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源世界》2013,(4):36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支持开展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目前,由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资源开采和运输压力很大,同时,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很严峻。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随着电动汽车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的能源体系将更多地依靠电力,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  相似文献   

2.
未来电网-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与“云电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将促使人类从传统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过渡.可再生能源资源及电力负荷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了未来电网将呈现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平行发展的格局;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从而对电网的实时功率平衡与调度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障电力供应,人们认识到必须对现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方电网通过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建设可再生能源远距离送电通道、构建“市场+计划”的西电东送机制等措施,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2016年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达50.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2.3个百分点。未来,南方区域的能源发展将呈现清洁化、分散化和多能融合的特征和趋势。“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预计达到1.74亿kW左右,其中水电1.29亿kW、风电2800万kW、光伏发电1300万kW、生物质发电400万kW。  相似文献   

4.
为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技术竞争,平衡当地用电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提出一种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为目标的智能电网规划方法。首先,建立智能电网规划中的综合电力能源利用效果模型;其次,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从能源实时监测、能源信息管理、能效分析、能源预测、能源平衡、能源调度、需求侧服务等多方面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协调优化控制;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市A新区智能电网规划中,由此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所提方法可以为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期,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已经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发电侧设计了一种尽量保证绿色证书供需平衡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其配套的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其中将上期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作为设定本期可再生能源单位发电量所获得的绿色证书数的依据之一;将上期化石能源配额完成程度作为设定本期化石能源发电商配额目标的依据之一。根据电力批发市场和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寡头竞争特点,建立多寡头非合作博弈模型,对设计的机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制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智能电网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安全并网提供了可能。基于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主要运行机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通过市场手段鼓励绿色能源发展的绿证配额制以及限制碳排放量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绿证市场与碳排放市场,现行的绿证制度在鼓励可再生能源并网、缓解财政补贴压力等方面的表现不佳,且现行的碳市场对促进减排效果也不明显.文中提出一种绿证和碳联合交易市场模式,将绿色发电企业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企业联系起来,通过全局优化配置绿证和碳排放权资源以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限制传统化石能源机组的碳排放量,从而推动能源转型.为保护绿证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文中基于以太坊平台构建"去中心化"的双边联合交易市场.最后,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双边联合交易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力工业CO2减排战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电力工业主要的碳减排方式的减排成本、减排潜力及对化石能源消耗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电力工业的碳减排战略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减排方式综合应用是我国电力工业碳减排的必然趋势,其中节能、核电以及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2050年的CO2减排潜力均可达到10亿吨以上,且可以节约大量化石能源,是应优先发展的重要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锋 《浙江电力》2010,29(3):9-11,50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其规模的扩大也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在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其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正式施行。这就意味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新能源发电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当今资源获取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就辽宁省新能源发电的资源状况、具体目标及对策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能源发展趋势下,电网作为输送与分配电能的载体,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更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主体。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俄罗斯等典型电网百余年发展的研究,总结了世界典型同步电网发展从传统电网到现代电网,从孤立电网到跨区、跨国大型互联的一般规律,为中国电网的发展提供借鉴。基于对中国电网发展历程和考虑新能源特性电网互联演化的分析,结合电力需求、能源开发以及电力流规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同步电网格局的中国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形态,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谭雪  刘俊  郑宽  闫晓卿  石磊 《中国电力》2018,51(8):49-55
新一轮能源革命下电网的发展将在电力系统传统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在对新一轮能源革命内涵的深刻剖析基础上,借助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模型对未来多元能源供应系统进行探索,预判未来能源发展格局。结合技术、经济、制度、环境等因素,识别影响电网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电网功能定位模型,运用SWOT-AHP分析电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电网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电网功能与形态转变的方向。结果表明,未来电网的电力传输功能向更大容量、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并呈现综合能源互联互补的高级形态,电网将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立体式、智能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将极大改变我国电力系统能源结构与分布,同时也为电力系统中储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首先,研判了未来电力系统中负荷中心位置、电源结构及分布的变化,预测了未来电力系统电力流"外电内送"的新格局.然后,分析了储能对于支撑新格局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低碳运行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地形特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中提出加强新能源电站配套电网建设,使之成为接纳新能源的"高速公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备受关注。介绍一例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网化"系统运行状态,探讨微网技术在弥补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降低其对电网的影响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发电即将步入平价上网时代,近中期仍将快速发展,在全网总装机中的占比将继续提高,其发展应放到整个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统筹考虑。结合中国新能源发电成本和接入电力系统引起的利用成本趋势研判,分析未来平价上网和平价利用情况,研究“十四五”中国新能源发展总体情况以及需要关注的4个关键问题,提出实现高比例新能源与电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认为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揭示出智能电网内涵的本质要求是电网的绿色化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分布式电源与集中式电源并重、电能实现普遍储存、电网管理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等方面。指出智能电网建设不等同于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可再生电源的建设和接入电网,小型和微型绿色电网的建设,智能用电及需求响应系统、储能及电动车充电系统、以及相应的调度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等。未来的电网将形成由主干电网与众多小型电网相结合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王金星  刘青 《电测与仪表》2018,55(14):51-57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增加和能源供需广域平衡需求的日趋迫切,含新能源的大电网对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总结新能源发电背景和储能、MMC、WAMS等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对UPFC等FACTS接入电力系统的输电控制技术进行全面总结。针对UPFC接入新能源系统的潮流、稳定运行、电能质量等控制问题,提出了大电网新能源系统的关系结构模型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指出UPFC控制技术与储能技术、新能源功率预测技术相结合,是减少因新能源发电并网而增加旋转备用容量投资的有效途径及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直流电网核心装备及关键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直流电网技术是解决区域内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但构建直流电网将面临技术、装备和标准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基于直流电网的技术特点,分析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远海风电并网、直流配电网等3种典型应用场景,详细阐述了直流电网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提出了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未来直流电网发展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指出未来随着直流电网基础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的突破,直流电网技术将在全球广泛互联的能源网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国诚 《中国电力》2016,49(9):148-151
由于风电功率的波动,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系统冲击较大。提出一种风电并网的储能技术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时间序列法,获取不同时间段的风速样本,构建风速周期性预测模型,基于预测到的风速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法构建风速-功率模型,计算出平稳性良好的风电功率波动周期,依据周期对储能过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储能过程。测试结果表明,在误差较小的周期内,风电并网系统的储能平稳性较高,对系统冲击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