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中心城区的北部,地处太湖东部的平原地区,由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湖荡水网平原、滨湖水网平原构成,河网密集,河湖众多,水资源极其丰富,为全国水网稠密地区之一。加快相城区水环境整治,结合洪水防护、水乡景观、庭院休闲、水生态净化、绿化、亲水平台等功能,形成防洪、景观相结合,体现人与水的和谐交融,水体与构筑物互为景观的体系,是相城区打造"水城"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做好一份"水文章";继续发扬"水文化";营造特色"水景观";创新推设"水旅游";时刻警惕"水安全"5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越来越被重视。水利工程结合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良好环境,还促进了水生态与水利经济的共同发展。文章以盐城市蟒蛇河生态景观开发工程为探讨对象,探讨了如何在平原水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水景观,探索水利工程与景观结合的设计对策,对于提高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是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在全面调研山东省德州市引黄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德州市十年九旱、资源性缺水的基本水情,对德州市充分挖潜引黄效益,实现黄河水村村全覆盖提出了建议:围绕建设德州水网“一个中心”,抓住潘庄灌区和李家岸灌区“两个重点”.突出引位入德、引滨入庆、引邢济乐、齐河引黄工程“四条主线”;县水网与市水网接轨,实现引黄统管,推行合同用水,建章立制,及早调整农业水价。  相似文献   

4.
根据湖南省洞庭湖澧县平原地区水网现状存在的危机,引入先进水系连通规划理念,通过河湖连通、生态完善、文化挖掘、开放空间营造及水岸经济打造,实现水系的“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同时把澧县环澹水滨水新城塑造成为“城水和谐,连通典范”的水系连通规划的示范之作,为建立可持续利用的区域水资源供水系统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湖北平原水网区水文水资源系统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夏军  刘德平 《水利学报》1995,(11):46-55
本文以湖北汉川洪西垸径流试验区为对象,探讨了水网地区水量转化的系统模拟问题,通过单元系统的水均衡分析,提出一种能反映平原湖区水文基本特征的水资源系统模型,它能够定量描述降水、灌溉水、流域产水量、入渗补给理、潜水蒸发量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可进行日径流长序序操作,由系统输入自动实现地表和地下水动态过程分割和水资源总量评价。该模型用洪西垸径流试验区实测资料做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严 《水资源保护》2003,19(5):39-41
根据湖州市东部平原水网地区的水文及水质情况,提出一个具有泄洪、排涝、冲污、控制水流方向等功能的水文调节系统,使过境洪水与平原主水彻底分流;通过蓄洪、拓宽河流、开挖下泄河道解决排涝问题;兴建平原水库及从太湖引水对湖州建成区及平原腹地进行冲污,经过对该系统的合理调节运作,可稳定控制水流方向,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面临滨水空间建设的重重困境,这导致水网与城市建设的进程矛盾不断。文章着重探索水网密集地区城市的建设管控的方法,试图从源头污染的总量控制、滨水景观风貌的重新梳理、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和监督保障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对滨水空间实施全过程周期管理,同时加强各个层级规划的建设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对国家水网的基础理论认知与系统性研究还较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家水网的科学规划和 建设。为此,从国家水网的基础认知入手,分析网、水网和国家水网的基本概念,从水网结构、承载物、演进规律、 功能作用、类型划分等主要特征初步探索水网的基础性问题;提出以实现健康水循环为核心目标,以促进六大均 衡为基本准则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为重大工程论证原则的水网建设目标准则;展望未来水网发展 “六化”新趋势,以期在理论层面为科学构建国家水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分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基于滨江平原水网区特征,结合水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理念,提出了"一高一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以打造"高生态功能、低环境影响"的滨江平原健康水网和现代化生态城市为核心,同时全面建立完善了相应的管理调控体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水生态系统和谐共赢的总体框架。将该模式应用于江苏省太仓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应开展了长江沿线综合保护等十大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红珍 《中国水利》2014,(22):33-3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近年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湖水环境不容乐观。本文探索了平原水网地区畅流活水、提升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此为类似地区河湖治理提供借鉴。一、基本情况吴江区位于太湖下游,河湖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全区总面积1 176 km2(不含太湖水面积84.2 km2),总水面率22.7%。区域内部以太浦河为界,涉及两大水系,  相似文献   

11.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部,素称沂蒙山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临沂又是一座美丽的滨水生态城。众多河流穿城而过,特别是沂河和枋河在临沂城内交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Y”字形主轴景观线。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水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水、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建设并重,大力开展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地带的成都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片幅员面积123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滔滔岷江水润育了广大平原,密布的水网,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平原区成为我市“水旱从人”的富庶之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解决现状水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在全面分析丰县城区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出建设思路,提出了沟通水系、水质治理、水安全提升、水景观和水文化融合“四位一体”的治理措施,为丰县水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平原地区水美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现状与治理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洞庭湖吞吐长江、汇纳四水,是个“水袋子”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广大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1.878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湖南占81%。洞庭湖北面有长江水从松滋、太平、藕地“三口”人湖,本省湘、资、沅、澧“四水”从西、南面注入,汇集129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占长江流域面积的71.7%);年均人湖水量3 018亿立方米(其中37%来自长江,54,6%来自“四水”,其余为区间来水)。这水量相当于鄱阳湖的3倍(而蓄水容积为鄱阳湖的71%),也相当于太湖的2倍、黄河的5倍。这些人湖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不仅担负着排洪任务,还起到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和娱乐场所的作用。因此,需对城区河道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在南护城河中段河道景诘,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1)突出“水”的景观效果,对于北方城市,“水”显得更为重要;(2)功能要求与审美观点同时考虑;(3)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绿化美化)相结合;(4)线(河道沿线)与点(景点)的景观设计相结合。整治后的南护城河达到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徐明  胡必要 《治淮》2008,(11):9-10
扬泰地区包括扬州、泰州两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江淮下游,东近黄海,南临长江,地跨长江、淮河两个流域,地形复杂。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滩地面积较大;西部为丘陵地带。全区依自然地形可分为三大区,即:里下河地区、通南地区、仪扬丘陵山区及沿湖沿江地区。该地区南北长约140km,东西宽约80km,总面积为12431km^2。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剖析“两山”理论科学内涵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实践,梳理总结“两山”理论转化的典型模式,提出区域现代水网建设中实现“两山”理论转化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在水网建设中通过打造水文旅融合新路径、构建水农融合新业态、创建“两山银行”新模式等,来推动实现“两山”理论转化。以青岛市为例,探索现代水网建设中创建水文化景观转化为水经济动力的发展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赵越男 《江苏水利》2004,(11):32-33
平原水网地区河流纵横交错,边界水流交换十分频繁。以泰兴市为例,泰兴西濒长江,地处长江感潮河段.境内共有6条骨干河道通过节制闸直接与长江发生水流交换.长期以自引长江水作为供水水源.内河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则由节制闸排泄入江。东部及北部与如皋、海安、姜堰及泰州高港区接壤,位于泰兴东部的区域性骨干河道季黄河南接靖江夏仕港,  相似文献   

19.
水网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意义重大。在分析成渝地区水网建设面临形势与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成渝地区水网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构建“周水济腹、西水东引、南北拓源、统筹调配、调控有力”的成渝地区水网总体格局,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等方面,提出推进成渝地区水网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蒋燕华  袁文秀 《治淮》2014,(1):45-46
江苏是洪涝灾害频繁易发地区,降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50,1200mm,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低山丘陵多于平原水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