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CXW-z脱胶剂应用于亚麻原茎及亚麻粗纱二次煮漂脱胶过程中,并与传统温水沤麻、雨露沤麻及粗纱碱煮漂的脱胶效果进行对比,探究了CXW-z脱胶剂在亚麻原茎、粗纱脱胶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XW-z脱胶剂对亚麻原茎和粗纱的脱胶效果良好,优于温水沤麻和雨露沤麻及传统粗纱碱煮漂方式;在CXW-z脱胶剂∶水=1∶15、浴比1∶15时,脱胶效果最好;CXW-z脱胶剂第二次脱胶效果与第一次基本一致,说明其可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煮布锅煮练、绳状氯漂、大卷装氧漂、处理亚麻棉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3.
新型脱脂棉由50%优质上等原棉和50%经漂白的亚麻精梳下脚混合而成。介绍亚麻精梳下脚的漂白机理、煮漂工艺及煮漂液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亚麻和苎麻两种纤维优良特性互补,扩大亚麻纤维产品范围,通过对亚麻纤维的精细化(脱胶)加工、苎麻纤维的牵切(38 mm隔距)工艺,并在棉纺设备上实现了亚麻苎麻纤维混纺。成功纺制出20 tex 55/45亚麻/苎麻混纺纱线,并拟定出各道纺纱工艺参数及配置,同时测试了该混纺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的断裂强度达10.76 cN/tex,条干CV达21.1%,条干均匀,混纺纱表面光洁,完全可以实现织造工艺,具有独特风格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苎麻与亚麻纤维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杨晓  刘心愿  杜卫剑 《印染》2007,33(3):13-14
针对粘胶/亚麻混纺织物中两种纤维不同的性能,探讨了其前处理,包括烧毛、退煮、氯漂、氧漂各工序的具体工艺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亚麻纺纱主要以湿法为主,不仅难以与其他纤维混纺,而且成纱细度低,同时由于本色纱粗硬,刚度较大,无法应用于针织产品。通过对亚麻纤维进行精细化加工(脱胶),再与经过漂白、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混纺,成功开发出16.67 tex 55/45亚麻/棉色纺纱,拟定出各道纺纱工艺参数及工艺配置,同时测试了该混纺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的断裂强度达9.58c N/tex,条干CV达18.26%,条干均匀,可满足后道织造工序要求,从而为亚麻纤维的针织产品开发和高档亚麻面料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亚麻混纺针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因亚麻纤维抗弯刚度大而引起的断纱、爆孔、破洞等问题,介绍亚麻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特点及改善措施。选用36 tex(16S)亚麻与棉混纺纱(55∶45)和36 tex(16S)亚麻与涤纶混纺纱(55∶45)开发麻棉、麻涤混纺针织面料,详细阐述组织结构确定、织机选择和参数设置等开发工艺,分析面料外观效果,提出爆孔及破洞问题的解决办法。指出在纺纱工序使亚麻保持高回潮率,织造工序调节粗针织造,染色工序进行前处理,可降低亚麻混纺针织面料生产过程中的断纱、爆孔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亚麻纤维的特点,制订了适合麻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即采用酶退浆,碱煮氯漂,轻氧漂,低碱丝光等前处理工艺,染色采用活性染料轧染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生物酶形成的复合生物酶应用于亚麻粗纱的脱胶工艺中,以替代亚麻粗纱的碱煮亚漂工艺。研究表明复合生物酶可用于亚麻粗纱脱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可显著减少纤维的损伤,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探讨精梳亚麻棉混纺喷气涡流纱的生产工艺。围绕原料选配、前纺及涡流纺工艺配置进行了试验与优化,成功纺制出精梳亚麻/棉55/45 19.6 tex喷气涡流纱。认为:抓好亚麻原料预处理,正确设定原料投料比,合理配置前纺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喷气涡流纺采用引纱速度200 m/min,喷嘴气压0.5 MPa的工艺配置,可以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精梳亚麻棉混纺喷气涡流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