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论述重点研究α—Al2O3结构陶瓷制作后的工艺方案设计,利用其机械强度高、硬度高、耐磨、耐高温等优点为模具制造工业开发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固体电解质β'-Al2O3的制备工艺,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β'-Al2O3的形成过程,并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等考察煅烧温度及稳定剂Li2O的添加方式对电解质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O-Al2O3体系中,β'-Al2O3从1300℃开始发生相转变。在Li2O-Na2O-Al2O3体系中,Li2O·5Al2O3比Li2CO3更容易稳定β'-Al2O3相,且烧结体的显微结构更为均匀。而如将Li2O·5Al2O3和Li2CO3稳定Na2O5Al2O3,能制得性能更优的电解质陶瓷。 相似文献
4.
5.
节能灯用溶胶——凝胶法γ-Al2O3保护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级γ-Al2O3与水和少量稳定剂混合,经过砂磨机的高速剪切的作用,得到分散性好和稳定的γ-Al2O3浆料。将该γ-Al2O3浆料涂覆于载玻片上,形成γ-Al2O3保护膜。通过对γ-Al2O3保护膜SEM观察,以及可见光透过率等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料浆经三次循环研磨时,γ-Al2O3粒子分散性好,保护膜结构致密,平整,可见光透过率达到100%,可用于节能灯保护膜。 相似文献
6.
7.
CuO/g-Al2O3和CuO-CeO2-Na2O/g-Al2O3催化吸附剂的脱硝性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孔径的CuO/γ-Al2O3和CuO-CeO2-Na2O/γ-Al2O3催化吸附剂颗粒,在固定床上测试其催化脱硝活性。两类催化吸附剂250~400℃范围内脱硝效率稳定在70%以上。在350℃时效率稳定在最高值。利用程序升温方法研究了两类催化剂对NH3和NO的氧化性能,发现NH3在高于400℃下急剧氧化,是脱硝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uO/γ-Al2O3催化剂能将NO氧化生成NO2,NO2生成有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对脱硝过程有重要作用。改进的CuO-CeO2-Na2O/γ-Al2O3催化剂能使NH3在高温400℃下不被氧化,也促进了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催化剂了脱硝效率。催化剂反应的机理为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吸附态的NO2,其再与吸附催化剂上的NH3反应。 相似文献
8.
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几种具有不同形貌的低维纳米结构的α-Fe2O3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形貌做了表征.分析探讨了不同沉淀剂和沉淀剂浓度对产物形成机理的影响,表活剂的存在对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微乳液体系在水热合成中的尝试应用等问题.将合成的α-Fe2O3材料组装成模拟电池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考察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证明,随着材料微观形貌和粒径的改变,其电化学性能也有明显的差异.部分合成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较大的放电比容量和稳定的循环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传统浸渍法制备了Ce-Cu/γ-Al2O3非贵金属催化剂,基于深度分级燃烧炉膛外CO氧化催化作用,在管式炉实验平台上,开展低温CO氧化催化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300 ℃之间,催化氧化CO效果明显(255 ℃时CO转化率78.62%),300 ℃之后保持较高CO转化率(大于99.5%);停留时间1.2 s时,在150~200 ℃就具有较高的CO氧化活性,延长到5 s后CO转化率55.7%(150 ℃),很快增加到97%(200 ℃),催化效果明显;对高体积分数CO(3 000×10–6)也具备较高的催化剂活性和处理能力;催化效率随气速(0.2~0.8 L/min)减小而增大;含氧量(体积分数2%~3%)越高,催化剂效率越高;添加Co后Al2O3衍射峰轻微下降,有利于催化氧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尖晶石Li_4Ti_5O_(12)。将所得Li_4Ti_5O_(12)与纳米Sb_2O_3混合后高能球磨得到Sb_2O_3掺杂的Li_4Ti_5O_(12)。经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Sb_2O_3未进入Li_4Ti_5O_(12)尖晶石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使颗粒更小、更分散。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Sb_2O_3对Li_4Ti_5O_(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b_2O_3的掺杂能提高Li_4Ti_5O_(12)的电化学性能。在15 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13.7 mAh/g,远高于未掺杂的Li_4Ti_5O_(12)电极放电比容量(62.7 mAh/g)。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Sb_2O_3/Li_4Ti_5O_(1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其R_(CT)值较小。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无机固态电解质是先进锂电池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未来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锂离子无机固态电解质相比较,这种新型锂无机固态电解质Li5La3M2O12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可以忽略、与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好、安全无泄漏、高的电化学分解电压和环境友好等优越性能。石榴石结构锂快离子导体是一种新型的锂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分别从结构、导电机理、合成方法、电导率测量、改性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了Li5La3M2O12无机固态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使用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酸锂(LiNi1/3 Co1/3Mn1/3O2)混合正极材料和钛酸锂(Li4 Ti5 O12)负极材料,制备了中倍率1865140型锂离子电池.制备的电池在12 min内可充满电池容量的80%以上,且电池表面温度不超过35℃;在室温下以2.00 C循环1 200次,容量保持率高于91%;在高温55℃下以1.00 C循环1 000次,容量保持率高于82%.FreedomCAR混合脉冲功率特性表明:在放电深度(DOD) 10% ~ 70%内、10s脉冲充放电状态下,电池的阻抗都在9 mΩ以下;50%DOD时的10s放电比功率为372 W/kg,充电比功率为520 W/kg.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通过在MH—Ni电池正极配方中添加纳米Y2O3改善电池高温充电性能的试验研究;在正极中分别添加0.5%wt、1%wt和1.5%wt的纳米Y2O3,考察了电池的高温充电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5%wt纳米Y2O3可以明显提高电池的高温充电效率,对电池放电容量、输出功率和内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元醇液相还原法从乙二醇中成功制备出面心立方单晶结构、晶粒尺寸为40-55 nm的球形纳米α-Fe2O3铁粉;用XRD、SEM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铁粉体进行物相和结构形貌的表征,并用VSM测定了纳米α-Fe2O3铁粉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铁氧体软磁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用传统陶瓷工艺制配了(Ni0.16Cu0.2Zn0.64O)1.02(Fe2O3)0.98铁氧体材料,研究了Bi2O3-V2O5复合添加对材料烧结特性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bi2O3-V2O5能促进样品致密化、提高起始磁导率和品质因数.当添加0.3wt%Bi2O3、0.15wt%V2O5时,930℃烧结起始磁导率μi>800、品质因数(94)、密度(5.12 g/cm3)都达到较大值,比同样配方只掺杂Bi2O3的NiCuZn材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以氧化钇为Y3+的掺杂源,以蔗糖或导电炭黑为碳源,对Li4Ti5O12同时进行离子掺杂和碳掺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负极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C(x=0.1).重点考察了Y掺杂、Y和碳协同掺杂,以及不同碳源对该复合材料形貌、粒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蔗糖为碳源合成的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x=0.1)体现了相对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5 C、0.40 C、0.70 C、1.40 C和3.30 C下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4、144.5、144.5、140.8和116.9 mAh/g,3.3 C下循环10次后容量仍保持为116.7 mAh/g.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使用蔗糖为碳源合成的复合材料Li(4-x/3)YxTi(5-2x/3)O12的阻抗从纯Li4Ti5O12的912.5Ω降低到227.7 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