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X120级管线钢DQ-T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合理的组织、成分设计,采用直接淬火回火(DQ-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试制X120级管线钢,并结合金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析出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Rel呈现起伏现象,在450 ℃和650 ℃回火后出现两次峰值,抗拉强度Rm变化趋势与Rel相似,起伏相对平缓;冲击功AKv(-20 ℃)、伸长率A均有一定波动,在450 ℃回火后,AKv(-20 ℃)>230 J,A>15%.淬火后450 ℃回火,钢板为下贝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Rel=845 MPa,Rm=940 MPa,A=16.5%,AKv(-20 ℃)=236 J,各项指标均符合X120管线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淬回火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于20Mn Si钢,感应加热淬火的理想温度为940℃。淬火处理后,在400~610℃温度区间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棒的强度平稳下降,伸长率逐渐提高;经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回火温度区间为400~450℃。经940℃淬火、400~450℃回火,20Mn Si热轧钢筋试样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级,是生产预应力混凝土钢棒较为经济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王冠  刘玲  郑喜平  金晨 《热加工工艺》2014,(18):172-174
对25MnVK的零保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80~940℃,硬度、强度、伸长率和耐磨性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940℃则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940℃淬火获得最佳力学性能,零保温淬火后的显微组织是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在120 N、300 r/min、1200 s的试验条件下,940℃淬火后的试样磨损质量损失最小,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刘峰  庞玉华  罗远  孙琦  王海  刘东 《金属热处理》2021,46(10):137-143
研究了07MnNiMoDR钢淬火和回火制度与晶粒尺寸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尺寸窗口和回火保温时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确定了更为精准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均匀性存在最佳区间,合理的淬火制度为加热温度(940±10) ℃保温(80±10) min;随回火温度升高,约650 ℃出现多边形铁素体,其含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合理的回火制度为:加热温度(665±5) ℃、保温时间(165±15) min。优选后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40 ℃×80 min淬火和660 ℃×180 min回火,最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和屈服强度相比国标分别提升了40.88%、206.25%和12.1%。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3379BA1汽轮机叶片钢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因素先后顺序为回火温度、淬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时间,得出了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为1050 ℃淬火(保温60 min,油冷)后在700 ℃回火(保温120 min,空冷)。通过试验验证,经最优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试验钢可以满足各项性能要求,较工艺优化前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提升约10 J,屈强比达87.3%。  相似文献   

6.
对X22CrMoV12-1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X22CrMoV12-1钢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回火温度下,微调淬火温度对室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相同淬火温度下,随回火温度提高,材料韧性提高,强度降低。采用1020 ℃淬火+690 ℃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贾培刚  刘建康 《热加工工艺》2012,41(16):182-184
研究淬火后回火温度对ZG40Cr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40Cr淬火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450℃回火冲击值最低,出现回火脆性,超过450℃回火冲击值随回火温度的提高上升幅度较大.ZG40Cr淬火、200℃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冲击值,超过300℃回火组织中析出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提高,析出的碳化物有积聚粒状化趋势,650℃回火组织为索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淬火后200℃回火的冲击断口形貌为准解理断裂,伴随一定塑性变形的撕裂棱;450℃回火的冲击断口形貌主要为沿晶断裂特征:650℃回火的冲击断口形貌为韧窝断裂,存在大量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高钒高速钢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高钒高速钢淬火、回火加热温度,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冲击韧度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影响不大,对基体中的残余奥氏体量与耐磨性的影响较大。淬火温度升高,高钒高速钢的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升高;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淬火温度在900~1000℃时,回火温度对其耐磨性影响较小;淬火温度在1050~1100℃时,450~550℃回火,滚动磨损性能提高较大。以滚动耐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滚动耐磨性、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温度1050℃,回火温度450~550℃。  相似文献   

9.
以硅、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稀土、硼为辅助元素,开发了高强度耐磨ZG30Si2Mn3REB钢.测试了该钢的临界点和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分析了淬火温度和淬火预处理方式及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00 ℃时,随淬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升高;而淬火温度超过900 ℃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韧性增加;淬火温度超过940 ℃后,韧性有所下降.淬火前经珠光体化预处理后,可以明显细化淬火组织,提高铸钢的韧性.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缓慢下降,而韧性提高,超过400 ℃出现回火脆性,韧性明显下降.经750 ℃×2 h珠光体化预处理和880~920 ℃淬火,250~350 ℃回火后,ZG30Si2Mn3REB钢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优良的韧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同一种钢在不同淬火条件(20及37℃水淬)下的试验比较,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回火后钢性能的影响.对试验钢分别进行淬火温度为880、940℃的一系列淬火试验及回火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淬火温度及在20℃水淬条件下,φ26mm的试验钢均可淬透;当水温为37℃时经40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