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雷电的特征及危害形式的研究,对数据中心遭受雷电电磁脉冲时设备的损害程度进行分析,强调了数据中心雷电防护的重要性。针对雷电电磁脉冲对数据中心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雷电防护的概念和防护方法。综合应用屏蔽、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等基本防护措施,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雷电综合防护。  相似文献   

2.
1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保证数据中心不受雷电侵害也是人们非常关注之事。  相似文献   

3.
此文介绍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危害和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以及对雷电防护系统(LPS)、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系统基本概念的描述并对SPD选择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性,简述了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种类,并对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雷电防护的重视,避免因雷电自然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较低,线路易受雷击影响产生雷电过电压进而导致闪络等故障,由雷电感应过电压导致的故障占线路故障总数的90%以上。本文研究了一种仿真计算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方法并分析了6种不同因素对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为计算雷电感应过电压,本文选择TL模型作为雷电通道模型,选择Agrawal模型作为场线耦合模型,根据所选数学模型在ATP-EMTP中搭建出仿真模型对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雷击点距线路中点最近时线路中点雷电感应过电压是线路最大雷电感应过电压。通过仿真时改变影响因素的数值得到,雷电感应过电压幅值随雷电流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雷电回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雷击点到线路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增大而减小,随线路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壤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配网雷电防护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宁  陈小丽 《山西建筑》2010,36(24):209-210
结合雷暴预警的重要意义,针对国内雷电短时监测预警现状,通过统计雷电发生的各要素并建立数据库,尝试寻找一种更为有效和实用的雷灾预警方法,并确定雷暴高发区,以期指导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阐述了雷电的产生、雷电的能量以及防雷引下线截面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云南高海拔地区雷电活动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云南省的雷电活动规律,结合雷电定位系统2005年—2008年的雷电监测数据,对整个云南省的落雷次数、雷暴日、落雷密度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表达式比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和概率密度曲线拟合效果比采用我国现行规程中推荐公式要好,规程推荐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在大于29 kA时比实际值大,而规程推荐的典型杆塔反击耐雷水平大于41 kA,这使得反击耐雷水平的设计趋于保守。根据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将比规程推荐公式计算值大,当最大绕击雷电流达到80kA时,所有电压等级的绕击跳闸率将是规程计算绕击跳闸率的4倍以上,这与目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的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雷电灾害的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雷电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雷电的形成进行了描述,根据沈阳市雷击案例,探索雷电发生规律,对雷电多发区要做重点防护,相应提高防雷的等级。雷电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针对目前重视防直击雷轻视防LEMP的现状,从现代防雷体系的角度,应从三维立体空间进行防护,着重对防LEMP进行全方位的阻隔,把需要的保护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在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付诸实施,既经济又有效。  相似文献   

10.
小鸣 《浙江消防》2005,(4):37-37
雷电是云团和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放电而发出光、声、热及电磁辐射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资料表明:普通的雷电电压约有10亿伏,这么高的电压足可以在瞬间烧毁触及到的任何电器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当前,正是雷电活动最频繁的夏季,我们有必要懂得茹掌握雷电是如何侵入住宅居室的知识,进而采取切实的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徐学鸿 《建筑电气》2007,26(6):56-59
跨海大桥易遭受雷击,防雷按一类设防.对管理中心、办公楼、高杆灯、索塔等高耸建筑或物体作直击雷、侧击雷防护;对电源、信号源进出缆线加装浪涌保护器以防高电位引入.利用桥墩、基础钢筋作引下线、接地极,大桥设联合接地体,作共用接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地闪活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聚类算法的雷电地闪活动规律分析方法。利用广东佛山地区近十年的海量落雷数据,研究雷电地闪活动路线与地形地貌、河流、高程等的相关性,提取雷电地闪活动的典型发展通道。结果表明,地闪活动易发生在河流附近,与高程关系不明显,大部分雷击杆塔故障发生在雷电活跃主通道,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也谈雷电监测资料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监测资料运用在雷击风险评估中,使评估结果更客观、更科学。详细阐述了雷电监测资料中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参数是如何应用于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并以具体实例进行计算分析,为雷击损害风险评估业务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识别雷击故障原因能有效提高和改进输电线路的雷击可靠性水平。结合22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现场调查数据,采用雷电定位系统得到的雷电流参数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建立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仿真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在不同雷电流下的跳闸性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电磁暂态仿真能有效判别线路故障的性质,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利用其2007~2011各年闪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闪电时空分布及雷电流特征。通过对苍南县不同地区建筑物防雷类别的计算以及电涌保护器参数的选择,得出使用闪电定位数据计算更为精细化、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三角洲某地区1999~2008年的雷电定位数据为样本,用线路走廊法统计分析不同走廊宽度、1 km宽度下不同年份以及与线路走廊平行走廊的地闪密度变化特征。统计分析珠江三角洲某地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规律,结合10 kV配电线路绝缘配置情况和典型杆塔参数计算线路的耐雷水平,根据拟合的珠江三角洲某地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得出各种绝缘配置情况下的线路直击雷、感应雷危险雷电流概率,从而确定出该地区10 kV配电线路加强绝缘方案的绝缘水平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唐军  张鸣 《电瓷避雷器》2011,(6):95-102
雷电参数的选取对于评估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0.125°×0.125°的小网格统计区域雷暴日并用于跳闸率计算公式中;根据雷电监测数据以2km边长网格为单位统计网格地闪密度;在跳闸率计算公式中使用拟合珠三角某市雷电流幅值概率函数代替规程推荐函数.采用Ng=0.002 3NsT1.3d/Nd修正规程法中...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66kV及220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各种防雷措施长期使用效果需要得到评估,笔者通过对吉林省66 kV及220 kV输电线路落雷、雷击跳闸情况的数据汇总,并对所采取的线路防雷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提出一个有效雷击跳闸率公式,对各种防雷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66 kV线路雷击跳闸率变化规律与220 kV线路雷击跳闸率变化规律类似,但220 kV线路雷击跳闸情况确实较66 kV线路严重;线路避雷器防雷效果很理想,少长针驱雷器防雷效果不理想,可控避雷针防雷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安装时间太短还需进一步防雷效果分析,耦合地线防雷效果一般,最后提出防雷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河南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正在开发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GSM MODEM接收电力调度的跳闸短信息及其他人员的查询短信,经过解码分析,自动提取跳闸线路名称及跳闸时间等信息,在雷电定位系统线路杆塔报警数据库中,自动查询是否为雷击,并以短信息方式向相关人员反馈查询结果。讨论并分析了从河南雷电定位系统运行5年数据中得出的雷电报警判断依据,认为:雷击事故定位中,在线路跳闸前后5 min的时间跨度内,雷电位置距线路距离在600m以内的雷电报警准确率最高;最大报警时间范围为15min,有效报警最大距离为1000m。线路经验运行表明,雷电报警判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