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000 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可行性与经济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  王运泽 《中国电力》2007,40(7):8-11
论述了我国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以及大容量直接空冷机组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大型汽轮机制造厂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和600MW空冷汽轮机型式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可由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高中压缸模块及600MW二缸二排汽空冷汽轮机低压缸模块组合而成,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设计时应考虑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能南京电厂计划安装的两台32万千瓦机组,是从苏联进口的超临界压力的汽轮机组,具有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双排汽的凝汽式机组。依照合同规定,应在制造厂的试验台上进行空负荷试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运往中国。因此于89年12月14日至90年2月1日第一次去苏联验收。在试转过程中发生了二、三号轴承轴瓦烧毁、轴颈拉毛的事故,没有验收,经过处理后,制造厂再次邀请我们于90年5月10日至6月8日作第二次验收。汽轮机由苏联哈尔科夫汽轮机厂生产。  相似文献   

3.
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俄制超临界500 MW汽轮机低压缸末级叶片存在运行安全隐患、机组高中低压缸效率低。本文通过对2号汽轮机改造可行性方案的论证、改造实施方案的设计、论证,在解决原低压缸末级叶片断裂隐患、水蚀隐患、叶轮强度低的隐患的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三元流理论设计、高效叶片,提高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4.
对我省首台600MW超临界机组贵州兴义发电厂1号机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的应用进行介绍,对在我省应用较少的该种汽轮机高中压缸差胀、低压缸差胀测量监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该机组汽轮机高中压缸差胀测量采用bently3500/45监测器双斜面差胀功能,低压缸差胀测量采用bently3500/45监测器DC线性可变微分变换器(DCLVDT)差胀功能。  相似文献   

5.
某发电厂2台600 MW机组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启动及运行中低压缸胀差时而偏高,甚至超过汽轮机厂家规定的安全运行值,对此,分析了汽轮机相关参数变化对低压缸胀差的影响,发现造成低压缸胀差偏大的主要原因是低压轴封供汽温度控制效果差。通过改造低压轴封供汽温度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汽轮机低压缸胀差,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发电厂冷端包括汽轮机的低压缸、凝汽器、凝结水泵、最初一级低压加热器和凝汽器的冷却水系统,它们都与汽轮机的设计水温和排汽压力有密切关系。过去,我们学习苏联模式,强调标准化,每种机组所配的低压缸、凝汽器、凝结水泵和低压加热器只有一种,在机械、水电两部组织审查汽轮机定型设计时确定。只有冷却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一期工程安装2×600MW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N600—24.2/566/566型超临界、中间再热、反动、凝汽式汽轮机。设计额定功率为600MW,最大连续出力648MW。汽机采用高中压合缸结构,低压缸为双流程反向布置。机组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汽轮机设计有八级非调整回热抽汽。高压缸共有一个冲动式调节级和11个反动式压力级,中压缸共有8个反动式压力级,  相似文献   

