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 Ng1+2油层概况孤岛油田Ng1+ 2油层含油面积为 37 2km2 ,地质储量 2 730〔10 4 t,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一般在 1130~ 1190m ,平均厚度4 6m。Ng1+ 2油层岩性主要由一套浅棕褐色、黑褐色粉砂和细粉砂岩组成 ,粒度中值 0 0 6~ 0 16mm (平均 0 117mm) ,胶结物以泥质为主 ,泥质含量 9 9% ,胶结疏松 ,地面原油粘度5 0 0~ 2 5 0 0mPa·s。2 绕丝筛管防砂低产能原因分析由于泥质胶结疏松 ,且原油粘度高 ,易出砂一直是制约油层开发的主要问题。经过多次的室内和现场试验 ,找到了以0 3~ 0 6mm砾石充填地层 ,以 0 2mm缝隙绕丝管防砂为主 ,…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泡沫蒸汽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蒸汽驱中四个关键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临界含油饱和度、泡沫剂浓度、气液比、阻力系数,临界含油饱和度是泡沫蒸汽驱成败的关键,设计时应该通过筛选泡沫剂的性能或者优化注采时机使油藏形成真正的泡沫驱。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对胜利孤岛油田中二北Ng5化学蒸汽驱先导方案设计进行指导,试验区应在目前基础上先进行一年蒸汽驱后再转化学蒸汽驱。 相似文献
5.
6.
运用油层渗流力学理论,结合矿场生产实际,分析了正韵律厚油层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井间剩余油分布与油层厚度、层内纵向渗透率差异、油水井井距及注采压差有明显关系,通过钻水平井、层系间倒层、兼层等手段挖掘油层上部剩余油,可最大程度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孤岛油田生产油井油层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油井油层污染的措施.介绍了应用复射孔、SD-4深部调剖、水力割缝等配套技术治理油层污染严重井的矿场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发现了存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证据,据此认为馆1+2砂层组属于浅水湖泊沉积,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沉积期间,湖盆地形平坦、水体极浅,湖平面受气候影响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结构,湖泊沉积构造(如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痕等)发育.根据岩性、沉积等特征,划分为水道、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洪水期和枯水期各微相的发育特点和平面展布不同.馆1+2砂层组属于湖相的观点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图5参9 相似文献
12.
13.
14.
孤东馆1+2属高弯曲度曲流河沉积边际开发油藏,地质储量零散分布在23个油砂体上,小层划分不清、平面油水关系混乱。应用“网毯式油气聚集成藏理论”指导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及构造解释,发现其油藏多分布在断层上升盘,并紧靠断层分布,断层对油气运移起控制作用。以分砂体地质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驱替特征曲线、产量递减曲线及取心井驱油效率分析,预测单砂体采收率及剩余可采储量,实现剩余油定位、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