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清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 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鉴定,并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区长6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指出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由于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18.78%,由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9.16%,由于沥青充填损失的孔隙度为5.12%,而各种溶蚀作用却使孔隙度增加了5.12%,造成现今平均孔隙度为949%。  相似文献   

3.
4.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延长组七段(长七段)发育的优质烃源岩是该盆地页岩气的重点勘探层系。前期对盆地东南部长七段页岩发育特征缺乏系统分析,不能准确反映研究区页岩气勘探潜力。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七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在页岩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岩相法和五项指标法,从页岩的生气潜力、储气潜力和开发潜力3个方面进行评价。岩相法用于评价储气潜力,通过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等)含量和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将长七段页岩划分为四大类,其中深色富有机质脆性页岩的开发潜力最高。五项指标法通过选用不同的五项指标组合,对生气潜力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其中,生气潜力评价指标为吸附气比例、有机质转化率、气体干燥系数、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组反射率;选取页岩的厚度、脆性矿物含量、地层压力系数、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组反射率五项指标分析页岩的开发潜力。综合2种方法获得的分析结果,优选出N3,N5,N6,N7和N10为研究区长七段页岩最有利的5个高勘探潜力层段。  相似文献   

5.
杨兴  李晓锋 《石化技术》2022,(11):134-136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长8油层组地层、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对储层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室内的岩心观察,野外的露头观察、铸体薄片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实验手段和数据,探讨了储层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表明,富县区在长8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亚相沉积。长石砂岩作为主要的砂岩类型在该区的长8油层组发育,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和碳酸盐。富县区延长组长8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岩心、测井、化验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陕北富县探区区长6储集体主要发育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沉积相特征具有明显的三分性,东部、西部以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中部发育浅湖亚相。其中东部三角洲影响范围大,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应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储层特征及运移距离是长6段油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仍然很低,位于生油坳陷边缘的五里湾—杏河—侯市—王窑一带及其西南,由于储层物性好,油层含水低,开发效果好,为近期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杨米涧—青阳岔一带由于成藏条件较差,为远景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位于陕北斜坡,通过对该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历史、动力、方向和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开始大量生成天然气,为排烃的高峰期,初次运移的动力除扩散作用外,主要是气源岩所产生的异常压力,方向垂直向下,即指向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二次运移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但由于地层倾角较小,横向进行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以及受储集层物性差和砂体展布方向等方面的制约,天然气只能在较短的范围内运移。富县探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最佳地区。图6参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数据的分析,运用井震结合法和地层厚度印模法对研究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进行了精细描绘,研究了古地貌对富县期沉积相、储集砂体、油气运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县地区侏罗系富县组古地貌类型有5种,分别是侵蚀河谷、河间丘、斜坡带、残梁(丘)、高地;研究区侏罗系古地貌控制富县期粗粒辫状河河...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深湖浊积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延长组浊积沉积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富县地区浊积沉积主要发育在长6油层组和长7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滑塌型,亚相分为外扇和中扇,内扇不发育。探讨了湖底滑塌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分析了其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姬塬北地区延长组勘探程度低且勘探潜力认识不足的问题,利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姬塬北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成藏模式以及油藏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姬塬北地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发育,长73底部暗色泥岩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氯仿沥青"A"平均为0.189%,生烃潜量S1+S...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及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溶蚀作用等。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据此评价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可分为三类:好储层、中等储层、差储层。主力油层长612主要为好储层,次为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开展了岩心分析、测井研究、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Ro)测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5 m;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为5.94%;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13.1mg/g。(2)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烃源岩母质类型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并含部分高等植物,沉积时水体为还原环境。(3)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0.76%,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1藿烷22S(/22R+22S)、20RC29αββ(/αββ+ααα)和αααC2920S(/20S+20R)平均值分别为0.52、0.62和0.49,反映有机质演化进入生油高峰阶段。(4)平面上,富县地区中部和西北部长7烃源岩厚度大、生烃能力更强,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是一套典型的致密油产层,查清该储层的微观特征、分析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利于阐明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利用薄片鉴定、孔渗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手段,研究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类型,并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6%~12%,平均为9.45%;渗透率为0.05~0.50 mD,平均为0.34 mD。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具有4种不同的孔隙结构,它们的孔喉分布范围和频率稍有差异,Ⅰ类样品大孔隙较多,峰值孔喉半径为3~ 5 μm,孔喉连通性好,Ⅱ,Ⅲ类样品次之,Ⅳ类样品最差。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阶段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胶结作用主要有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和碳酸盐胶结。其中绿泥石胶结更多地支撑保护了孔隙,而伊利石胶结和碳酸盐胶结填充或阻塞了孔隙。长石、岩屑等易溶颗粒以及浊沸石等填隙物发生了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显著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5.
