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合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并引领行业发展的碳排放标准势在必行.在简要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标准工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钢铁行业低碳领域标准体系现状,分析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制定的必要性,结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出的"C+4E"目标体系框架,给出对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相关碳排放标准制...  相似文献   

2.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行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为此,研究了河南省钢铁行业企业分布、主要生产装备、污染物排放水平、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分析了产能整合和装备大型化、提高球团比例、提高电炉钢比例、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发展清洁炼铁技术等对河南省钢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影响。按不同产能、不同条件下核算河南省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量,对河南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利娜 《冶金能源》2023,(2):3-6+32
文章分析了钢铁行业在创新低碳技术方面的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三个方面梳理了钢铁行业目前的先进低碳技术发展特点和应用现状,并从加大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低碳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提出未来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发展的建议,对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我国作为全球生产和消费有色金属的领先者,正在逐渐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然而,有色金属行业也被认定为碳排放重点行业。如果在有色金属开采和使用中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本文基于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对策,提出了该行业在实施双碳政策过程中的标准工作思路及发展方向。这将为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3月26日工信厅科[2012]68号下达2012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有关钢铁行业制修订标准项目共计52项,其钢、生铁及铁合金、铁矿石、冶金机电、耐火材料45项(见附表1)、冶金标准样品7项(见附表2)。其完成年限为2012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战略与宝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CO2减排 科学家研究称:若全球气温上升ICE,将会有30%的动植物濒临灭绝;气温上升2℃,数亿人口将面临缺水,洪水和暴风雨带来的灾害会扩大;气温上升3℃,珊瑚会大面积死亡;气温上升4℃,沿海地区每年将有数百万人遭受洪水灾害。近30%的沿岸湿地会消失。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要实现低碳经济。2009年12月,192个国家的代表和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体现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意愿,并向全世界传达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期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弓永强 《山西冶金》2022,(5):156-158
基于中国钢铁能源消耗现状,对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以及碳流分析过程进行阐述,具体介绍该技术在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建好的模型进行验证,很好地回顾了冶金行业的低碳战略,找到中国钢铁行业低碳生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丽 《冶金与材料》2022,42(1):73-74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下,钢铁行业作为经济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方面问题突显,如今钢铁行业创新缺乏原创性、集中率且发展眼光较为短浅,导致其发展结构缺乏完整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因此,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钢铁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对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方面内容展开叙述,并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现状,重点对比了国内外钢铁工业排放标准的差异,同时指出国内钢铁企业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环保政策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钢铁工业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钢铁工业碳达峰及低碳转型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琦  沈佳林  许立松 《钢铁》2021,56(10):152-163
 2020年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的重要行业。分析了钢产量、生产结构、节能减排技术和碳税等因素对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不同的钢产量达峰时间将对钢铁工业的碳达峰产生不同影响,技术和生产结构因素也将对中国钢铁工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区域是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的责任主体,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和两广地区4个具有不同钢铁生产特点的重点区域碳排放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区域达峰方案。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低碳技术、改变能源结构、推进产业间耦合和加强碳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钢铁工业低碳转型路径,对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早日达峰和碳中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钢铁行业标准化环境管理现状,采用生命周期方法(LCA)、模块化和系统化等理论方法,研究构建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形成了"5×15"模块化的标准体系结构图.钢铁企业应用标准体系,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厂区环境保护水平.该研究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进入低碳发展的新阶段的背景下,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变革影响世界钢铁工业中心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钢铁工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国际、国内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中国典型钢铁企业的绿色制造实践,及低碳发展规划,阐述了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探索与贡献,为钢铁企业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践案例。建议未来发展路径可从四方面开展,一是在“十三五”超低排放成效的基础上向减污降碳过渡,推广烧结烟气循环及高比例球团冶炼等技术;二是实施以氢能为中心的能源结构的变革,开展多元化制氢技术,并配套加氢站网络的建设,加速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并在探索氢冶金技术的实践中引领行业发展;三是打造低碳绿色产业生态圈,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发,开发全生命周期评价平台及产品,并结合上下游重点企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四是行业突破性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最后,在上述低碳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钢铁行业需要重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龙强  陈剑 《中国冶金》2021,31(9):21-25
钢铁工业作为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面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严峻挑战,这也是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根据国家统计局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对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路径进行探讨,即在中国10亿t级的粗钢规模及当前流程结构、能源结构和工艺技术应用基础上,通过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实现“碳达峰”空间有限,必须采取以控产量调结构为核心的减碳工作,争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内率先实现“碳达峰”。钢铁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需尽快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及深度减碳工作,共同推进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提前实现,并为最终实现“碳中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钢铁工业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钢铁工业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在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钢铁工业需要加强CO2减排工作。笔者在对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钢铁工业钢铁需求量、能耗水平和CO2排放模型,并进行了相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CO2减排的对策。结论表明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驱动两方面看,中国钢铁工业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钢铁工业可以在2020-2025年后将CO2排放量基本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6.
提升余热余能发电水平是提高钢铁系统能效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是钢铁能源转换功能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科学评判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按目前成熟技术和管理能力,钢铁行业有提升二十个百分点自发电率的潜力,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降碳效益。以提升自发电为突破口,能够加快推进钢铁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支撑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冶金自动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彦广 《冶金自动化》2006,30(2):1-4,36
介绍了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对冶金自动化的技术需求,然后就节能、品种质量、环保等方面探讨了冶金自动化技术作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21 世纪钢铁材料的作用、如何合理地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钢铁工业绿色能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源领域煤气化多联产思想,提出了钢铁工业解决能源利用与污染排放问题的新思路。提出的钢铁企业多联产清洁能源系统模型,使未来钢铁企业在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的同时,可望成为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系统。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多联产系统工程的概念,并建立了可适应多联产系统工程研究的数字分析平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