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 《互联网周刊》2005,(18):46-46
在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之后,已在局域网大获全胜的以太网技术能否成功进入下一个领域?以太网的发明人BobMetcalfe自己也没有想到,以太网能够在32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以太网的发展可以用‘可怕’来形容,”BobMetcalfe感叹道,“今天的以太网与30年前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延迟。不过我很高兴的是,仍然在延用我那个时候的名字——以太网。”  相似文献   

2.
越走路越宽     
如今,IEEE 802委员会正在对10Gbps以太网进行讨论,并预言在今后3年内,基于光纤的10Gbps以太网标准将形成。相对于Bob Metcalfe在1973年发明的试验以太网,26年来以太网技术不断地超越了自身极限。 1973年,Bob Metcalfe、David boggs和他们的同事  相似文献   

3.
继发明计算机以及集成电路之后.摩尔就提出了摩尔定律。而Metcalfe发明了以太网技术后.把以太网进行了商业化的推广。Metcalfe认为.网络的价值等于连接结点数的平方.也就是说,你连接的结点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越大。那么首先是做成了局域网,后面变成了万维网.所以网络的价值是指数级的上升.这两个定律.摩尔定律和Metcalfe定律.实际上决定了IT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宗平 《微电脑世界》2003,(23):64-65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以太网已经度过了30周年。1973年,施乐PARC Bob Metcalfe博士在内部文件中描绘出以太网协议,此后,以太网的发展有如星火燎原,出现在一间间办公室,一栋栋楼宇,又占领了一个个园区,目前,开始向电信公网发展。城域以太网论坛(MEF)的成立,就是这一进军的标志。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及其IT业界,自然一直关注以太网的发展。11月19日,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网络世界》报社主办的中国网络论坛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以太网技术,特别是城域以太网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大家熟知的“Metcalfe定律”,认为网络的价值将随着用户的增长成指数增长。事实表明,它不仅在网络的应用上是正确的,在技术方面也一再得到验证。如今,以太网的速度不断提高,从开始的10兆(10M),百兆(100M),至千兆(1G),万兆(10G),而以太网设备的价格则随着大规模的采用和生产而  相似文献   

6.
在DEC.Intel、Xerox的工程师们仍在为以太网规范进行最后加工时,Metcalfe的3Com公司已经在为以太网的商务开发做准备了。  相似文献   

7.
1973年,为了实现几台电脑之间的简单联接和信息交互,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研究员Bob Metcalfe描绘出了大致的网络构想,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Ethernet”。当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94Mbps,以太网就此诞生。三十多年来以太网在有线和无线领域的市场和技术方面蓬勃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杰出成绩,且目前正以更快地速度不断地在进步和发展。本文对以太网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1979年初,Bob Metcalfe设想构建Ethernet网;1979年6月,3COM公司组建;1980年9月30日,以太网蓝皮书(DIX80)公布;1981年6月,IEEE 802.3委员会成立;1983年,IEEE 10Base5标准产生;1989年,ISO以标准号ISO 8802.3采纳IEEE 802.3以太网标准。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犹如戏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从传统的以太网(10Mbps)发展到快速以太网(100Mbps)和千兆以太网(1000Mbps)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其迅猛的势头实在令人吃惊。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千兆甚至万兆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网络业界对“三层交换”和VLAN这两词已经不感到陌生了,该文就以一位高校网管的亲身经历对学校如何一步一步布置VLAN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以太网的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太网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从开始的10H应用到上世纪末飞速发展的100M以太网,至今干兆以太网蓬勃发展甚至10G以太网也在不断拓展中。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的火热发展也必将会把作为“以太网”基本物理层的综合布线再次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信息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业以太网应用开始受到广大的关注。这也给综合布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前景,有机会将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结合起来。但是工业环境下的恶劣环境也给国内外许多的知名布线厂商带来了困扰。而困扰各大厂商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环境。在工业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在4月份隆重举行的SIWWWC(Sixth InternationalWorld Wide WebConference第六届世界WWW会议)上,有许多可以称为焦点的事情。但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BobMetcalfe却成了焦点中的焦点。因为,1995年12月,Metcalfe曾口出狂言:“如果1996年Internet不完蛋,我就吞下自己说的话。”路透社的消息说:“Metcalfe此举让人们想起了哄孩子吃饭时说的一句话:Eat,baby,Eat。”现在看来,  相似文献   

