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船闸用纤维混凝土耐撞磨性能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掺I级粉煤灰、PVA纤维和聚羧酸类超塑化剂的"三掺技术"配制了船闸闸室墙耐撞磨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水泥品种、粉煤灰掺量和有机纤维对混凝土耐撞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PVA纤维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耐撞磨性能和抗冲击性能;采用的船闸工程混凝土耐撞磨性能试验方法用于混凝土耐撞磨性能的测定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制备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力学性能最优的低水泥用量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和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采用粉煤灰和硅灰以不同比例组合作为水泥的替代材料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分析了添加纤维和不添加纤维试件的和易性、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粉煤灰和硅灰混杂替代水泥比例达50%时,其力学性能与原试件强度相当;掺加0.1%玄武岩纤维的试件其力学性能高于掺加0.2%和0.3%纤维和没有掺加纤维试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混凝土工程,为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选用低碱水泥和外加剂,掺加粉煤灰和低水泥用量等综合措施,制定科学配合比、使污水处理厂混凝土工程含碱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合成纤维和粉煤灰对碱矿渣混凝土和普硅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基体配合比的情况下制备了碱矿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种混凝土,对比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及粉煤灰在碱矿渣混凝土和在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中的不同收缩效果,结果表明:碱矿渣混凝土较普硅水泥混凝土的收缩率大;并且收缩率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减小;纤维与粉煤灰均可以显著降低碱矿渣水泥混凝土及普硅水泥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收缩率;纤维与粉煤灰复合使用时收缩率较碱矿渣混凝土空白样降低31%。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混凝土低水胶比和掺加矿物掺合料的特点使得混凝土收缩加剧并且引起早期裂缝问题.采用粉煤灰和硅灰作为纤维混凝土的掺合料,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水胶比、砂率、硅灰掺量、生态纤维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采用超量取代的方法对混凝土的影响.在保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纤维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明显,与矿物掺合料复掺可显著抑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使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而本工程因混凝土设计标号高,必须使用高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本文,合理选用原材料,用UEA外加剂代替相应水泥用量并调整配合比,对混凝土温度进行了估算,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设置后浇带,不仅实现了温度控制的目标,也解决了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裂缝控制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已有理论研究,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灰、高效减水剂、消泡剂以及标准砂等原料,进行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试验.为了得到比较合理的配合比,制作了多组试件供试验,并研究了不同水胶比、砂胶比、外加剂掺量、钢纤维掺量对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在保证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探究采用常见材料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利用粉煤灰,生产出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减少粉煤灰的环境污染,本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采用以复合硅酸盐水泥、砂为主要原材料,配以发泡剂、稳泡剂、增稠剂及减水剂等外加剂,制备出发泡混凝土,采用正交及对比实验方法研究了原料配合比对发泡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粉煤灰的掺加量随着发泡混凝土砌块孔径的增大其抗压强度降低的越快,故若想多掺加粉煤灰制备发泡混凝土砌块,其孔径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修补混凝土自密实的要求,利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复合粉煤灰改善胶凝材料级配等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屈服剪应力,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密实所需要的流动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参数.针对超早强的性能要求,通过胶砂试验,在多种化学外加剂中,选取早强剂A作为超早强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并确定其合理的掺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A、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配制出1d的抗折强度达3.0 MPa以上,2d抗折强度达4.0MPa以上,自密实性能好,30min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小的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无需振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稻壳灰的利用率,发展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以稻壳灰等质量取代水泥掺入混凝土中,复掺硅灰和粉煤灰,采用混凝土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稻壳灰、硅灰和粉煤灰的最佳掺量.通过分析在标准养护和干燥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确定了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并制备出工作性能较好,强度为C60的稻壳灰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陶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采用快冻法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设计两类混凝土,即未掺引气剂和掺引气剂,每类中分别包含12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陶泥和粉煤灰分别取代水泥10%,20%,30%,40%的混凝土各4组;陶泥和粉煤灰共同取代水泥(10%(陶泥)+20%(粉煤灰),20%(陶泥)+10%(粉煤灰),20%(陶泥)+20%(粉煤灰))的混凝土3组.试验结果表明:未掺引气剂时,以陶泥取代水泥量30%的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佳,其他取代量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基准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取代水泥量为20%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略低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他取代量时,陶泥混凝土抗冻性能与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相当;复掺陶泥和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相同取代量的单掺陶泥或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当;掺加引气剂可以显著提高陶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故陶泥取代水泥后,混凝土抗冻性没有降低,并且在某些取代量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复合水泥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复合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耐久性能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和混凝土耐久性加速试验,对以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复合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水泥基混凝土3d,28d强度大于粉煤灰混凝土,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混凝土较为接近,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则明显优于普通水泥基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用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高性能复合水泥来配制混凝土,是改善混凝土综合性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分别从宏观、微观角度入手,研究磷矿渣替代粉煤灰作为碾压混凝土掺和料的可行性.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及XRD分析说明磷矿渣是一种比较好的辅助性胶凝材料,适当粒度的磷矿渣掺入水泥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基本和粉煤灰相当;与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相比,同掺量的磷矿渣碾压混凝土的后期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除早期干缩略大外,其耐久性、热学性能均比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略优;将磷矿渣作为碾压混凝土掺和料使用,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缓解水工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掺和料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考察、调研我国北方海洋环境下水工建筑物服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采用若干水泥、矿渣微粉、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不同原料,完成不同原料、不同配合比下的砂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试验研究,提出矿物掺合料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fly ash and early strength agent 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 to the cyclic sulfate environment was studied. Concrete specimens made with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or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ncorporating fly ash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10% or 20%, or 1% early strength agent and fly ash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20%, were made and subjected to 250 cycles of exposure to the cyclic sulfate environment. Concrete properties including loss of mass, 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were measured.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nent of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 of fly ash on the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of concretes was mostly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f fly ash. Early strength agent improved performances of concrete with 20% fly ash exposed to cyclic sulfat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大掺量混合材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强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用水量为130 kg/m3下,研究了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对水泥替代量为30%、50%、70%,水胶比为0.33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探讨了粉煤灰、硅灰和矿渣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在低水胶比情况下,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大掺量复掺,可制备得到工作性良好、早期强度满足要求和后期强度有极好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下,在大掺量混合材混凝土中以硅灰、磨细矿渣取代部分粉煤灰,可以有效提高大掺量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进一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17.
Concrete specimens made with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or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ncorporating fly ash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10% or 20%, ground blast furnace slag with the replacement of 15% or 30%, or 15% fly ash and 15% ground blast furnace slag were made and exposed to a cyclic sulfate environment. Concrete properties including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were measured. Effect of mineral admixtures on the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grey clustering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ground blast furnace slag belongs to the higher grey grade, which exhibits that it possesses excellent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With increasing addition of fly ash, the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changes from the medium grey grade to the lower grey grade, which shows that incorporation of fly ash is disadvantageous for the cyclic sulfate resistance of concrete.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掺加粉煤灰,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质,节约水泥的作用。但掺入后混凝土早期强度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一些影响。制约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为使混凝土掺加粉煤灰其强度不受影响,依国内外资料对粉煤灰混凝土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超细粉煤灰与硅灰的复合技术配制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试件.通过与双掺硅灰和减水剂、双掺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及复合掺粉煤灰、硅灰和减水剂的情况对比,系统研究了硅灰粉煤灰作为外掺挤对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硅灰与超细粉煤灰的复合,在水泥浆体形成过程中,这2种材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效应,使得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强度性能显著提高.文章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剖析了超细粉煤灰与硅灰复合效应的机理,论证了用超细粉煤灰和硅灰以及减水剂复合配制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