陕北富县探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沉积了一套以蒸发潮坪相为主的白云岩、含膏云岩等碳酸盐岩沉积物。据区内钻探的4口古生界探井分析,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溶蚀孔洞、裂缝不够发育,且大部分被方解石和泥质所充填,导致储层的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属Ⅲ类储层。通过对该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分析,在富古1、富古2井选择了多级注入酸压-闭合酸化气层改造工艺技术,施工取得了圆满成功,有效地改变了储层的渗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藏的成藏动力特征及油气运移规律,利用测井声波资料计算延长组各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值,分析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流体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8油藏为例探讨长7油层组和长8油层组之间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延长组下部广泛发育稳定的欠压实带,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值普遍较高,主要分布在8~14MPa之间,最高可达到18MPa;长8油层组过剩压力相对较低,只在局部地区达10MPa以上。泥岩厚度和性质是影响过剩压力分布的重要原因,高泥岩厚度分布区与过剩压力的高值区相吻合。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过剩压力差,该过剩压力差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在横向上过剩压力低值区为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致密历史、油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充注动力与阻力的计算,探讨了储层早期致密化影响下的致密油充注特征。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孔隙演化经过4个阶段,在中成岩阶段A1期基本达到致密,而此时油气大规模充注尚未开始。储层早期致密化形成的高充注阻力导致浮力难以成为驱替致密油运移的有效动力。同时,结合该区具有紧邻源岩的致密砂岩普遍含油、"甜点"富油且流体分异性差的特征,认为广泛发育的长7段烃源岩与长6和长8段储层间的剩余压力差是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动力,且是导致致密砂岩含油而甜点富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大量的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机械压实、碳酸盐胶结、绿泥石膜胶结和溶蚀4种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开展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的计算,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进行了分区对比,定量评价了各成岩作用对各沉积区孔隙度的影响。东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大;西部沉积区受弱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损失最小;西南沉积区受中等压实和中等胶结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小;西北沉积区受强压实作用和强溶蚀作用的控制,原始孔隙度损失较大。并划分了四大成岩相类型: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长石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弱压实成岩相。西部沉积体系主要为弱压实成岩相,压实程度较低,颗粒多呈点接触,物性最好;西南沉积体系主要为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发育区,物性很好;西北沉积体系主要为长石溶蚀成岩相发育区,绿泥石膜相对不发育,物性较好;东北沉积体系主要为碳酸盐胶结成岩相,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膜不发育,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石油充注下限是致密油成藏研究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微观结构是影响石油充注的关键。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CT方法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喉道特征;采用力学方法、录井分析法以及有效孔喉法综合分析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与充注孔喉下限。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孔隙大小以纳米和亚微米级为主,孔隙平均半径为1.2 μm,喉道平均半径为0.1 μm,属于细孔-微细喉储层。经计算,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充注下限为4.5%,渗透率充注下限为0.04×10-3 μm2,源储界面储层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15.77 nm,储层内部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24 nm。综合分析认为油气能充注纳米级孔,根据压实及胶结程度由弱至强,最终石油分别以油珠状、喉道状和薄膜式赋存。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通过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与烃源岩展布、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评价其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截至目前空气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约20×108 t,主要赋存于与油页岩互层共生或紧邻的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其中,湖盆中部长7和长6油层组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砂岩储集层尤其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3×10?3μm2.延长组致密油具有多成因砂体复合叠加规模大、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刚性组分含量高、裂缝发育、含油性和原油物性较好、低压低产等特征.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厚层储集体互层共生,以及地史期生烃增压强排烃作用控制了延长组大面积叠合致密油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建产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