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孤岛油田Ng1+2储层为河流相沉积构造岩性油藏.利用最新沉积学原理和河流相地层划分对比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发现并确定了3个标准层.对全区各小层砂体分布形态、展布方向、分布规模有了定性定量的认识,确定了油层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1 Ng1+2油层概况孤岛油田Ng1+ 2油层含油面积为 37 2km2 ,地质储量 2 730〔10 4 t,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一般在 1130~ 1190m ,平均厚度4 6m。Ng1+ 2油层岩性主要由一套浅棕褐色、黑褐色粉砂和细粉砂岩组成 ,粒度中值 0 0 6~ 0 16mm (平均 0 117mm) ,胶结物以泥质为主 ,泥质含量 9 9% ,胶结疏松 ,地面原油粘度5 0 0~ 2 5 0 0mPa·s。2 绕丝筛管防砂低产能原因分析由于泥质胶结疏松 ,且原油粘度高 ,易出砂一直是制约油层开发的主要问题。经过多次的室内和现场试验 ,找到了以0 3~ 0 6mm砾石充填地层 ,以 0 2mm缝隙绕丝管防砂为主 ,…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馆1+2低能低渗储层的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孤岛馆1 2砂层组是孤岛油田岩性构造复合油藏的产层,为了获得该砂层组较高的采收率,开辟了中30-8先导性注水开发试验区,优选了馆1 2油藏注水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经推广应用,使馆1 2油层的采收率油注水开发前的4.2%增加到目前的16.3%,实现坠毁布零散、薄层、出砂严重低品位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泡沫蒸汽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蒸汽驱中四个关键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临界含油饱和度、泡沫剂浓度、气液比、阻力系数,临界含油饱和度是泡沫蒸汽驱成败的关键,设计时应该通过筛选泡沫剂的性能或者优化注采时机使油藏形成真正的泡沫驱。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对胜利孤岛油田中二北Ng5化学蒸汽驱先导方案设计进行指导,试验区应在目前基础上先进行一年蒸汽驱后再转化学蒸汽驱。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2油层沉积期为湖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和复杂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能的主要因素,方解石类、高岭石、绿泥石、沸石类矿物等成岩矿物的大量析出与次生孔隙发育密切相关;溶解作用使碎屑岩产生粒间溶孔、溶缝、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和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不同沉积微相形成砂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不同,其相应的渗透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运用油层渗流力学理论,结合矿场生产实际,分析了正韵律厚油层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井间剩余油分布与油层厚度、层内纵向渗透率差异、油水井井距及注采压差有明显关系,通过钻水平井、层系间倒层、兼层等手段挖掘油层上部剩余油,可最大程度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孤岛油田生产油井油层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油井油层污染的措施.介绍了应用复射孔、SD-4深部调剖、水力割缝等配套技术治理油层污染严重井的矿场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低品位稠油热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孤岛油田低品位稠油热采工艺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包括油层保护、注汽工艺、低频油管加热工艺的适应性评价.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添加热采助剂,优化防砂工艺,低频油管电加热工艺,推广稠油冷采技术.由此得出低品位稠油区块开发过程中,必须针对低品位稠油区块的油藏特点,加强区块的工艺适应性研究,提高工艺措施的针对性.孤南4断块低频油管电加热工艺、孤南214块螺杆泵工艺的稠油冷采工艺已经显示了对低品位稠油区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发现了存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证据,据此认为馆1+2砂层组属于浅水湖泊沉积,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沉积期间,湖盆地形平坦、水体极浅,湖平面受气候影响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结构,湖泊沉积构造(如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痕等)发育.根据岩性、沉积等特征,划分为水道、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洪水期和枯水期各微相的发育特点和平面展布不同.馆1+2砂层组属于湖相的观点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图5参9  相似文献   

12.
LB-01液体堵剂在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单元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单元蒸汽吞吐热采试验区的构造特征、储层分布、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等,选用能适应孤岛地层注汽温度的LB-01液体堵剂进行现场试验。该液体堵剂由主剂水玻璃、复合型电解质胶凝剂以及其他助剂经螯合包覆等反应形成的单液法堵水剂,具有耐高温的特征。现场共实施4口井,开井4口,平均单井日增油10.9 t、平均含水下降16.6%,累计增油4 094 t。  相似文献   

13.
二连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压裂后产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连油田A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解释结论低而压裂试油高产的现象,经过岩石孔隙分析,对于与压裂后产液量有关的参数进行精选、简化,最终确定了由次生孔隙度、孔隙结构系数、总孔隙度等重要储层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及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产能预测,归纳出适合A区的压裂后产能预测方程;首次对该类储层进行储层压裂后产液量预测,在二连油田应用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孤东馆1+2属高弯曲度曲流河沉积边际开发油藏,地质储量零散分布在23个油砂体上,小层划分不清、平面油水关系混乱。应用“网毯式油气聚集成藏理论”指导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及构造解释,发现其油藏多分布在断层上升盘,并紧靠断层分布,断层对油气运移起控制作用。以分砂体地质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驱替特征曲线、产量递减曲线及取心井驱油效率分析,预测单砂体采收率及剩余可采储量,实现剩余油定位、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已投入注聚合物驱7个区块,注聚合物开发8年来,在完善注射区注采系统,处理极端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储层非均质严重,注入动态表明油层中存在高渗透带或大孔道,支PI决策技术,注聚前区块实施整体调剖后,注水井油压、启动压力、压降指数大幅度得到提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表明大孔道高渗透带得到控制,此技术有利于扩大聚合物的波及体积,提高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增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二氧化碳增油机理和二氧化碳增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是封闭小断块油田的有效增产措施 ,二氧化碳酸化 (压裂 )助排能起到缩短排液时间 ,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储层在钻井、完井、采油、增产和修井的各个作业环节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伤害,尤其是与地层配伍性差的各种入井液,将会造成地层污染,从而使油井产量下降,采收率降低,因此加强入井液的研究是保护油层、防止伤害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在油气层和井筒之间产生一条清洁的通道,增加油气井的产能,加强了射孔液、射孔工艺、射孔损害机理、射孔参数的研究,尽量避免或减少射孔过程中对油气层的伤害,保护馆陶组砂岩油气藏,重点分析了孤东油田馆陶组储层在射孔过程中的损害机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