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贵州C3F、河南C3F、河南B3F 3种烟叶为原料,利用实验室批式滚筒复合传热干燥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滚筒复烤方式下,同种烟叶烟片尺寸规格的变化对其干燥速率和复烤后温度无明显影响。网孔12.70 mm以上的筛分烟片,烤后225~625 mm 2的叶片比例增加明显;网孔6.35~12.70 mm的筛分烟片,烤后36~225 mm 2的叶片比例增加明显。复烤后烟片总体尺寸分布在225~625 mm 2和36~225 mm 2面积区间呈集中趋势。烟片尺寸规格对滚筒复烤皱缩率影响显著,3种烟叶原料烤后烟片的皱缩率均随尺寸规格的增大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箱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及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烟夹和箱式两种装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含水量、色素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变化及烤后烟质量.[结果]与烟夹密集烘烤相比,47℃前箱式密集烘烤烟叶失水速率较低,淀粉降解量及水溶性糖积累量较少,叶绿素降解速率较低,香气成分总...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升打叶复烤均质化程度、增强叶片结构控制能力.[方法]基于自行开发的多辊拨动式烟叶筛分装置和双辊多齿式烟片剪切装置,设计了一种基于筛分再切的叶片结构调控工艺.该系统通过对打后汇总片烟进行超大片筛分及剪切处理,使超大片缩减为合适尺寸的烟片,能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以河南洛阳C3F等级烟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4.
滚筒复烤方式下片烟的尺寸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滚筒复烤方式下烤后片烟的尺寸分布变化特征,考察了筒壁温度、热风温度、滚筒转速、物料容积率等主要复烤条件对烤后片烟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与热风复烤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滚筒复烤方式下,整个干燥过程片烟含水率变异系数小于2%,筒内片烟的含水率较为均匀。2筒壁温度对片烟干燥时间、干燥速率及片烟烤后温度有显著影响(P值均小于0.05);容积率对片烟干燥时间、干燥速率(P值为0.004 7)有较大影响;热风温度和滚筒转速对片烟干燥时间、干燥速率及片烟烤后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值均大于0.05)。3滚筒复烤后片烟的大片率减少,中片率、小片率增加,片烟特征面积减少,均匀性系数增大。综合来看,在筒壁温度70℃、热风温度80℃~90℃、滚筒转速8 r/min和容积率16.16%的条件下,烤后片烟的大中片率较高,收缩率较低。4片烟干燥速率相近的条件下,滚筒直接复烤后片烟的收缩率明显低于热风复烤方式,大中片率高于热风复烤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弥补传统片烟干燥控制模式的不足,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层递阶的片烟干燥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温度基准寻优模块(组织级)、含水率稳定控制模块(协调级)、热风温度单回路PID控制(执行级)3个层次构成。通过采集各干燥区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控制蒸汽阀门的开度,实现热风温度的稳定控制。利用含水率和PID控制模块,实现含水率的稳定控制。在料头料尾模式下,建立不同烟叶类别蒸汽阀门开度值数据库,调取相应阀门开度值并通过PLC进行控制。在正常生产模式下,建立不同烟叶类别各区热风温度值数据库,调取相应温度值并通过PLC进行控制。结果表明:①根据工况改变,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片烟干燥过程中的物料状态,对各干燥区热风温度分区调整,实现片烟干燥含水率的精准控制。①与传统控制模式相比,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处理的料头料尾干燥热风温度偏差由5℃~15℃减小到1℃,含水率不合格的料头料尾量由2 000~3 000 kg减少到300 kg以内;片烟烤透率由低于90%提高到95%以上,冷房片烟和成品片烟的含水率标准偏差分别在0.5%和0.25%以内,有效提高了片烟加工质量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龙江特色优质烤烟的轮作合理性,研究了4种轮作方式。结果表明:R1标赋值的评价分较低,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差;R2烤后烟叶上等烟率和中等烟率较高,均价最好,亩产值最高;R5的烤后烟叶上等烟率和中等烟率最低,均价最低,亩产值最低,烟叶的烟碱含量最低,;R8烤后烟叶烟碱和氮含量适中,指标赋值的评价分最高,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烘烤效果,以烤烟秦烟96为试验材料,利用25座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烤房和燃煤密集烤房,通过进行烤房烘烤对比试验,对两类烤房用工能耗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煤烤房相比,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烤房能耗成本有所增加,但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增加,柠檬黄烟比例下降,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改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质量评价档次更高。