12.
“以太网无所不在”,是Extreme公司对网络发展前景的预言,也是其生仔的理由。五年前,ATM正被普遍看好,但Extreme从未动摇过。五年后的今天,ATM日薄西山,以太网如日中天。经过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最近5年来一些新兴公司的加入,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3.
万兆以太网标准呼之欲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Robert Mtetealfe(后来创建了3Com公司)、和David Boggs等人开发了以太网,当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该中心一个实验室内部的各台计算机的互联。最初以太网的速率只有2.94Mbps。如今,在以太网诞生3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其他风光一时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如令牌坏网,StarLAN、FDDI等都已经销声匿迹,ATM也退出了局域网领域,而只有以太网青春常在,活力无限。虽然目前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正如火如茶,但人们却又开始期待着万兆以太网,即速率为10Gbps(10000Mbps)的以太网标准的问世。  相似文献   

14.
邹震 《程序员》2004,(7):64-73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摩尔提出了自己的定律:每隔18个月芯片的处理能力会翻一番;进入到网络时代以后,以太网的发明者Metcalfe对网络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Metcalfe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相关连接的平方。但这一切都不能解释正在迅猛发展着的移动应用的价值,于是Traver Gruen-Kennedy提出了自己的Traver定律:连接的价值等于相关应用功能的倍数。按照Traver定律,我们得以重新开始审视手机的价值。Linus曾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当你离开办公室,你可以发送信息给家中的信息家电,于是家中的空调提前打开到你喜欢的温度,咖啡机也开始为你煮一壶可口的咖啡,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从进家门的一刻起就感受到舒适和体贴。尽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由原来的以太网到快速以太网至现在的千兆以网。虽然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时间满打满算也才4年的时间,但不少网络用户现在又得陇望蜀,对万兆以太网翘首以盼。蓄势待发的万兆以太网一旦出世,意义将非比寻常,它将冲出“局域网”的概念,理直气壮地入主广域网和城域网,完成一统天下网络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今年刚好30年,而这30年,也恰恰是从“微机课”到“信息技术课”发展、演进的30年。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感到无上荣光。今天,我从信息技术教育的视角,剪辑几个片段,反思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以作从教30年的回馈。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2年,一位来自施乐研究中心的网络专家提出了以太网的概念后——它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公共传输信道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今天,以太网已不只是局域网的另一种类型,它业已成为局域网硬件事实上的标准。由于以太网的实施较简单、灵活,故而目前绝大多数证券网采用了以太网技术。因为证券业起步晚、发展快、行业资金较充沛,近几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所以网络新产品、新技术在证券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证券网络也随之成熟起来。网络结构的转变起初,一些成立较早的证券公司因为当时场地较小…  相似文献   

18.
某日,在广州出差,应朋友之邀参加一著名布线厂商举办的“千兆比布线技术研讨会”。会议气氛活跃,临末尾设有奖问答。其中对一个问题印象特別深刻。会议主持人问:“屏蔽布线最多能支持千兆比以太网多少米?”立刻有听众答曰:“25米!”“回答正确!”在厂商演讲的过程中,我也的确听到演讲者也讲到“屏蔽电缆不能支持100米千兆比以太网应用,最多只能支持25米”。作为一名在通信领域专业大学经过九年教育并且在通信领域工作了近三年的我,听了这些不禁感到十分诧异!这从理论上讲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自去年千兆比以太网出现以后,一些布线厂家立刻宣称自己的产品能够支持千兆比以太网,并以此作为产品的一个主要“卖点”,大张旗鼓地宣传,类似上述研讨会的情形并不少见,因为不少作布线的朋友,包括一些老专家,在参加了类似的研讨会甚至被邀请到国外参加该厂商的年会后都曾打电话询问我类似的问题。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感到有必要探究一下事情的真相。于是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请国外的朋友帮忙,总算有了一些头绪: 1.“25米”说法的由来在有关千兆比以太网的光纤版本标  相似文献   

19.
《数码世界》2004,3(7A):30-31
自1973年5月22日发送第一个以太网数据包到今天,以太网已经走过了30年。在这30年间,以太网技术标准不断演进,速度不断提升,目前以太网端口的全球部署飞速增长,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服务。但是,人们在享用以太网技术带来的技术简单、带宽大、威本低廉等诸多优势的同时.却不得不同时面对以  相似文献   

20.
新网络之痒     
现在的通信网,大体上是以语音通信为主要服务目的,以电路交换为基本手段。在面向今后以数据为主、多媒体信息风起云涌的局面时,难免力不从心。于是,对新型网络的呼唤也格外强烈,10G以太网应声而出,挟以太网纵横业界20年不败的余威而来,覆盖局域网与城域网两界,在承载多种业务、应付突发业务量等多个问题上表现优异——在新型网络之痒面前,10G以太网是个痒痒挠。带宽:千万兆我追寻着你套用句老话:“如果有带宽是一种错,那我宁愿一错在错”。客户对带宽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能否安全、方便、低成本地得到它。实际上,在局域网中,千兆以太网已经是种革命,它把此前快速以太网的100Mbps提升了10倍。但如果你的多台服务器已经配上了千兆网卡,那么,使用10G以太网来统御它们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