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梧州水上民歌是极富特色的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水上民歌的音乐体裁、语言特征、音乐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梧州水上民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河南民歌历史悠久,各市县流传着许许多多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它们覆盖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河南民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体裁种类、歌词内容以及地理、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展示出鲜明的多元性、融合性、过渡性特色。目前,河南民歌面临失传的危险,拯救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民间瑰宝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海顿、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对海顿、美扎特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创作音乐风格、曲式结构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能从根本上掌握海顿、莫扎特奏鸣曲的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歌剧作为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节化、人物化、性格化的美学特征,分析了 歌剧音乐是全声乐体裁、全器乐体裁和歌舞结合的音乐特征,阐述了歌剧是具有很强文学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传统民歌及由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的一般特点。认为将民歌改编为艺术歌曲,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音乐传统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这类艺术音乐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地方特色,掌握民歌的独特风格,正确把握歌曲的歌词内涵与旋律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入手,对钢琴叙事曲体裁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论述了钢琴叙事曲体裁是音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观点,从相关文学素材和音乐作品中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形象的共同性,悲剧性的形象是共有的形象性格,体现出钢琴叙事曲体裁与文学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摘石榴》是五河民歌的代表作,是淮河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的产物。多年来,它饱含五河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感情,以清新优美、朴素欢快的艺术风格流传于世。文章从美学视角对民歌《摘石榴》的音乐旋律的形态美、歌词语言的情态美以及歌曲风格的意态美作一粗浅的剖析,旨在对五河民歌的审美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构成地方民歌音乐特色的重要因素。从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声母特征、韵母特征及山歌中俗语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客家方言的独特性及其在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风格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民歌历史悠久,生动反映了山西的地域特色。晋北民歌作为山西民歌的一个派别,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呈现出自身的特色;晋北民歌内部又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差异而在内容、风格、语言方面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加布里埃尔.福雷是法国杰出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音乐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音乐作品是福雷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受演奏者的喜爱。本文从旋律、织体、和声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对演奏者学习和演奏他的作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朝乐府的文人改造,就是把民间巷闾之乐改造成适合宫廷贵族享乐需要的艳情乐府形式。南朝乐府是以吴歌、西曲为主体形式的,在文人集团的倡导和践行下,他们倚声填词,对吴歌、西曲进行改造,形成了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上表现儿女情愁,风格上幽婉,乐舞曲调冷艳的新型乐府形式,这种形式契合了宫廷贵族享乐的需要。文人改造南朝乐府的艳化结果,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宫体诗。  相似文献   

12.
对满族民间故事生态伦理观的解读正如一场跨学科、跨文化、跨时空的对话,本文依据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对满族民间故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探究,剖析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期待对当今工业化社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快速发展起到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音乐孕育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创造的人类音乐文明的精粹并富有较高审美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到来,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势必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与冲击。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已成为当代学人与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依托中小学音乐教育推进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教育进而实现大众化,对于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战略意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创新这两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范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音乐知识的调查可以反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多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族音乐,作为中国电影音乐的重要构成元素,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民族音乐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器乐、戏曲进行分析,探讨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音乐中的运用,为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汉魏大曲15篇的叙录,考知大曲产生于汉魏,流行全国,乃相和歌瑟调曲,是器乐、声乐、舞蹈配乐相和,以乐曲、歌曲、舞曲多种曲调组合,形成艳、曲(解)、趋(乱)、舞歌弦并存,起始有承,接续有变的大型乐章。  相似文献   

17.
刚刚走过百年历程的越剧,在现当代面临诸多发展问题。适应时代特点,延伸和拓展越剧的艺术魅力,直接关系到越剧在21世纪的生存发展。本文从剧种风格、剧目、表演、音乐等方面着手,对越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在越剧剧种风格继承与创新、剧目题材多样化和情感探寻等方面延展越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广告播出费用日渐昂贵、广告时间越来越短的背景下,广告制作人越来越青睐广告音乐作为电视广告的重要修辞手法。而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音色在短时间内快速营造意境氛围,取得与广告受众的情感共鸣上有较强的优势。合理地选择、运用音色,才能更好地在整个电视广告中产生音画共鸣的效果。鉴此,文章在借鉴心理声学相关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音乐中人声、乐器等各种类型音色的特点,并依据各音色特点,结合当前商业广告实例,论述了各种音色擅长抒发的情感及其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从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音乐制品出发,探讨由音乐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引起的新学科发展及现在人们对音乐制品包装的新要求,对影响音乐制品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尼山萨满》是一部著名的满族宗教传说,综合了文学、语言、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各个层面,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开创了新型的学术流派——尼山学。本文从萨满文化出发,介绍《尼山萨满》的地位价值,从故事情节、语言、行为上重点分析了主人公尼山萨满的女性形象特点,同时结合民间文化背景,研究满族萨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