冲突,却无法扭转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述者与作者的矛盾等3个方面可以看出,爱情在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中,分量是不对等的,张生的无情与莺莺的多情是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卡波特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进行文本细读,从重复叙事这种结构范式切入,发现文本采用了结构重复,意象重复和场景重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对小说主人公乔尔的“寻找”和“逃离”之路的独到理解和处理.从这3种重复叙事语言的分析入手,探讨其重复叙事中所隐含的潜藏文本和深层主题意义——逃离孤独、寻找关爱和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元小说、元电影是“元叙述”寄生的不同体裁,在叙事方面有类似于“大盒套小盒”的故事架构。“戏仿”、“拼贴”、“时空转换”等叙事技巧,复调的叙事架构,在自我指涉的过程中颠覆了艺术的形式,消解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以元小说《苏菲的世界》和元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为例,比较元小说与元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叙事能力即话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叙事教学法以叙事为中心,强调学生叙事能力发展,注重叙事对学生的认知作用及其个性化学习。针对叙事教学法的特点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探寻大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的途径,以期提高教学实际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家族的历史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从家族的兴衰可以透视民族、历史、文化、个人命运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莫言的《丰乳肥臀》在叙事技巧、叙事结构上和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叙事小说的文化背景,探究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心理结构的变化。两部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流意识形态下,凸显了个体生命的存在,深层次地挖掘了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