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烘烤是一种烘烤用工量少、环境污染小、烤后烟叶质量好的烟叶烘烤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优化密集烤房装烟方式,充分发挥烤烟密集烘烤的优势,对散叶烘烤、烟夹持烟、烟竿编烟3种装烟方式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烘烤能耗成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夹持烟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比烟竿编烟烘烤高11.11%,散叶烘烤的杂色烟比例明显低于烟夹持烟和烟竿编烟;散叶烘烤和烟夹持烟烤后烟叶的评吸质量均优于烟竿编烟;散叶烘烤烟叶的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烟夹持烟烘烤的耗煤、耗电成本最低。综合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和能耗成本,以烟夹持烟的效益最好。因此,在其他烘烤设施和烘烤技术配套的前提下,烟夹持烟可以替代传统的烟竿编烟;散叶烘烤是密集烤房装烟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烟片的“低温慢烤”来源于《低卷曲干燥》。认为烟片在复烤过程中,降低干燥段循环气流的干、湿球温度,提高冷却段循环气流温度,即可减少热冲击,减少烟片卷曲,提高回潮效率。这实际是延长烟片干燥时间、增加能耗、取消冷却段的复烤工艺,其理论依据似乎不能成立。“低温慢烤”的烟片复烤方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分析打叶后不同尺寸片烟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研究片烟结构对卷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利用叶片振动分选机对打叶后的片烟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尺寸片烟中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尺寸片烟各单项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直观分析揭示不同尺寸片烟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等级初烤烟叶,打叶后片烟尺寸由大到小,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打叶后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尺寸片烟分布的均匀性对最终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究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形态参数、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以德雪3号品种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晾制过程中6个时期进行取样,测定其形态参数和水分含量,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随着晾制进程的推进,烟叶的叶片收缩率、卷曲度及厚度收缩率均不断提高,总水含量及自由水含量呈下降趋势,束缚水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可根据所筛选出的形态参数与整叶含水率所拟合的方程,结合晾制各时期整叶含水率的适宜范围,确定晾制过程中形态参数的适宜范围,有效调控晾制环境。(3)在变黄期,烟叶的纵向收缩率、纵向卷曲度及叶片厚度收缩率应分别控制在4.7%~8.6%、2.6%~3.4%、20.4%~48.8%范围内,在变褐期则应依次为8.6%~9.5%、3.4%~3.5%、48.8%~61.1%,而在定色期应依次为9.5%~10.7%、3.5%~3.8%、61.1%~63.1%。【结论】在晾制过程中可根据烟叶的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或叶片厚度收缩率的大小来判断烟叶水分含量,从而实现雪茄烟叶晾制技术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八大香型典型产地烤烟中部烟叶较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范围。【方法】选取八大香型典型产地中部烟叶,在不同复烤干燥温度下对烟叶感官质量、风格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清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和木香蜜甜香型中部烟叶适宜在7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2)蜜甜香型、醇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3)焦甜焦香型和焦香蜜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8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结论】根据不同香型烤烟烟叶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进行配方模块设计、配方模块复烤加工,可彰显烟叶香气风格特征,提升总体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雪茄烟叶在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和膜脂氧化对烟叶颜色形成的作用.[方法]以"德雪7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雪茄烟叶晾制期间色素及膜脂含量的变化,并探究了色素、膜脂与烟叶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逐渐降解,类胡萝 卜素/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烟叶的膜脂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生育期温度和光照因子对烟叶质量特色的影响,提出优质上六片形成的气候指标。  方法  设置移栽期和采收期大田试验,测定上六片生长发育阶段的光、温等气候参数,研究其与上六片烟叶产质量的关系。  结果  ① 上六片烟叶的浓香型典型性与日最高温 > 30℃天数、成熟期均温和 > 20℃积温显著相关,当上六片成熟期和生育期日最高温 > 30℃天数分别为25~33 d和52~70 d、成熟期日均温达25.26~27.14℃时,浓香型特征明显;②该研究范围内,上六片烟叶的浓香型特征随 > 20℃积温增加不断增强。