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建设部科技局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数十所高等建筑院校、设计院、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论文16篇,反映了近年来国内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成果。这些论文已由汪坦先生撰写了序言,汇编成册;并将于明年上半年由《华中建筑》杂志专辑出版。这些论文多数为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辛劳,也有多年致力于我国近代建筑研究的历史学家的成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大连召开。 研讨会筹备组收到有关论文70余篇。这些论文涉及了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的建筑,探索研究了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保护、资料抢救、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1987,(2)
继1985年8月举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之后,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讨论会。讨论会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汪坦教授主持,与会代表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建筑院校、设计院、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有关单位。代表们宣读了论文,并就当前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刊选登讨论中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决定联合主办“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定于2002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宁波召开,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近代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应征论文可结合如下主要论题:①近代建筑对城市风貌的影响;②近代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③近代建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④现代城市发展中近代建筑保护再利…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部科技局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支持下,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这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早在1956年,梁思成先生指导刘先觉同志——当时的研究生——写了“中国近百年建筑”论文。1959年编写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是一部集中人才做了大量工作的著作,这次与会的不少专家都曾为此出过力。这些解放初期的成果无疑对以后的研究起着先锋和积极作用。相当长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兼有认识上问题——一些人认为这阶段我国灾难深重,建筑上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致使此项研究除了极少数地区或个人仍坚持调研整理外,实际上处于  相似文献   

7.
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2000年7月24日在广州开幕、28日在澳门闭幕。这是自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第二次国际会议。第一次由境内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决定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参加,并具体承办部分活动,使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同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  相似文献   

8.
继第一次和第二次“研讨会”先后于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武昌珞珈山召开之后,“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汪坦先生主持下,于1990年10月18~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72人,论文57篇,涉及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物的保护、建筑资料抢救、建筑教育、近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师以及营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有老中青建筑史家、建筑师、工程师、方志工作者。日本青年建筑史家西泽泰彦、村松伸、井上直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又大大地  相似文献   

9.
篇首语     
《新建筑》2016,(5)
正30年来,每两年一次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年会为这个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次广泛交流的机会。今年7月召开的第15次年会关注洋务运动以来的近代军事建筑,同时继续推进着近代城市、建筑的实地调研及史料考辨等方面的研究,体现了本领域中一些令人振奋的新进展。因此,本专栏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新面相"为题,按新领域、新问题和新材料三方面,精选文集中8篇能够代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方向的论文,辅以4篇约稿,一并飨之读者。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新进展,首先反映在研究领域向1 949年之后扩张这一重要趋势。不以  相似文献   

10.
刘源 《建筑师》2013,(2):101-105
本文讨论了为什么研究近代建筑传媒、近代建筑传媒的概念以及如何研究近代建筑传媒这三个问题。近代建筑传媒在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一直比较欠缺。研究近代建筑传媒首先需要对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建筑传媒的类型和特征,解读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研究传媒的制造者和接收者,探讨近代建筑传媒与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以下关地区近代码头建筑的变迁为例,探析了南京近代交通建筑的特征及其风格演变的阶段性。论文提出南京近代码头建筑经历了从临时建筑到模仿西方,到最终实现中西结合的三个历史阶段,并点明代交通建筑的造型主要受西方建筑形象影响,较少体现中国传统要素,其原因在于交通建筑的外来性。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1949年以前中国建筑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建筑几乎没有考察研究,成立于三十年代的“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进行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多少年来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建筑无不蒙上殖民主义的阴影,因此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价值采取否定态度,其波润所及,在建筑史中只重视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竟被忽略,从而割断了建筑历史。直到五十年代,中国建筑历史界进行了全国性的  相似文献   

13.
徐苏斌 《建筑师》2020,(1):96-102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主要以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为主线索,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现代化的主线索。但是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客观事实梳理而疏于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动力的梳理。与其他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具有"半殖民、半封建"的特点。本论文集中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动力的探讨,认为中国的"半"的特征应该表现为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内陆城市,西安近代建筑的发展比沿海开埠城市缓慢,表现也不够充分,因此关于西安近代建筑的研究一直非常稀少.本文作者在对相关的史志、文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现存实例的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几个典型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西安公馆建筑在空间布局、造型形式、材料做法和设备装修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全面揭示了西安近代公馆建筑的价值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对西安近代城市居住建筑,乃至`西安近代建筑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源  姜省 《南方建筑》2014,(6):4-11
建筑图书是传播建筑知识的媒介,近代建筑图书的出版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建筑专书甚少的状况,影响了近代建筑学的发展。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研究近代建筑图书的必要性,梳理了近代出版的建筑图书的书目、编著者、出版时间和出版者等信息,将之整理成表,并进一步讨论了近代建筑图书出版的整体特征。论文最后通过考察图书的印次来探讨近代建筑图书的影响,分析了再版次数最多的三种图书《房屋》、《建筑构造学》和《房屋建筑学·住宅编》的作者、内容、编辑意图和读者对象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16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执行实施,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独家承办的"第三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盛典在佛山市三水区金太阳酒店举行。出席颁奖典礼的领导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  相似文献   

17.
喻汝青  钱锋 《南方建筑》2020,(2):97-103
中国近代体育场在近代中国建筑史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体育场是近代中国的重要体育建筑类型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近代体育场建筑的主要类型和三个主要的历史演进阶段。从空间分布、建筑风格等特征解析了体育场的现代转型过程,探究了中国近代体育场建筑研究凸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庆旼 《南方建筑》2014,(4):109-115
通过近代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来考察仁川清租界建筑文化的形成,为理解亚洲建筑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仁川清租界内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建筑的联系、对后来韩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仁川的开埠和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第二部分概述仁川清租界规划的形成及发展。第三部分根据建筑用途对清租界的近代建筑进行分类,分析它们的建造背景和建筑特点以及所受海航线的影响。最后,探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对韩国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迄今为止关于上海近代建筑史研究最为全面的一部著作。它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史研究重要的实物基础,该著作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学术性的特点,集中呈现了上海近代建筑研究工作取得的成就,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近代建筑与城市风貌总体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6~20日,中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经理研究会第五次会议在西安召开。研究会的成员2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副会长刘心禹、副秘书长宋光也到会。会议收到10篇论文。 经理们就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在压缩基本建设,深化企业改革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