8.
谢尉扬 《中国电力》2011,44(6):26-30
超超临界机组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冷段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汽轮机制造厂的特殊要求以及机组最恶劣的运行工况。管道材料必须满足机组在运行、试验、启动及停机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温度。对于国产引进技术生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分析了各种工况下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的可能性。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温度、高压旁路配置容量以及旁路功能,提出了选择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台超临界参数500MW汽轮机其末级960mm长叶片在运行中发生断裂。本文 对造成叶片断裂的原因作了详尽准确的分析,并且根据机组参与调峰运行及对低压缸通流部分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的现场调查,提出进行低压缸通流部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华能上安电厂620MW汽轮机在高中压缸、低压缸的材料选择、结构优化、通流设计以及轴系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机组的投运情况,认为该机组实现了超临界和空冷技术的有机结合,投运后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邯峰发电厂一期工程汽轮机采用了德国SIEMENS公司制造的亚临界 4缸单轴反动凝汽式机组 ,它由1个高压缸、1个中压缸、2个低压缸组成。机组的设计、安装与国内生产的机组有许多差异 :汽轮机采用模块化设计 ,无台板安装 ,转子为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现场试验的测量数据,得到国产N200MW汽轮机低压缸偏移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找到该国产机组低压缸偏移的机理,设计出限制和消除这种机组低压缸偏移的防位移导向装置。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对防止机组低压缸偏移是非常有效的。该研究成果对国产N200MW低压缸、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和机组安全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60 Hz机型是出口到中东市场的发电汽轮机组。汽轮机低压缸的设计如何提高其静刚度和避开60 Hz的振动频率是机组振动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低压外缸的有限元模型,进而计算了低压缸的变形、静刚度、固有频率和动响应。计算结果直接指导了低压缸的方案设计。该机组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振动指标完全满足了机组正常运行的要求,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好吻合,这说明数值分析方法可作为低压缸设计的重要手段,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李玉辉 《东北电力技术》2022,43(3):32-36,39
汽轮机在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工况下,低压缸的进汽流量极小,会导致低压级组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值而影响其安全性.采用数值分析与运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了低压缸零出力工况下汽轮机本体的安全运行指导建议,供同类型供热机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布置组合模式 对于300MW、600MW包括亚临界、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参数的汽轮机均为单轴布置,而对于1000MW机组,由于汽轮机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渐进性和技术风格的不同,出现了单轴和双轴的布置型式。单轴机组即完整容量的汽轮机和发电机同布置在一根轴系上,而双轴布置则是汽轮机高、中压缸和低压缸各带一台发电机。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供热工况下,低压缸的进汽流量急剧减小,会导致低压末级叶片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值而影响其安全性。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某电厂300 MW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在汽流激振力下的振动方程,采用直接积分方法分别计算了叶片在设计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工况下的动应力。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片的最大动应力为5.973 MPa,位于叶顶区域;低压缸零出力供热工况下叶片的最大动应力为1.119 MPa,位于凸肩区域,该最大动应力小于设计工况,说明低压缸零出力供热工况下叶片的动强度满足制造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场试验的测量数据,得到国产N200MW汽轮机低压缸偏移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找到该国产机组低压缸偏移的机理,设计出限制和消除这种机组低压缸偏移的防位导向装置。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对防止机组低压缸偏移是非常有效的。该研究成果对国产N200MW低压缸、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和机组安全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叶 《广西电力》2009,32(4):56-57
靖海电厂2号机组自投产以来就存在汽轮机低压缸轴瓦振动大的缺陷.为找出该厂2号机组额定出力运行时汽轮机低压缸瓦振异常的原因,对发电机氢压、氢温;凝汽器热井水位、真空、循环水进水压力进行了变参数试验,发现凝汽器热井水位、真空、循环水进水压力对低压缸瓦振有明显影响.经分析认为低压缸设计存在刚度不足.通过采用提高凝汽器热井水位、真空、循环水进水压力来提高汽轮机低压缸刚度不足,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轮机低压缸瓦振异常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种超超临界660 MW机组三缸两排汽及四缸四排汽汽轮机从本体、技术经济指标、汽轮机房尺寸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缸两排汽汽轮机比四缸四排汽汽轮机少1个低压缸,汽轮机制造成本将降低;两者总换热面积基本相同,三缸两排汽汽轮机凝汽器横向尺寸较大;额定工况下,四缸四排汽汽轮机具有内效率较高,热经济性较好的特点,但在低负荷时,三缸两排汽汽轮机的效率更高;四缸四排汽汽轮机比三缸两排汽汽轮机可节省土建费用922万元。对机组选型提供了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20.
针对超临界350 MW机组低压缸切缸技术冷却蒸汽的设计问题,基于汽轮机的热力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冷却条件工况下以及正常运行工况下低压缸通流各级叶片出口温度分布进行详细的计算及分析,得到其与冷却蒸汽量和蒸汽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切缸运行工况下,末级叶片处于鼓风状态,此时低压缸排汽温度基本与冷却蒸汽流量和冷却蒸汽温度呈线性变化趋势,与冷却蒸汽流量负相关,与冷却蒸汽温度正相关,因此合理设置冷却蒸汽流量和温度可以有效控制末两级叶片的出口温度。本文从理论分析角度为机组切缸后低压缸冷却蒸汽的设计提供依据,为机组切缸提供相应的安全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