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并重点研究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50/50)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染色性能。通过改变染色条件,得到使三种实验材料:智能调温粘胶纱线、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纱线(50/50)、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织物(50/50)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平  管晶 《染整技术》2009,31(9):4-6
本文探讨棉/羊毛各自纤维染色性能,以及其混纺织物染色特性,综合介绍各种混纺染色工艺和技术以及问题.由于棉、毛纤维对染料亲和力的不同,所以纱线和织物染色得色深度也不同.探讨各种工艺达到棉、毛各组分色泽均匀、得色一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烧毛、退煮漂、丝光和定形工艺;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分散同浴染聚乳酸(PLA)/棉混纺织物,介绍了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处方及流程,并就染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可避免PLA不耐碱的缺点,缩短染色时间,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马仓  辛俊兵  樊军红  张丽翠 《印染》2006,32(15):28-29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烧毛、退煮漂、丝光和定形工艺;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分散同浴染聚乳酸(PLA)/棉混纺织物,介绍了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处方及流程,并就染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可避免PLA不耐碱的缺点,缩短染色时间,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探讨混纺比对丝维尔与莱赛尔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运用混纺纱强度预测理论预测混纺纱强力,并对不同混纺比的混纺纱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混纺比与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理论模型预测的混纺纱强力变化曲线与实际测试曲线基本相符;混纺纱的断裂强度随着丝维尔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当丝维尔纤维的含量达到80%左右时,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达到最低值。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混纺比对强伸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调温要求和混纺纱的强度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混纺比,混纺纱中丝维尔纤维的含量控制在50%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烧毛、退煮漂、丝光和定形工艺:采用中性同色活性染料/分散同浴染聚乳酸(PLA)/棉混纺织物,介绍了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处方及流程,并就染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可避免PLA不耐碱的缺点,缩短染色时间,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选用竹/棉混纺比分别为0/100、30/70、50/50、70/30、100/0的纱线织造夏季贴身织物,设计了平纹、方平、斜纹和凸条4种组织,并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和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竹/棉混纺织物中竹浆纤维含量、织物组织及温湿度均会影响织物的性能。竹浆纤维含量增加或温湿度过大会导致织物断裂强力下降。随着竹/棉混纺织物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耐磨性、吸湿透气性和凉爽感均得到改善。因此,可选择竹/棉混纺比为50/50、70/30的纱线织造以平纹为主的夏季轻薄织物。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棉/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采用3%次氯酸钠法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对3%次氯酸钠法的测试结果和手工拆分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3%次氯酸钠法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与手工拆分法测试结果的含量绝对偏差在0~0.6%范围内;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时,试验后的氨纶纤维难以收集,造成试验偏差较大。该试验表明:3%次氯酸钠法适用于测试棉/氨纶(针织网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不适用于测试棉/氨纶(机织两方向)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可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再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 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11.
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含蚕丝复合纤维的染色效果有纯色、留白和双色(或多色),染色方法分别介绍有丝和毛混纺织物的阴离子性染料、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丝和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一浴一步法和二浴染色法;丝和涤纶混纺织物的二浴染色法和一浴混合染料染色法以及丝与其它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物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甲壳素/棉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活性染料染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存在棉上染率低、色浅、混纺织物同色性差的缺点.采用阳离子醚化剂预处理混纺织物对染色织物表观色深K/S值、色度指标L^*、α^*、b^*及耐水洗色牢度的比较,得到了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阳离子化试剂50g/L,氢氧化钠15g/L,60℃处理40min,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棉混纺织物经阳离子化预处理后,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均得到了较好的染色深度和匀染性,并且混纺织物的抗菌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真丝与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活性染料染真丝/棉混纺织物,通常存在真丝上染率低、色浅、混纺织物同色性差的缺点。通过对染色各工艺条件,如pH值、盐、碱量和温度等的研究,寻求可以提高此混纺织物染色同色性的途径,即真丝/棉混纺织物在酸性条件下用活性染料染色,碱性条件下固色。随染液pH值的降低、元明粉用量增加、纯碱用量减少和保温温度的提高,纤维间的同色性趋好。  相似文献   

15.
FZ/T 34005-2006《苎麻棉混纺印染布》 该标准是参照美国范友生公司的《梭织物的疵点分等规定》和日本纺织检查协会《麻织物(整理后)检验标准》制定的。该标准规定了苎麻棉混纺印染布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和运输,适用于鉴定苎麻棉混纺(苎麻纤维含量在50%及以上)的各类漂白、染色和印花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棉/毛色织物混纺纱线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棉/毛色织物生产过程中混纺纱线染深色时色牢度不理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染色效果和染色后纱线相关指标良好的棉/毛一浴法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7.
周晓东  朱平  王炳  董朝红  盛冰冰 《印染》2007,33(2):13-15
为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采用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氯化铵进行改性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工艺条件(醚化剂、NaOH用量,处理时间及温度)对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阳离子改性工艺条件:阳离子化试剂50g/L,氢氧化钠15g/L,处理时间40min,处理温度60℃。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可实现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同色性得到提高,对抗菌性和皂洗牢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一浴法染色新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分散/活性染料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的工艺条件,以及用载体法对涤/丝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染色。实验表明,应用该工艺染色不仅染色效果好,色泽鲜艳,上染率高,牢度较好,而且节水、节能、省时,完全符合染整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棉/聚乳酸纤维开发的织物花型新颖、美观,介绍了棉/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要点,认为:(1)聚乳酸纤维与棉的混纺比为70/30时可充分发挥聚乳酸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2)棉/聚乳酸混纺纱线采用两种染料两浴法染色,工艺繁复,色光易控制;(3)后整理要兼顾聚乳酸纤维的特性,以免使其遭受损伤.聚乳酸纤维在府绸织物上的运用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利用羊毛纤维的高吸湿性,开发适合夏季服用的织物,实验采用凉爽处理的毛纤维纯纺、涤毛混纺、涤毛棉混纺制成纱线,测试了纱线的线密度、毛羽、条干不匀、捻度、毛细效应以及强力等指标。结果显示:毛/涤=70/30两组份、毛/涤/棉=35/15/50三组份混纺纱综合效应适合夏季凉爽针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