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 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 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 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 憩导向,运用LCA-MSPA-MCR综合模型评估喀斯特景观资 源并构建景观游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漓江分为23个景观特 征类型、211个特征区域,共识别13个景观源地,5个一级景 观点、3个二级景观点、5个三级景观点,22条景观游廊道, 划分喀斯特山水景观区、城市风光景观区、山地森林探险区、 水库休闲与森林康养区四大游憩区域并提出空间管控与发展策 略。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游憩的协调共 存、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然特征、景观格局、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现有开发导向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景观空间内部不同的本底特征,即景观性格。通过对多类型资源的叠加,生成对区域空间景观性格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所涉及问题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具体指导国土空间风貌控制问题,从而弥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对景观资源禀赋及本底特色的忽视。对现有景观性格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建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过程步骤,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进行景观性格评价实践,形成景观性格分区、景观性格分级及景观性格描述等成果,指导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风貌控制、功能区划分及发展定位。景观性格评价有利于发掘利用空间自身优势,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指导规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莎 《规划师》2023,(10):22-27
区域交通体系是支撑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骨架,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审查要点。从规模约束、用途管制、低碳转型3个方面分析区域交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结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约束性、综合性、协调性特点,从扭转扩张路径、加强空间协同、转变粗放模式3个方面总结区域交通规划思路的要点,梳理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区域交通规划的重点任务,并提出适应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区域交通规划方法,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传导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姜岩  孙婷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2022,38(3):110-116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相似文献   

5.
城市山体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景观资源,具有形成城市冷岛、提供文化游憩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保证城市山体生态空间生态流的完整性,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景观绩效,是改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的有 效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山体生态修复的契机下,基于碎片化整理的理念,构建以“保护山体识别 - 低效城市空间 识别 - 整体性保护策略提出”为主要步骤的山体保护与绩效提升途径,并以典型山地城市——十堰市的中心城区为例进行 实践。与多数山地城市类似,十堰市主城区山体空间保护以高程控制为主,仅保护规定高程的山体空间造成生态空间在城市 中孤岛化分布,山脚和山谷等空间较多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据,生态流被割裂,生态效益较低。因此,基于整体性保护的理 念,首先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出需要保护的山体,进而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识别出侵蚀山体的小面积、破碎化的低效 建设用地,由此提出优化的途径,以较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景观绩效,为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梳理开放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及规划特征,通过对《纽约州开放空间保护计划》《维也纳绿地和开放空间概念规划》《纽约市公园公平未来计划》3个不同尺度开放空间规划的案例研究,总结新时期国际上开放空间规划特点及关注要点。针对中国开放空间的发展,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如何落实生态优先的保护建设要求、构建多元供给的绿色空间网络、完善以人为本的日常游憩服务功能,促进城市与生态空间协调发展,构建绿色活力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沈大炜 《室内设计》2023,38(1):23-28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 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 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 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 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 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 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 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 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 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 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 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 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 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 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 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 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云峰  周艳  周晓霞 《园林》2020,(7):20-25
在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承担着生态、游憩、景观、防护等多个重要功能,起着联结日常生活的作用,是实现民生福祉的公共载体,也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产品,同时,绿地是推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内容之一。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结合英国绿色空间规划体系和德国景观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实践案例,探讨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市县级绿地系统作为专项规划所面临的四点传导挑战;并提出了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在功能、层次、时序上的三个传导要点;最后总结了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传导方式,提出了对面向国土空间总规专项详规传导下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研究的革新思考,以期对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0,(7)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作用有限,而当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紧密结合,意在摸清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本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长沙市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工作之一,探索适合长沙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从查找问题和短板、确定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开发规模和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及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等方面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文化遗产空间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对天津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原保护体系在新时代的局限性,并以文化遗产空间理论为支撑、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从市域层面构建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体系。【结果】通过识别遗产价值,形成保护区划,建立“点—线—面”保护体系,实施管理机制保障措施,构建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天津市遗产保护的总体框架。【结论】探索了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文化遗产空间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4条建议:补充多维度价值判断;加强遗产保护整体性;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实施动态监督管控。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迫切需要按照新要求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新方法。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需求,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市县域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针对性提出“塑特色——优格局——强管控”的实施路径。在市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的战略共识指导下,重点从安全、品质两个维度,强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融合统一,塑造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相协调的特色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和“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设计管控体系,以风貌分区为空间范围,以要素分类为引导对象,以管理分级为管控标准,实现对总体设计目标的价值传递和总体管控要求的落实传导,系统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对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滞后、立法阙如和立法模式选择盲从等一系列问题,急需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理论层面进行探究,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取向。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发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取向包括国土空间正义、规划管控有效、资源配置均衡、国土空间安全等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中,应当通过合理划分规划事权、依法推进规划参与、高效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等路径,供给优质空间产品,保障空间权利实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空间发展安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对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整体价值认知不足、缺乏强效空间保障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保护与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发展指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保障机制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整理了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总结现存问题,归纳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思路转变趋势,以大运河山东段为研究案例,针对跨区域型的大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初期缺乏历史文化保护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方法。为此,通过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难点,基于分析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制管控特征,提出应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空间规划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尝试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协调方法。以四川省广元市的实践为例,重点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目标策略、空间布局、三线划定、空间分区、存量更新等多个环节的规划统筹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网络的规划与实践日益增多,但对城市居民使用GI的需求却通常考虑不足,致使已建成的GI网络使用率不高。本文以快速城镇化的环太湖区域为例,在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特征、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供给—需求匹配度视角的区域GI网络规划分析方法与框架。首先,梳理研究区的重要景观资源,并对其吸引力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通过与区域发展需求格局的空间匹配分析来定量表征区域GI网络建设的供给—需求关系;然后基于Graph AB2.0.5软件平台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并将其作为GI网络的基本空间骨架;最后,通过GI网络与供需匹配度进行叠置分析,科学确定GI网络的功能、空间结构、重点建设地段与建设时序。研究结果表明:太湖东岸苏南城市群区域整体供给—需求空间匹配度较高,是近期构建具有综合服务性功能GI的重点地段;太湖南岸区域匹配度较低,但资源禀赋优越、景观条件良好,是中长期构建景观、游憩功能GI的主要地段;其他区域的GI网络则主要以生态功能为主,兼具游憩功能。研究结果可为环太湖区域GI网络的科学构建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对其他区域GI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 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 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 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 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 “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 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 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 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 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 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 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 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 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 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 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 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治儒  陈岚  谭林 《中国园林》2023,39(10):124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 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 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 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 出遗产空间网络的构建途径。以自贡市井盐文化遗产为例,在 井盐文化遗产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丰 度指数、连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识别提取遗产源点,生成遗 产廊道,划分发展片区等途径,构建并优化整体遗产网络,形 成“一横一纵、五区多点”的协同空间结构。从遗产节点、廊 道引导、文旅片区三方面提出遗产保护发展协同共进的实施路 径,以期为区域遗产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专 项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开放空间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居民户外游憩娱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放空间规划控制是保障城市开放空间基本品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美国开放空间保护政策、规划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释了其开放空间规划层级、类型和内容框架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协调,系统规范,开放空间保护与游憩功能并重的开放空间规划控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 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 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 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 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 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 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 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 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 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 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 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 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 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