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了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3D打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改变了传统以AVR内核单片机为核心的FDM型3D打印系统设计模式。主控制芯片STM32F429IGT6为32位单片机,集成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实现高效的处理数据能力,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提高打印效率。主要论述3D打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喷印行业中独立的喷头控制模块所带来的控制环境及成本问题,将喷印技术应用于对控制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医疗等行业中。对Cortex-M3系列微处理器的性能及价格进行了调查总结,对XJ128喷头的电气管脚及数据传输要求作了简要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ARM Cortex-M3的内核单片机的XJ128喷头的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ARM Cortex-M3 LPC1752开发板直接驱动喷头动作。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该程序符合XJ128喷头的控制要求,能控制喷头按照要求驱动相应的喷嘴进行喷液,并且能长时间、快速进行喷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其中包含了视觉、加速度和酒精气体等3种传感器输入和ARM Cortex-M3内核单片机构建的嵌入式系统,目的是解决单一检测手段不可靠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系统线性度、灵敏度好,实时性能优秀,可用作驾驶行为融合算法的验证研究,为解决单一方法检测结果不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监控的对象是不同品牌的PLC。系统由一个主站模块和30个分支节点模块组成,各模块均采用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7系列单片机,它拥有内置CAN控制器,能够高效的实现CAN总线通信。此外,各节点模块还拥有多种通信接口,支持多种PLC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5.
葛海浪  佘勃  陶迁 《机电工程》2016,(3):276-279
针对电子罗盘易受到干扰和成本高等问题,对电子罗盘结构、倾角补偿、误差分析、误差校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电子罗盘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来源和校正算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基于STM32 ARM Cortex-M3内核单片机以及MEMS传感器构建电子罗盘系统,开展了电子罗盘的误差分析,提出了电子罗盘误差模型,提出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磁阻传感器和加速度计进行了数据融合与滤波,在利用加速度计计算倾角的基础上对电子罗盘进行了倾角补偿,利用Matlab处理上位机采集到的电子罗盘数据,进行了电子罗盘的输出角度和精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子罗盘可获得高精度的静态姿态角。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基于ARM处理器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系统硬件的主控采用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VC微处理器,其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WIFI无线网络通讯实现;上位机的应用软件采用Visual Basic开发。该系统对温湿度的采集实践应用表明,以上设计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策略基于NXP公司LPC1778的Cortex-M3内核ARM芯片,对CAN总线错误的软件处理方法。可以兼顾节点在强干扰场合下,错误恢复的鲁棒性和查找故障节点的方便性。保证了在汽车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CAN应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在伺服驱动场合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基于其结构特点对弱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归纳与研究,提出了一种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在低速区采用恒电流频率比控制,高速区采用状态观测器反馈转子位置,并基于STM32 ARM Cortex-M4内核单片机搭建了实验平台,电机启动速度达到基速的15%即可切入闭环控制,能够将弱磁扩速至基速的4倍,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优异的弱磁性能,且采用无传感器控制策略,能够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满足宽调速范围的伺服系统性能要求,拓展了驱动系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存在的残疾人及老年人行走不便的问题,对三维模型设计制作、脚底压力检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传感系统搭建、检测判断人体行走状态以及进行意图识别的算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 ARM Cortex-M3内核单片机等技术的辅助行走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进行了行走意图识别效率以及辅助行走效果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检测使用者的身体运动参数并进行存储,实现智能检测、意图识别、辅助行走等多项功能,通过预设步态轨迹算法实现辅助行走;系统穿戴舒适、响应迅速、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一代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和Cortex-M4处理器,从移植视角出发,系统地分析了μC/OS-Ⅲ的体系结构,详细论述了μC/OS-Ⅲ在基于Cortex-M4内核的STM32F407ZGT6芯片上的移植实现过程。经测试,验证了移植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该移植方法对Cortex-M4构架的其他处理器的移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小艳  胡毅 《仪表技术》2012,(4):31-33,36
如今工业生产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降低检测成本,提高监听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及实效性,往往需要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监控。文章基于以上开发前景,设计了一个嵌入式多机通信系统。ST公司的内核为Cortex-M3的ARM芯片——STM32系列微控制器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实现多机通信简单方便,因此选用该芯片作为主从机,目的在于简化设备检测流程,得到更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使用Wi-Fi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通过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设计了基于Wi-Fi的互动教学助手的学生端,可以实现上课签到,回答问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匿名对教师的评价等功能。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系统可以使教师通过统计的真实数据(学生到课率、题目正确率、对教师的评价)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械式折边装置存在灵活性差、更换成本高等问题,对电气驱动的剪刀、握持装置、折入装置等折边执行部件进行了研究,对纯电子式的折边装置的工作和步进电机跟随运动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思卡尔ARM Cortex-M0Plus内核单片机以及步进电机跟随算法和自抗扰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策略,结合控制策略设计了电子式折边装置的嵌入式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程序,并利用Matlab下的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式的折边装置在使用步进电机跟随算法和自抗扰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后,有效地提高了抗扰能力,解决了时滞问题,提高了电子式折边装置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广,难以集中监测和统一管理的问题,对信号采集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ortex-M0内核单片机以及GPRS技术的农村污水处理远程监测系统,利用TCP/IP协议自定义格式实现了现场与远端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其次描述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过程,最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地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监测污水处理系统的各项参数,能够实现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报警设置等多项功能,同时系统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满足了农村污水处理远程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以Cortex- M3微处理器为核心、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可控调压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SafeRTOS操作系统实现了调压模块的软件设计,以C#为开发平台实现了上位机的软件设计,利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了上位机、CM3微处理器、三相电压表头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压模块能够准确实现调压控制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以Cortex-M3微处理器为核心、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可控调压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SafeRTOS操作系统实现了调压模块的软件设计,以C#为开发平台实现了上位机的软件设计,利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了上位机、CM3微处理器、三相电压表头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压模块能够准确实现调压控制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LPC1768芯片为控制器的自动捋管机控制系统,详细叙述了纱管的监测原理。本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可实现对有纱管准确地检测和剔除,以及对纱管颜色的判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空气动力学采集系统的可扩展性差,采集数据失真,价格昂贵等不足,设计了采用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系列处理器的空气动力学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介绍了采集系统的信号调理和采集软硬件设计,针对传感器mV级信号输出特性,设计调理电路实现信号的调理功能,采用SD卡FAT32文件系统设计和大容量存储实现数据便捷取用,上位机实现串口调零程序编写.系统具有功耗低、性价比高、实时性强等特点,实验调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以Cortex-M3微处理器为核心、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的温度测控系统。分析了系统功能,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测控终端硬件电路设计,介绍了采用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实现的测控终端软件设计。利用Modbus通信协议,采用VC++6.0开发平台,结合Access数据库实现了监控主机的软件设计并给出了通信协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可靠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