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设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打造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机制;搭建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服务机制;构建心理安全保障机制。该体系经河南城建学院实践应用后,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具有积极的心理取向。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天然的契合点。鉴于高校思政课开展的现状,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具有借鉴价值,通过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一股新的力量,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对传统主流心理学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传统主流心理学存在的问题,理解其消极的原因,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发挥积极心理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为消极心理学模式,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则主张对人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视角出发,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心理理念、积极心理教学体系建设、积极心理教育活动体系建设、积极心理干预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心理工作提出工作方法与措施,以发展性教育、发挥学生品格优势为主,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象缺乏针对性、组织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时间缺乏及时性和持续性、方式缺乏互动性、课程缺乏有效性等方面。鉴于此,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深入分析加强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系统研究了在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l工作支持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高校贫困生资助数量和资助育人目的的不协调现象越发凸显。通过对高校资助现状分析,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认为未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做到“助人和助心结合”及“课外与课堂结合”。具体就是要将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结合,课外实践机会的提供和课堂感恩教育课程结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各高校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休学、退学、乃至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且有加剧之势,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显而易见。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乐观、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学业与生活,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兴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原则上要凸显积极理念;在课程架构上将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体验、积极的课程环境营造等贯穿于其中,注重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培养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探索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培养的路径,即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构建积极的认知,体验积极情绪;改变管理理念,提高党务干部的自我效能感和建设积极的外部环境,改革完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与成效已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含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意义,并对其应用与实践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3.
以少儿服饰文化实践活动为基础,提出了该活动实施所要坚持的原则:快乐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根据活动对象年龄差异、地域环境差异、个体性格差异讨论了不同的育人途径和指导策略;最后分析了少儿服饰文化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健康就业,促进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应针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人格,营造积极向上的择业环境等,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和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