③上六片烟叶质量与上六片成熟期和生育期积温关系更为密切,当上六片成熟期 > 0℃、 > 10℃、 > 20℃积温分别为1122.97~1268.26℃、692.97~871.39℃、262.97~313.3℃,生育期分别为2018.0~2332.8℃、1257.9~1425.9℃、497.9~544.5℃,同时成熟期和生育期光照时数分别达到264.0~347.2 h和464.5~545.5 h时,上六片烟叶质量较好。  结论  上六片生育期与成熟期温度较高、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是形成优质典型浓香型上六片烟叶的重要条件,适当推迟上部叶采收时间,增加积温,可以在保证浓香型风格典型性的条件下显著提升上部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考察初烤烟叶在不同照明条件下的视觉反映, 以期为烟叶评级准确性和自动化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感官分析技术, 分析了烟叶在3个自然光处理和11个人工照明处理环境中的视效。  结果  ①在自然光条件下, 即便色温的变化较大, 烟叶的视觉反映却无明显差异; ②在人工照明条件下: 当相关色温为5000~5100 K、一般显色指数大于90、照度大于400 lx时, 烟叶的黄色、青色、平滑、褪色、灰色和红色等外观特性的视觉反映接近自然呈现; 当相关色温或一般显色指数超出该区间时, 烟叶部分外观特性的视觉反映将被明显强化或弱化; 当照度低于400 lx时, 视效模糊, 烟叶的光泽度和对比度被弱化。  结论  烟叶评级活动若在人工照明条件下进行, 相关色温应为5000~5100 K, 一般显色指数应大于90, 照度应大于400 lx。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浏阳洞库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对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构建各样品微生物生态网络,并对各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浏阳洞库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中细菌物种丰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方法  测定国内外6个产地共107份上部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分析化学成分指标与感官质量总分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产烟区8032份上部烟叶样品的3项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  ①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总糖、还原糖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氮、烟碱含量与感官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显示,影响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最主要化学成分为总氮、总糖、烟碱。③国内多数主产烟区上部烟叶总氮含量均高于国外上部烟叶,总糖、烟碱含量接近于或者高于国外上部烟叶。  结论  要提高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应着重控制总氮含量,协同控制烟碱含量和提高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陈化发酵时间烟叶中微生物菌群与代谢产物的关系,探究多年陈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烟叶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陈化发酵时间(陈化0年,1年,4年,7年)的上部烟叶(B2F),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UPLC-ATOF MS液质联用技术,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烟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相比其他陈化发酵时间,发酵4年的烟叶中微生物种类最多、多样性最高。在细菌属分类水平上,泛菌属(Pantoe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发酵4年烟叶的优势细菌。结合OPLS-DA模型以及数据库检索,4个发酵时期两两比较共筛选到173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参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等多条代谢途径。其中,发酵4年样本中高丰度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脂肪酸降解途径。【结论】复烤烟叶在陈化发酵不同时间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物质具有显著差异,上部叶片陈化发酵4年烟叶的内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烟叶成熟度的准确判定和适时采收是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为提高烟叶成熟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以翠碧一号(CB-1)的鲜烟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拍摄上、中、下3个部位5个成熟度(M1~M5)烟叶图像,利用labelimg软件从原始的图像中获取目标烟叶图像二维坐标信息,通过轻量级网络You Only Look Once(YOLO)v5进行数据训练,构建烟叶5个成熟度识别模型。【结果】CB-1的上、中、下3个部位模型中的m AP值均达到0.9以上,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6%,92.8%,95.2%。进一步将模型部署到云服务器、并配套开发了基于Android端的烟草成熟度智能识别应用程序,实现在大田环境下响应式的鲜烟叶成熟度等级判断。【结论】基于YOLOv5模型的智能识熟APP可有效、准确地判定鲜烟叶成熟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鲜烟叶成熟度的智能识别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